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智齿拔除致第二磨牙根折1例

    作者:张昕

    患者王某,男,44岁,因右侧牙冷热刺激后疼痛明显来我院就诊.现病史:半月前患者曾于外院拔除右下智齿,手术过程曾采用敲击法,自觉有牙齿折断感.拔牙后数日,拔牙伤口无明显疼痛,却感右侧牙遇冷热刺激疼痛明显,偶有轻微自发痛,咬痛,在外院反复检查无结果,逐来我院求治.口腔检查见:7|牙体无龋无隐裂,冷试(+),叩诊(+),松动(-),探远中牙周袋深5mm,内有异物感.X线片示:7|远中根中1/2处折断,断线呈斜行,折断根尖部份有明显的远中向及向移位,近中牙根完整,根尖情况良好.8|拔牙窝伤口尚未完全愈合,与7|远中牙周袋相通,从伤口处可探及7|远中断根,可活动. 治疗经过:局麻下,从8|拔牙窝及7|远中牙周袋处挺出7|断根、牙槽骨片,并搔刮炎性肉芽.7|做根管治疗术,并行远中根倒充术.调.术后两周,见8|拔牙窝处粘膜基本愈合,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三个月,8|拔牙窝骨质完全愈合,7|远中根尖周骨密度增高.小结:①在使用牙挺拔牙时,切忌以邻牙作为支点,在拔牙过程中使邻牙受力.②此种情况的处理方法类似于根尖切除术,虽然损失一定的牙根,但患牙仍有保留的可能;取出断根后行患牙牙髓治疗.③7|的远中根长仅为正常根长的1/2,其牙周膜面积也为正常的1/2,能承受的力也相应减小,所以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调非常必要,减轻力,以免造成咬创伤,而致患牙过早脱落.

  • 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三维测量研究

    作者:刘琳;李鸿波;赵彤;高羽萱;郭靖;王潇宇

    目的:探讨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下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和冠根比值的方法.方法:选择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16颗、第二前磨牙12颗,采用锥束CT扫描、重建牙齿三维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确定各牙齿的长轴、釉牙骨质界,进而测量牙冠、牙根的长度、表面积、体积,每牙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各样本的冠根长度比值、冠根表面积比值和冠根体积比值.对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长度、表面积、体积以及三种冠根比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大值和小值进行统计,二者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平均根长分别为14.28、13.24mm,平均冠根长度比值为0.66、0.67;平均牙根表面积222.40、229.96mm2,平均冠根表面积比值为1.07、0.98;平均牙根体积331.58、354.02mm3,平均冠根体积比值为0.86、0.77.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的牙齿长度、冠长、根长、牙根体积、冠根表面积比值、冠根体积比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锥束CT图像三维测量牙齿长度、表面积、体积的方法可行,为定量、全面评价牙齿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 牙槽骨吸收量对牙周膜面积、力学支点和桩核-牙根联合体抗折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陈新民;吴小红;牛林;杨艳;姚蔚

    目的探讨牙槽骨吸收量对牙周膜面积、力学支点和桩核-牙根联合体抗折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用108个相同长度、锥度和直径的有机玻璃模拟上中切牙牙根,常规铸造,粘固桩核,分成13组按不同牙槽骨吸收量和力学支点制作加载基底,并根据牙周组织解剖生理特点设计了三种牙周力学方式.以Instron4302力学测试机进行垂直于牙根长轴加载压缩测试,加载速度1 mm/min,至桩核松动、脱位或牙根折断,记录大载荷并计算牙周膜面积.结果牙槽骨吸收量和力学支点为0 mm和12/12,1 mm和11/12,2 mm和10/12,3 mm和9/12,3.5 mm和8.5/12,4 mm和8/12,4.5 mm和7.5/12 mm,5 mm和7/12,5.5 mm/和6.5/12,6 mm和6/12,7 mm和5/12,8 mm和4/12,9 mm和3/12组牙周膜面积(mm2)和抗折力均数(N)分别为178.95和232.90±25.93,159.64和195.58±12.46,141.18和173.92±13.51,123.27和154.00±11.74,106.14和132.25±14.29,89.67和 96.86±6.20,73.90和59.14±7.28,58.82和52.52±5.82,44.44和45.90±7.40,30.76和58.60±6.63.牙槽骨失量(%)与牙周膜失量(%)呈线性关系、牙槽嵴吸收量与抗折力呈线性关系、牙周膜面积失量(%)与抗折力失量(%)呈线性关系、支点与抗折力失量(%)呈线性关系.结论牙槽骨吸收可引起牙周膜面积减小、力学支点下移和桩核-牙根联合体抗折力下降.

  • 利用显微CT及三维重建软件Mimics测量牙根表面积

    作者:顾永春;朱琦;周培刚;廖珍贵;陈花花;张燕萍

    目的:利用显微CT及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对牙根表面积进行测量.方法:临床收集因牙周病或正畸减数拔除的恒牙10个,采用显微CT分别对其进行扫描,扫描时体素大小设为(15×15×15)μm;所得三维图像在Mimics 10.01界面下选择不同的XY平面像素尺寸(30、60、90、120、150、300μm)及Z轴层厚(30、60、120及150μm)进行三维重建;并设置不同的光顺参数(光滑因子分别为0.5、0.8和1,迭代次数分别为1、2、4、8、16、32、64)对模型进行光顺处理.探讨模型的体素尺寸与光顺度对牙根表面积测值的影响.结果:Mimics软件界面下,通过建立牙齿实心3D模型及沿着CEJ虚拟切割,能间接计算出CEJ平面的截面积及CEJ平面根方的牙体表面积.牙根表面积与光顺度关系曲线显示,随着光顺度增加,牙根表面积在曲线初始段快速下降,但在光滑因子等于1、迭代次数超过4~8次后,若在光顺操作时选择体积补偿项,则可使曲线逐渐走平,牙根表面积测值趋于稳定.若不选择体积补偿项,牙根表面积测值将随光顺度增加继续减小,但下降速度与初始阶段相比趋于平缓;模型精度越低,下降斜率越陡.结论:利用显微CT及Mimics三维模型软件能够准确测量牙根表面积;建模时恰当的体素尺寸及光顺度参数设置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

  • 牙周膜面积测量与牙周预后的判定

    作者:吴仲恺;尹元正

    牙周膜系牙体支持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大小与所提供的牙周支持力直接相关.对于牙周病人而言,剩余牙周膜面积大小对牙周炎患牙的保存和功能行使尤为关键.剩余牙周膜面积的测定对牙周炎患牙的预后、治疗及修复计划的制定有决定性意义.该文试图通过对有关牙周膜面积测量的研究进行回顾,在传统牙周膜面积测量研究的基础上,展示牙周膜面积测量方法的进展及剩余牙周膜量化评估对临床的积极意义,以期对牙周病临床治疗及后继修复效果的提高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