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植入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栗洪师;刘洪臣

    目的:利用初始植入扭矩法和间断共振频率分析(resonance frequency analysis , RFA)法检测不同外科术式对老年微创种植牙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3名老年上颌前磨牙区后天性牙缺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备洞组,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在种植术后即刻记录87枚种植体旋入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SQ)值,术后1、2、4、6、8、12W分别记录各组ISQ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组内比较扭力值和ISQ值统计学差异。结果:在种植术后记录级差备洞组旋入扭矩平均值为:33.28±3.95 N·CM,明显高于常规备洞组扭矩值(P<0.05);术后即刻测量ISQ平均值,和常规备洞组比较,级差备洞组和骨挤压组ISQ值增加明显,术后呈现下降趋势,至4W时下降至低值,自术后4W到12W时三组ISQ值上升均比较明显,至术后12W时三组ISQ平均值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级差备洞和骨挤压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在老年人Ⅲ类骨上微创非翻瓣植入人工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 骨挤压后种植体愈合期稳定性变化的趋势

    作者:张晓东;杨永勤;石飒飒;马瑞朝;廖丽斐

    背景:种植体稳定性是骨结合的基本条件及判断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参数之一.一般认为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与种植体受植区骨质量(骨硬度及骨密度)、种植体外形、直径和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目的: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连续监测骨挤压后种植体骨愈合期稳定性变化的趋势.方法:收集于2010至2011年在中国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的Ⅳ类骨牙列缺损患者,上颌后牙植入 ITI 种植体(4.8 mm×12 mm).植入时以及植入后第1,2,3,4,6,8,12周利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所有种植体在 12 周均实现骨结合,并成功完成种植修复.在种植体植入时,平均种植体稳定系数为69.66±4.75.植入后种植体稳定系数均上升,植入后1周到达高点后又呈下降趋势,至植入后第2周时达到低点,与植入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植入后第 3 周开始种植体稳定系数逐渐上升,8周时已达到延期稳定期.提示通过共振频率测量仪连续监测可以定量反映出骨挤压后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且采用骨挤压可获得较高的种植体初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