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飞行人员早复极心电图分型研究

    作者:曹国辉;李水睛;戴伟川

    目的 研究健康军事飞行人员早复极的分型,为其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5 254例健康飞行人员静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医学鉴定资料,并按Heng和Tikkanen方法进行分型. 结果 ①本组飞行人员早复极发生率为26.95%(1 416/5 254),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x2 =21.59,P<0.01),并且心率越慢早复极检出率亦越高(x2=76.33,P<0.01).②早复极波以下壁导联为常见,占46.26%(655/1 416),其次是下壁导联加左胸导联,占22.81%(323/1 416),其他导联组合较少见.③Heng分型:以4型为常见(43.36%),其次是2型(24.01%)和混合型(15.96%),1型(5.09%)、3型(2.40%)及5型(9.18%)少见.④Tikkanen分型:ST段绝大多数呈上斜型抬高(98.73%),仅个别呈水平型抬高(1.27%);其中10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均为阴性. 结论 健康飞行人员早复极常见,多呈低振幅窄时限的顿挫波,属于正常心电图变异.Heng和Tikkanen分型有助于早复极的分型与诊断规范化,两者结合可能有助于筛选早复极的高危患者.

  • 健康海勤人员心电图早复极改变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戴伟川;曹国辉;李水睛

    目的 研究健康海勤人员心电图早复极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为其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434例健康海勤人员静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及医学鉴定资料,并按是否检出早复极分成2组比较分析各参数.结果 (1)127例海勤人员检测出心电图早复极发生率为29.3%(127/434),下壁导联(Ⅱ、Ⅲ、aVF)为常见,占48.8% (62/127),其次是下壁导联(Ⅱ、Ⅲ、aVF)加左胸前导联(V4 ~V6),占19.7% (25/127),其他导联组合较少见;(2)早复极发生率与不同年龄段、不同舰种的关系不大(P>0.05),但与心率快慢有一定相关性(x2=5.17,P<0.05),心率慢早复极发生率高;(3)早复极Heng分型:1型6例(4.7%)、2型25例(19.7%)、3型3例(2.4%)、4型58例(45.7%)、5型6例(4.7%)、混合型29例(22.8%);(4)早复极ST段呈上斜型抬高126例(99.2%)、水平型抬高1例(0.8%),ST段抬高幅度≤0.20 mV.结论 海勤人员早复极常见,以低振幅窄时限的顿挫波为主,Heng分型以4型为多见,调查中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属于一般的心电图早复极改变,但对J波较明显(Heng 1型)或伴ST段水平型者应加强随访和监测,以防止恶性心脏事件发生.

  • 早复极波的进展与Heng分型

    作者:郭继鸿

    自1936年Shipley早描述心电图早复极波的特征以来,至今已近80年.而近10年,对早复极波和早复极综合征的认识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使其成为心电图和心律失常两个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热点.一.对早复极波认识的演变1.早复极波图形特征认识的变化经典早复极波的心电图改变涉及多方面:包括幅度>1mm的J点或J波(时限>20ms),J点或J波后ST段呈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高尖耸立,QRS波有切迹、时限变窄或有顿挫等(图1).此外,这些心电图改变还有明显的慢频率依赖性,当运动或药物使心率增快时早复极波可消失.虽然该波的这些改变涉及面广,但其核心部分则是J点后ST段呈弓背向下的抬高,形成以ST段抬高为中心的一组心电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