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所属专业:
囊变区域文献资料
-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比较患侧肿瘤强化区域与对侧正常区域各向异性(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患侧水肿区域、囊变区域及肿瘤强化区域FA值、ADC值,患侧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肿瘤强化区域FA、ADC数值.结果 患侧肿瘤强化区域FA数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区域,ADC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侧囊变区域的FA数值明显低于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ADC数值明显高于水肿区域、肿瘤强化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侧肿瘤强化区域的FA数值明显低于水肿区域,ADC数值明显高于水肿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分级为高级别的患侧肿瘤强化区域FA数值明显低于低级别,且ADC数值明显高于低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不仅可以确诊疾病,还可明确病变区域及临床分级,且该诊断方法操作简单.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脑胶质瘤 肿瘤强化区域 水肿区域 囊变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