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EGF10基因多态性对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

    作者:华诏召

    目的:通过对比多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基因10(MEGF10)不同基因型产妇产后盆底恢复,探讨此基因多态性对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448例产妇的血液样本并监测其产后恢复情况,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MEGF10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164935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对产妇的盆底恢复的影响。结果在纳入的448例产妇中,MEGF10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164935 GG、GA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2、55和11,各基因型间盆底肌力评分、15s收缩次数、大用力收缩持续时间、肌电位及肌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EGF10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164935可能不影响产妇产后盆底的恢复,可能不能为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霄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产后42天且自愿接受产后康复及调查的305例初产妇,随机分成5组:二联A组(盆底肌锻炼+电刺激)、二联B组(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二联C组(电刺激+生物反馈)、三联组(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照组(给予产后康复的一般性指导),观察并比较产妇治疗前后的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活动值和疲劳度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5组的盆底肌电位值均显著升高、疲劳度均显著降低(P<0.05);三联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P<0.012 5);二联B组、二联C组以及三联组的SUI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2 5);二联组和三联组的性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12 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有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 孕期盆底肌康复训练促进产后盆底恢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范星月;刘波;周安荣;仲蓉蓉;张玮凇;丁家喻

    目的:探讨从孕期开始介入盆底肌康复训练(PFMT)对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孕周满16周的初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成观察1组(96例)、观察2组(9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1组从孕周16周开始进行PFMT,维持到产后42d;观察2组在产妇产后状态良好后开始进行PFMT,维持到产后42d;对照组参加了产前健康教育,但未听取建议进行孕期及产后的PFMT.通过测量Ⅰ、Ⅱ型肌纤维肌力、会阴肌力、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盒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综合评估妇女产后盆底恢复情况.结果:产后42d 3组产妇的恢复情况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Ⅰ、Ⅱ型肌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更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盆底肌力Ⅱ级及以下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Ⅲ级及以上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患有UI、POP的人数、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中UI、POP的总发生率少于观察2组(P<0.05).结论:从孕期开始介入PFMT能提高当今妇女围产保健水平,预防和减少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