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导航系统、3D打印截骨导板与传统器械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和下肢力线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计算机导航(CAS)系统、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PSI)与传统器械手术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恢复上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重度骨性关节炎,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的单侧、初次TKA患者共96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CAS-TKA组于术中使用CAS进行TKA手术,PSI-TKA组术中使用PSI进行TKA手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器械进行TKA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的差异.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TKA手术时间为(79±16)min.其中,CAS-TKA组时间长,明显长于其他2组[CAS-TKA比PSI-TKA:(90±10)min比(80±14)min,LSD-t=3.458,P<0.05;CAS-TKA比对照组:(90±10)min比(66±11)min,LSD-t=8.350,P<0.05;PSI-TKA组比对照组(80±14)min比(66±11)min,LSD-t=4.582,P<0.05].所有患者术后下肢冠状面机械轴力线平均内外翻角度分别为2.4°和2.0°.总体力线偏移(内翻/外翻>3°)率是22.9%,其中CAS-TKA组为11.8%,PSI-TKA组为27.6%,对照组为30.3%,3组力线偏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1,P=0.151).结论 CAS和PSI的使用均会显著增加TKA手术时间,和传统器械手术一样,这两种技术均可良好地恢复TKA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也展现出了减少力线偏移的趋势.
-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与传统截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与比较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发展多年,随着材料科学及生物力学等不断发展进步,膝关节假体材料及设计已趋于成熟,近些年随着3D打印技术出现,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现作者所在单位已开展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膝关节置换技术.目的:通过与传统截骨方法对比,了解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202医院骨科收治的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的单膝骨关节炎初次关节置换患者资料,其中27例术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A组),32例术中应用传统截骨方法(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3,6个月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测量术后下肢力线(通过股骨头中心膝关节中心连线和胫骨解剖轴连线的夹角).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术中均与膝关节匹配;②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减小;③2组术后1,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2组术后1,3,6个月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A组术后下肢力线夹角为(179.37±2.03)°,B组为(178.86±2.5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结果表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围手术期出血,便于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术后下肢力线及6个月内关节功能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