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西安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进行稀释,5 mL/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脑梗死灶体积.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NIHSS评分,降低脑梗死灶体积,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留针20 min;水沟穴点刺1 mm,捻转1 min增强针感,不留针;每日1次,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其余两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至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海马脑细胞凋亡百分率、椎体细胞数、血管内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血管密度、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un N-ternuial kinase,p-JNK)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1/2)蛋白表达比较.结果: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7d、治疗后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数较低;与治疗后7d比较,治疗后14 d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高,锥体细胞存活数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较低,锥体细胞存活数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VEGF蛋白表达以及血管密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p-JNK、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组p-JNK蛋白表达较低,p-ERK1/2蛋白表达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上调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水平,下调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提高促进组织脑血管形成,调节p-JNK以及p-ERK1/2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损害程度,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修复,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
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保守治疗(对照组),47例行锥颅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超早期(≤6 h)手术28例,早期(7~24 h)手术19例].结果 治疗30 d,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7、14、30 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14、30 d 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超早期手术组NDS评分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 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病人,建议尽早手术.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锥颅引流术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