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骨折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SR-P(L/DL)LA]治疗颌骨承重区骨折的稳定性.[方法]21例单纯性下颌骨角部骨折经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板固定后1 w、3 m时的头影测量结果与22例下颌骨角部骨折经钛板内固定术后1 w、3 m的测量结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愈合延迟或明显移位.在SR-P(L/DL)LA固定后,下颌骨存在微小移位,但不影响咬牙合功能.与钛板内固定组相比,两者在移动幅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骨折提供良好稳定性的内固定.
关键词: 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微型钛内固定系统 颌骨 骨折 -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
目的:比较微型钛内固定系统与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微型钛组与生物可吸收组。微型钛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固定系统内固定骨折,生物可吸收组患者采用生物可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部位。
结果与结论:生物可吸收组患者内固定后3个月骨折稳定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微型钛组;微型钛组患者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内固定后1年髁状突移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可吸收组。结果说明2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内固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吸收性内固定可以减少异物对机体的反应防止骨质疏松,联合颌间牵引后其稳定性也较为理想。因此临床应用哪一种材质进行内固定应视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 -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接收的11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按照下颌骨骨折手术所用材料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A组与B组,A组57例,给予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B组57例,给予微型钛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术后3个月AF-BF距与AXB角明显优于术前及B组术后3个月的恢复情况,A组患者优良率(96.5%)明显优于对照组(84.2%),A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少于B组的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给予下颌骨骨折患者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从而提高下颌骨稳定性,手术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 微型钛内固定系统 下颌骨骨折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