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介入法检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球囊封堵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操作要点,适应症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组共10例患者采用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封堵球囊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直径在5mm-10mm.先用大弹簧圈使其在瘤内成篮,然后再用小弹簧圈进行填塞,根据瘤体的大小,可用数个由大到小的水解可脱弹簧圈直至把瘤体腔填塞完全,结果:10例颅内动脉瘤获得完全致密栓塞均获得成功,术后不定期随访,载瘤动脉保持通畅,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性事件发生,动脉瘤无复发,效果良好.结论:水解可脱卸弹簧圈结合球囊封堵法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良好,是首选的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完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大咯血靶血管介入栓塞临床应用意义
总结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50例大咯血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方法,栓塞材料的应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是近十年来临床病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认为它是不同于平滑肌瘤和雪旺细胞瘤的为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现将我们发现一例结合文献,就其影像学检查及表现报告如下,供参考.
-
计算机X线摄影(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片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注意事项提高拍片质量.方法:选取200份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利用曝光条件的宽容度,设置佳参数,综合运用计算机后处理和空间处理技术等,对影像细节进行调节,并与传统X线拍片进行比较.结果:CR片对比度佳,层次清晰度高,摄影失真度小,废片率为1%,普通片为90,4.结论: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技术,以其高清晰度的图像质量,有效地实现了X线平片的数字化.但考虑到新生儿有其特殊性,在操作CR的过程中,要重视一些注意事项,从而提高质量.
-
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一例
患者女56岁.因劳力性气促、腹胀、颜面及双下肢浮肿20天入院.既往有高压病史及脑梗塞病史,有胃溃疡病史多年.病程中时有心悸、胸闷.家族史中有直系亲属心脏病患者(具体不详).入院查体:BP110/95mmHg(1mmHg=0.133Kpa),颜面无明显浮肿,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罗音,心尖搏动位于左第Ⅴ肋间锁骨中线上,HR102bpm,律齐,A2>P2,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区均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2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8例住院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多于女,类型以轻度较多,未婚者多,症状单调,治疗效果不佳.结论:预防工作极为重要.
-
11例颅骨骨膜下血肿CT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颅骨骨膜下血肿不同时期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11例颅骨骨膜下血肿的患儿临床及CT资料.结果:11例患儿中,3周内血肿1例,为孤立性颅外丘状软组织影.3周至3月7例,CT表现为血肿周边弧状或壳状钙化.局部颅骨骨质疏松,骨外板骨质吸收、变薄,2例累及内板,骨密度减低区伴周边轻度骨质增生.3月至5岁3例,CT表现为血肿包膜骨化形成新外板,原来颅骨形成内板,血肿机化钙化形成板障,逐渐塑形.结论:CT对诊断颅骨骨膜下血肿有重要价值.
-
螺旋CT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脊柱外伤的发生率有明显提高的趋势,大约1/3的脊柱外伤的患者后可有完全瘫痪或部分瘫痪,因此,快速,准确和全面诊断脊柱损伤情况,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洪泽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5年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化疗效果.方法:采用两阶段全程间歇的短程化疗方案,对初复治涂阳病人实施全程督导管理,完成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登记活动性病人1223例,涂阳肺结核508例,其中初治涂阳451例,复治涂阳57例.451例初治涂阳病例完成疗程后的治愈率达94.23%,57例复治涂阳病例的治愈率为91.22%,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提高化疗效果,除了需要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外,还必须全面落实全程督导管理,保证病人规则用药.
-
200例肺挫伤X线影像分析
急性胸部闭合伤后导致肺挫伤并不少见.收集本院200例肺挫伤胸部平片,经反复阅片分析,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肺挫伤X线诊断的认识.
-
脾巨大海绵状血管瘤CT诊断
笔者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其中下例手术前CT诊断明确,1例误诊.本文复习有关文献,介绍脾脏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重点讨论了CT扫描技术,CT特征以及鉴别诊断等问题.以期同道们在临床CT诊断工作中引起足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