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牙合)垫-压电传感检测仪对磨牙症(牙合)力检测的研究

苏鑫;毕良佳;刘继乐;房国志;杨超

摘要: 目的 研制出检测磨牙症(牙合)力的(牙合)垫-压电传感检测仪,为临床上诊断磨牙症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 以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膜为传感元件,运用电阻应变传感技术,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液晶数字显示系统等,对10名正常受试者模拟磨牙运动的大(牙合)力进行检测,并对测量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 仪器的大误差范围±0.2235 kgf,组内相关系数(ICC)0.9998.证明此(牙合)垫-压电传感检测仪的测量误差较小,测量重复性好.结论 此仪器能够真实地记录模拟磨牙运动时(牙合)垫表面加载力的大小,可以满足临床对磨牙症(牙合)力进行检测的应用.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直丝弓矫治技术两种关闭拔牙间隙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王嵩;秦科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法与关闭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对支抗磨牙位置及疗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3例,使用0.46mm(0.018英寸)直丝弓矫治装置充分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采用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将上颌第二磨牙纳入娇治序列,且均未采用特殊加强支抗方法.拉尖牙向远中完成后,随机分为滑动法组(17例)和关闭曲法组(16例),分别使用滑动法或关闭曲法关闭剩余间隙,对关闭间隙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滑动法组和关闭曲法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分别近中移动(3.4±1.4)mm和(3.0±1.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收4颗前牙,滑动法组疗程为(6.0±2.4)个月,关闭曲法组疗程为(6.4±2.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0.46mm(0.018英寸)直丝弓矫治装置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并在矫治初期即将上颌第二磨牙纳入矫治序列的拔牙病例,正崎医生可根据个人习惯使用滑动法或关闭曲法回收前牙.

  • 喷砂洁治在正畸固定矫治期间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刘玮健;唐晓琳;马春亮;张馥;赵钰莹;于娜;刘丹

    目的 观察甘氨酸喷砂和碳酸氢钠喷砂对佩戴正畸固定矫治器患者口腔卫生和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正畸期间出现菌斑性龈炎症状的固定矫治患者33例,共648颗牙,进行左右半口自身对照实验,左右半口内各324颗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甘氨酸喷砂治疗,对照组用碳酸氢钠喷砂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记录治疗所需时间、治疗后即刻牙龈出血牙数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后BI、GI、P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I、GI、PL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之间舒适度和即刻牙龈出血牙数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喷砂治疗均能有效改善固定正畸患者牙周状况,但甘氨酸喷砂舒适度更好、在治疗过程中对牙龈几乎无损伤.

  • 腮腺Warthin瘤109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晶;屈志国;爱群

    目的 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9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史、多发性及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总结.结果 109例Warthin瘤中男女比例约5.8:1,50~7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其中单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多发.吸烟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结论 腮腺Warthin瘤临床特点显著,手术治疗治愈率高,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 沈阳市9~12岁学生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防龋效果评价及致龋因素分析

    作者:郭世博;张颖;和睦;雷双;路振富

    目的 了解沈阳市9~12岁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状况,对其致龋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价窝沟封闭项目2年后的防龋效果.方法 2012年在沈阳市铁西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所小学共729名学生,将其中家长同意并签署窝沟封闭知情同意书的299名学生作为试验组进行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其余430名作为对照组.封闭2年后复查两组学生第一恒磨牙患龋率,并结合问卷调查对致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为81.80%,患龋率为2.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51%,两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进行窝沟封闭、刷牙频率和父母学历可影响学生患龋率.结论 窝沟封闭对第一恒磨牙防龋效果显著,应倡导尽早进行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并加强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宣传教育.

  • 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在多发性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林智勇;黎伟聪;何颖朝

    目的 探讨应用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下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在减少错<牙合>及颌面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2002-2007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9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7例,采用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行颌间固定与牵引;对照组22例,采用坚固内固定加牙弓夹板结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术后3个月,开口度均达3 cm以上,开口型正常,咀嚼功能良好.术后6个月,研究组咬合关系良好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口腔卫生情况,研究组口腔卫生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咬合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固定矫治技术联合坚固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下颌骨骨折,不仅联合固定了骨折端,也同时牢靠固定了松动脱位牙,减少了单纯内固定术后并发症,患者较易接受,是一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的方法.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博文;安娜;陈艳娜;刘奕;张扬

    目的 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的相关性,为制定正确的矫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2-201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49例为试验组,其中男120例,女性129例;仅接受正畸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牙合)者患者29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0例,女146例;所有患者年龄18 ~ 36岁.Winceph 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和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蝶鞍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蝶鞍深度和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试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扁平状、圆形和椭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鞍桥发生率为68.27%,对照组为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与蝶鞍大小和形态显著相关,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恒牙期单侧后牙反(牙合)疗效评价

    作者:熊雯;武秀萍;冯云霞

    目的 探讨多曲方丝弓技术(MEAW)矫治恒牙列单侧后牙反(殆),改善功能性下颌偏斜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2010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的安氏Ⅲ类错(殆)伴下颌偏斜患者10例,排齐整平牙列,采用MEAW技术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上的位置,配合双侧不对称的短Ⅱ美和短Ⅲ类牵引,调整上下中线.拍摄矫治前后X线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覆(殆)覆盖正常.结论 轻度恒牙列单侧后牙反(殆)患者通过MEAW技术可有效纠正磨牙关系及下颌偏斜.

  • 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抵制粪肠球菌效果体外研究

    作者:王雪梅;刘扬;尚德浩;于静涛

    目的 评价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对于粪肠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在辽宁省疾病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测定2%氯已定,110、120、140、160、180、200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5.0 mg/mL羧甲基壳聚糖,Apexcal对粪肠球菌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14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的抑菌环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大于2%氯已定和110、160、180、20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个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以及2%氯已定的抑菌环直径都大于5.0 mg/mL羧甲基壳聚糖和Apex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 mg/mL羧甲基壳聚糖直径明显大于Apex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140 mg/mL羧甲基壳聚糖氯已定合剂是再治疗根管的有效消毒药物.

  • 钛表面类骨磷灰石上胶原蛋白与羟胆固醇复合生物活性涂层制备研究

    作者:朱静涛;刘帆;崔福斋;刘奕

    目的 探讨在金属钛表面类骨磷灰石上制备胶原蛋白与羟胆固醇复合生物活性涂层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于2013年12月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进行.采用酸-碱热处理结合仿生矿化沉积的方法在钛表面构建一层均匀的类骨磷灰石,采用物理吸附方法将胶原蛋白和羟胆固醇共同或单一固定在具有类骨磷灰石涂层的钛表面,构建钛表面的复合涂层.结果 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钛表面的类骨磷灰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定性证明了胶原蛋白被成功固定在具有类骨磷灰石涂层的钛表面上;微二喹啉甲酸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测定固定在复合涂层上的胶原蛋白和羟胆固醇含量.结论 通过酸-碱热处理和仿生矿化沉积方法可在钛表面构建一层均匀的类骨磷灰石,通过物理吸附方法可成功将胶原蛋白和羟胆固醇共同或单一固定在具有类骨磷灰石涂层的钛表面,构建钛表面的复合涂层.

  • 牙体涂抹黏结剂改善基牙预备后敏感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胡建军;周延民;阿兰;徐文洲;李艳秋;赵静辉

    目的 观察全冠修复时黏结剂涂布预备后的基牙对敏感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及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拟进行烤瓷修复的患者87例(患牙224颗),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112颗)和对照组(112颗).牙体预备后,试验组涂布Prime & Bond NT黏结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临时冠摘除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在探诊、冷风刺激和冷水冷诊的检测中,试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rime & Bond NT黏结剂能有效改善牙体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状.

中国实用口腔科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