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平面导板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刘浩;王世兴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改良平面导板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低角或均角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2例作为实验组,男6例,女6例,年龄12-17岁,平均14.5岁。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治疗中辅助使用改良上颌平导。选择与实验组相匹配的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仅使用弓丝打开咬合。咬合打开后,制取模型,并进行模型测量分析,分析咬合打开时间及咬合打开量。治疗结束后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模型测量分析显示:改良平面导板打开咬合效果显著,覆牙合平均减小2.8 mm,覆牙合平均打开时间为3.75个月,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由112o减小到101.8o(P<0.05),而U1-L1由109.6o增加到125.3o(P<0.05)。结论:在青少年安氏II类1分类错矫治中辅助使用改良平面导板,能快速打开咬合,缩短疗程;同时,能提供较稳定的支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微型种植钉在双颌前突内收前牙增强支抗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刘永雷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钉在双颌前突内收前牙增强支抗的稳定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双颌前突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将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的拔牙模式,并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观察组在关闭拔牙间隙阶段采用微种植体作支抗,对照组关闭拔牙间隙则采用传统滑动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抗丧失程度.结果:38颗微型种植钉均获得较稳定矫治,患者均在7-12个月之内完成了拔牙间隙关闭,具有较好的咬合关系,磨牙关系为中性.微型种植钉植入部位的下颌平面角高低情况、组织肿胀以及口腔的卫生状况均对其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双颌前突患者采用微种植钉对支抗进行增强,能够将其疗程缩短,效果稳定可靠,微型种植钉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

  •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江小川;吴松

    目的 观察与探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64例需要强支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患者(71.88%)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88%)与对照组患者(75.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较好.

  •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浩

    目的 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青少年患者进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青少年患者进行传统的口腔正畸矫正治疗.在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恢复速度.结果 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对青少年口腔正畸问题,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方法 较传统的治疗方法 更加有效,值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的过程中推广.

  • 控制支抗磨牙移动方法的比较

    作者:马丽雨;孙吉庆;叶之慧

    临床诊治工作中,经常为了达到获得牙列间隙、排齐牙列、调整覆盖等目的而使前牙向后方移动,此时需要足够强大的磨矛支抗承担负荷,前牙才能准确达到预定位置,并且不影响牙弓内其他牙齿的移动.有时可使少许磨牙向后方移动,这样更有利于获得所需要的牙列间隙,也为支抗磨牙向前移动提供了空间,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只适合低角型病例,高角形病例则会加重下颌骨的顺时针旋转倾向.

    关键词: 正畸 支抗 磨牙
  •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钟小旭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30例,采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对比矫治前后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的上前牙内收和直立明显,上唇的内收情况明显,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支抗磨牙虽然向中进行了一定的移动,但是移动的并不显著,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对于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矫治,具有很好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在A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拔牙矫正病例中的应用

    作者:张利

    目的:对比传动直丝弓矫正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正器在A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拔牙矫正病例中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A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牙齿严重前突或拥挤导致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双尖牙被拔除。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通过传动直丝弓矫正器进行修复。对照组通过滑动直丝弓矫正器进行修复。结果实验组平均疗程16.2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2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传动直丝弓矫正器相对滑动直丝弓矫正器,在A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拔牙矫正病例中能有效缩短疗程,并且在医患满意率上无明显差别。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正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正器相比,在AⅡ类Ⅰ分类错合畸形因严重牙列拥挤或前突而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两个下颌第二双尖牙矫正病例中,能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并且由于两种矫正器各自力系的特点,对照组采用了多种增加支抗的措施,而实验组未采用,降低了医疗费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提高了患者的信赖以及治疗的配合程度,增强了医生对疗效的可控性,降低了医疗风险,是一种有效且实用的矫正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固定式横腭弓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李秋;丁凯

    安氏Ⅱ类错畸形是比较常见的一类错奇形,往往要求拔除第一双尖牙取得间隙,使前牙舌移,解决前突的问题,因此对支抗的要求比较高.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口外唇弓、头帽及颈带作用[1]加强支抗,但口外唇弓需患者自己在家里戴用,所以对患者的良好合作没有把握,因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固定横腭弓以帮助磨牙的支抗控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 减数矫治患者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量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莉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患者中,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治疗时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量,以分析支抗磨牙的稳定性与年龄是否相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三组,其中A组患者年龄小于13岁,B组患者年龄为13~16岁,C组患者年龄大于16岁。分析三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到参考线的距离,矫治前后差值即为磨牙在该平面的近中移动值,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评价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支抗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的比较结果显示,C组患者(大于16岁)与A组患者(小于13岁)相比,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大于16岁)与B组患者(13~16岁)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矫治年龄增大,第一磨牙的位置越趋于稳定。结论:不同年龄组患者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比较结果表明,年龄越大,支抗磨牙前移距离越小,支抗磨牙越稳定,一些病例佳矫治年龄可适当放宽。

    关键词: 支抗 年龄 稳定性
  • Laceback在MBT矫治技术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锦宇

    直丝弓矫治器由于预置了尖牙托槽的倾斜度,在初期的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常常出现前牙唇倾而变相导致后牙支抗丢失。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MBT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提倡在排齐整平阶段应用尖牙向后“8”字结扎即Laceback技术和弓丝末端回弯来预防前牙的唇倾,同时远中移动尖牙尽快解除前牙拥挤。近年来临床上对Laceback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就Laceback及其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MBT Laceback 支抗
  • 改良Nance弓在固定矫正中应用

    作者:范钦翔;周谋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选择安氏Ⅱ类深覆合患者76例,其中4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深覆合,28例安氏Ⅱ类Ⅱ分类深覆合.患者均需要采用打开咬合及增加支抗的措施,但患者不愿戴口外弓,活动平导常常不及时戴,尤其是吃饭时不愿戴,对此类患者我们常规选用改良Nance弓技术,因为本装置打开咬合是采用平导方法,可以使后牙伸长,有使下颌顺时针旋转的趋势,故不适合长面型高角患者.

  • 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张梅生;陈学群

    目的 对比观察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外弓支抗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直丝弓矫治器(MBT),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作为支抗,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外弓.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矫治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颌骨硬组织、软组织及牙齿等多方面指标水平[(包括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上/下唇突度、颏前点及上下唇突点切线与眼耳平面夹角(Z角)及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Apg线至上中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Apg-U1)、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矫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口外弓比较,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微型种植体加强支抗进行矫治,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建立更为良好的咬合关系,颜面部外侧貌更符合美学标准,且能够有效缩短矫治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及负担,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价值.

  • 微种植体治疗8例安氏Ⅱ类1分类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武秀萍;李冰;李振强;冯云霞

    安氏Ⅱ类1 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牙齿突度和面型,正畸治疗中通常采用拔牙矫治,内收上前牙占据拔牙间隙,通过牙齿的移动掩饰性矫治上下颌骨间的不调,以获得协调的面型.因此需要较强的支抗,以尽量减少上颌磨牙近中移动,从而充分利用拔牙间隙来大量内收前牙,尽可能改善侧貌.

  • 微种植支抗移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万松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位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38例患者,均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观察其种植钉的移位情况,统计与各变量间的关系。回顾相关资料。结果:76枚种植钉施力后平均位移量为0.44±0.29mm,较刚植入时位移量明显增大(P<0.05)。其中男性位移量大于女性(P<0.05),持续力种植钉位移量略大于间歇力,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植入种植钉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加载开始时间、施力持续时间、性别、年龄等对位移量大小的影响,确定好种植钉与组织结构如牙周膜、牙根及神经血管等的安全距离,确保安全有效正畸。

  •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失败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邵雯婷;王学金

    本文针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差、松动、脱落导致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失败的相关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在今后的正畸临床工作中对于适应症、微种植体的选择,以及手术过程的注意事项提出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 正畸 微种植体 支抗
  • Nance弓和横腭杆在拉尖牙远移中支抗效果的研究

    作者:吴成勇;吴立波;朱月婷

    目的:探讨在拉尖牙远移中Nance弓和横腭杆(TPA)各自的支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ngle I类中度拥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5例)接受Nance弓治疗,对照组接受TPA治疗。然后以模型测量与头影测量结果作为二者的支抗效果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第一恒磨牙(双侧)近中颊尖点之间的夹角(3.70±1.21)小于对照组(8.50±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P<0.05)。结论在拉尖牙远移中应尽量选择Nance弓进行支抗治疗,该疗法的支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采纳并推广。

  •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朱晓华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照组应用传统口外弓加强支抗疗法。比较两组的整体应用效果,以及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和磨牙位移比。结果:观察组的整体应用效果优于对照组,上中切牙唇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大于对照组,而磨牙移位少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较大。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矫正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丽梅;武冠英

    目的 研究临床上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在推磨牙向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例AngleⅡ类重度拥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侧颊侧植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远移上颌磨牙,施力为2.45~2.94N.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在矢状向的位置变化.取研究模型,通过三维扫描仪及测量软件测量上颌磨牙的三维方向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都达到了预期的矫治效果,磨牙中性关系、面型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58±0.87mm;上颌磨牙的压低、颊倾、远中倾斜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能成功远移上颌磨牙,没有出现支抗丧失,是非常有效的非依从性远移磨牙的方法.

  • 下颌第二磨牙远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范星星;赵桂芝;柯杰;郑栋;王蕊;刘璐;刘杨

    目的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利用组牙支抗和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第二磨牙时牙齿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结合Mimics、Ansys软件建立3组有限元模型,组牙支抗组和微种植体支抗组为实验组,前牙无整体连续结扎无微种植体组为对照组,并对各组模型进行相应力值加载和计算.结果 组牙支抗组支抗牙初始位移值及应力值较对照组减小,但相差不大.微种植体支抗组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初始位移值及应力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初始位移增大,但牙根初始位移明显减小,下颌第二磨牙初始位移大于对照组.3组模型中下颌第二磨牙远中倾斜伴舌侧扭转运动.结论 在推下颌第二磨牙远移过程中,将前牙整体结扎并未能明显增强支抗,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提供较强的支抗控制.

  • 种植钉与口外力作为正畸强支抗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黄晓峰;韩培彦

    目的 比较头帽口外力装置和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对正畸病人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唇露齿,牙列拥挤和/或前牙前突的患者20名,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使用头帽口外弓加强后牙支抗;第二组使用助攻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结果 ①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没有发生松动和脱落.②使用口外支抗组总的治疗时间平均为23.9月,种植支抗组平均为20.9月.③使用口外支抗组的支抗磨牙近中平均2.91 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5.07mm,治疗前后U1-SN角度的差值为15.7°;而使用种植支抗组的支抗磨牙近中移动平均1.05 mm,切牙切缘平均内收6.69mm,U1-SN角度的差值为12.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钛合金钉种植体作为正畸强支抗要比头帽口外力装置能够更好的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的时间.

387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