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退素用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 消退素(resolvin)是来源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对多种类型炎症具有治疗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消退素能明显改善炎性疼痛,术后急性、持续性疼痛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调节各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即伤害性疼痛刺激感受器)的活性;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并诱导抗炎介质的表达;抑制脊髓突触传递的增强,防治中枢敏化的形成等.消退素镇痛机制的具体信号通路还不清楚,在人体内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有待验证.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的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研究
目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产生的病理机制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将探讨PHN病人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模式的改变,及其与PHN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PHN组)及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3名健康对照者(HC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相关临床量表评估;同时采集两组被试的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数据.将脑默认网络的关键脑区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seed-based FC)的分析方法探讨两组间脑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的改变情况,并将功能连接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评分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HN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HC组(t=1.131,P=0.036),基于PC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与HC组相比,PHN组PCC与左侧额上回内侧(left superior frontal gyrus,L-SFG-Med)、左侧额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L-MFG)、左侧顶上回(left superior parietal gyrus,L-SPG)和右侧楔前叶(right precuneus,R-PCUN)的功能连接增强;此外,PHN组PCC与左侧额上回(PCC-SFG_L)的功能连接值与VA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31,P=0.024).结论:脑DMN的功能连接增强介导了PHN慢性持续疼痛的神经病理过程,是其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和潜在的脑影像学标记.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3及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病人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价,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行手术疗效的优良率评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65.6%、73.4%、81.3%和67.2%.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 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臭氧 消炎镇痛液 -
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髓核自吸收的影响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对腰椎间盘突出髓核自吸收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和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在建模术后第5 d、10 d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溶液0.4 mg/kg,浓度为0.5 mg/1 ml,生理盐水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3、5、7、10、14 d行机械性撤足阈值的测定;术后14 d处死并取出残留的髓核称重.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地塞米松组术后第7 d、10 d、14 d的机械性撤足阈值有明显提高(P<0.05);(2)两组残留髓核的重量均较植入时有减轻(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4).结论: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可改善大鼠机械痛敏症状,同时不会影响髓核自吸收.
-
半月神经节手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半月神经节长时程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病程在1~3个月之间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给予CT引导下长时程半月神经节手动脉冲射频治疗,记录病人术前、术后1 d、7 d、30 d、90 d、180 d加巴喷丁使用剂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人术后各时间点加巴喷丁使用剂量明显减少(P<0.001),VAS评分明显降低(P<0.001),PSQI明显降低(P<0.001),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半月神经节长时程手动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有效改善疼痛及睡眠状况,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治疗.
-
鞘内注射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对 腰椎间盘突出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NTP)对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LDH+NTP组、Sham组及LDH+Saline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左后足底50%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T),用Western-blot法检测术侧L3-5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术前1 d相比,Sham组术后各时间点PWT无明显降低,提示其对机械刺激未产生明显的痛觉过敏;LDH+NTP组与LDH+Saline组术后各时间点PWT均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其对机械刺激产生了明显的痛觉过敏;LDH+NTP组鞘内给药后各时间点PWT高于LDH+Sali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鞘内注射NTP可缓解LDH大鼠的痛觉过敏;②用药7 d后,LDH+NTP组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均较LDH+Saline组明显降低(P<0.05),但显著高于Sham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NTP可明显缓解LDH大鼠神经根性疼痛,下调DRG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神经根的炎性反应,产生抗炎镇痛作用.
关键词: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细银质针导热联合羧甲基壳多糖关节内注射治疗 膝骨性关节炎
目的:观察细银质针导热联合羧甲基壳多糖(几丁糖)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方法:膝骨性关节炎病人90例,随机均分为细银质针导热联合几丁糖关节内注射组(S组,n=45)和几丁糖关节内注射组(C组,n=45).S组采用细银质针导热联合几丁糖关节内注射,C组单纯几丁糖关节内注射.评价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的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周和8周时的Lequesne指数和WOMAC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5),但S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细银质针导热联合几丁糖关节内注射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远期疗效临床研究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症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本文报告一组32例病人接受定位神经节段注药为主的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疗效的远期病人随访结果.方法:在达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后,分别在一年至两年期间(10~26个月)通过门诊和电话家访两种方式进行随访,项目包括疼痛疗效,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32人在治疗后的1~2年内均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睡眠及饮食起居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过以精确的定位神经节段或区域注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取得确切的疗效后均能保持疗效,说明了该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为满意的方法.
-
鞘内应用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电生理学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z=10),通过鞘内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普瑞巴林100 μg/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NS)作阴性对照,连续3d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 μg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NS组相比,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 μg/d,连用3d,能显著增加SNI大鼠术侧后爪的50% PWT,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P< 0.001,n=10),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n=10). (2)与NS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 μg可以显著抑制SNI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 0.001,n=9).结论: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 μg/d可以对SNI大鼠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运动功能,该机制可能与通过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有关.
-
神经肽Y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突出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NPY)的表达及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4/5或L5/S1需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取出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20例尸体L4/5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组.将取出标本固定后切片染色,观察正常和病变椎间盘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内NPY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突出椎间盘的髓核组织中,少数细胞位于丰富的基质中.细胞膜不清楚,可见胞质内圆形细胞核及胞质内空泡.髓核中透明软骨细胞核大而胞浆深染,多聚集成团.突出的髓核组织中NPY的表达高于正常髓核组织,有显著性差异(t=17.617,P<0.05).结论:在突出腰椎间盘的髓核组织中有大量的NPY表达.这说明交感神经纤维已经侵入到中央的髓核组织,释放出NPY递质,可能是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期下腰痛的机制之一.
-
腹腔联合注射氯胺酮及可乐定对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
目的:研究氯胺酮及可乐定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生理盐水组(NS组)、可乐定组(CL组)、氯胺酮组(K组)及氯胺酮+可乐定(KC组)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CCI)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K组、CL组和KC组于术后3~14d每天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可乐定(1m/kg)、氯胺酮(5mg/kg)+可乐定(0.5m/kg),S组和N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术后3、7、14d测定痛阈值后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断头处死,取腰段脊髓(L4~L6)背根神经节(DRG),采用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GAP-4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NS组、K组、CL组和KC组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NS组、K组和CL组DRG中GAP-43mRNA表达上调,KC组仅在术后3d DRG中GAP-43mRNA表达上调(P<0.05);与C组比较,K组、CL组和KC组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DRG中GAP-43mRNA表达下调(P<0.05);与K组和CL组比较,KC组术后7、14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DRG中GAP-43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氯胺酮与一定剂量的可乐定联合应用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的形成,减少大鼠脊髓DRG中GAP-43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的协同镇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