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abismus &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중국사시여소아안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8X
- 国内刊号: 11-325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湖北省通城县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通城县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为近视眼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通城县4所小学在读学生为样本,每所学校各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对所抽取的1~6年级共计1822名小学生进行视力、电脑验光及散瞳验光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近视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近视学生与不近视学生在学龄、年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受检学生1822人,应答率为98.90%,近视患病率为15.59%,其中男生近视患病率为14.24%,女生近视患病率为17.19%,不同性别近视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患病率分别为7.14%、8.39%、9.60%、14.66%、19.75%、29.52%,不同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阶段低中度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低度近视及中度近视的患病率随年级及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高度近视患病率与年级及年龄升高无显著相关性.
-
儿童异常瞬目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异常瞬目的眼科及儿科常见原因,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眼科与儿科门诊共同诊治并回访的异常瞬目儿童共124例.分析各种疾病所占比例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124例患儿中,角、结膜炎症(包括倒睫)的患儿占54.03%;屈光不正的患儿占15.32%;干眼及每日连续注视屏幕时间>2小时的患儿占41.13%;过敏性眼表疾病的患儿占16.13%;儿童抽动障碍的患儿占57.26%;风湿舞蹈病的患儿占8.87%;眼睑肌阵挛的患儿占0.81%.具有2种或2种以上的发病原因的患儿占79.84%.所有患儿经过眼科或联合儿科综合治疗,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7.74%.结论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因素不能忽视.(2)多因素致病的患儿占大多数.(3)重视非眼科疾病所致的异常瞬目.(4)对于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的患儿应考虑特殊疾病.
-
EDI-OCT测量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结果分析
目的 观察低、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分析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关系.方法 115例志愿者的115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正视眼和低、中、高度近视分别为24、24、40、27眼,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仪的深度增强成像模式获得受检者的黄斑部图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以及距离中心凹500、1000、2000、2750um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共17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比较近视各组与正视眼组之间的脉络膜厚度是否存在差异;评价近视眼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的关系.结果 低度近视的脉络膜厚度与正视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中度近视组皆表现出有差异的位点,分别为17和14处,近视组的厚度值低于正视组,P<0.05.近视组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r值:-0.272~-0.485,P<0.05)和眼轴长度(r值:-0.22~-0.608,P<0.05)皆有良好的负相关;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之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65.924-9.314X,Y=904.872-26.792X.结论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在中高度近视眼中皆有变薄,屈光度越大,眼轴越长,脉络膜厚度越薄.
-
足月新生儿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我院足月新生儿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病变的转归,引起眼科医生对足月儿新生儿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3800例足月儿眼底筛查结果.结果 共发现46例足月新生儿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其中1期病变15例,2期25例,3期6例.除12例失访外,其余34例均随访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嵴样病变部分或者完全消退,异常增生血管消退.结论 足月新生儿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组发生在足月新生儿中的眼底病变,其眼底病变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似,都存在视网膜嵴样病变或者无血管区,但不同的是,其疾病转归均向良性发展,是一类自愈性疾病,愈后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
-
厦门市湖里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度分布及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市湖里区6个月至6岁儿童屈光度分布,为制定儿童眼保健策略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1580名儿童(3160眼)进行屈光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个月~6岁儿童:球镜平均值从+1.69Ds降到+0.25Ds,柱镜平均值从-1.13DC降到-0.51DC,P75从-1.75DC降到-0.75DC,P95从-2.25DC降到-1.50DC.结论 0~6岁散光程度逐年递减.0~4岁生理性远视基本保持稳定,但是4岁以后生理性远视每年递减明显,提示儿童入园后眼球加速正视化.
-
不同屈光不正类型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屈光不正类型学龄儿童的眼生物学参数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屈光不正学龄儿童72例(144眼),采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RM-8000A电脑验光仪验光测量等效球镜度,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结果 6~8岁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均值低于9~12岁组,等效球镜度均值高于9~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均值与9~12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屈光状态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P<0.05),角膜曲率与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P>0.05).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眼轴长度是影响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学龄儿童随生长发育,眼轴长度增长,角膜曲率也发生协同变化,前房深度加深,共同参与屈光状态的变化.
-
金华市儿童近视发展状态及其眼轴长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金华市区儿童近视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规律,为预防和控制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调查金华市区的10所学校共计13569名学生,其中包括3所幼儿园、6所小学、1所中学.检测项目包括裸眼视力、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结果 近视患病率在3~6岁学生为1.4%,7~12岁学生为29.5%,13~15岁学生为72.4%.平均球镜负值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到15岁时>-3.00D.同年龄段正视眼和近视眼眼轴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正视眼和近视眼眼轴都增长,但近视眼眼轴增长更明显.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轴长,远视22.55±1.11mm,正视23.04±1.31mm,轻度近视24.17±1.00mm,中度近视25.13±1.23mm,高度近视26.02±2.07mm,近视越深眼轴越长.结论 本地区少年儿童的近视化趋势明显,近视眼的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故应加强近视防治.可以通过眼轴的测定来进行近视的预警和评估近视的严重程度.
-
Helveston综合征的特点及手术方法
目的 探讨Helvesto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Helveston综合征患者29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术后眼位及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 29例病例术后正位28例(96.6%),A征消失26例(89.7%),A征由术前的14.24△±5.13△减少为5.21△±4.32△;术后原在位垂直斜视度由术前的11.87△±5.37△减少为5.11△±1.78△;手术前后的外斜视、A征及DVD的斜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例恢复双眼视觉,3例恢复立体视功能.结论 Helveston综合征一次手术同时矫正外斜A征、上斜肌功能过强和DVD效果良好.
-
Optomed手持式数码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和探讨OPTOMED手持式数码相机(Optomed Smartscope,OS)与RetCam数字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Ⅲ,RC)在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应用情况.方法 研究收集2015~2016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诊治的807例(1614眼)平均胎龄31.72W(24~36W)、平均出生体重1691.72g(620~2490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所有新生儿均分别行OPTOMED手持相机(OS组)和RetCam(RC组)检查,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测为标准对照.通过评估ROP阳性筛查率及眼底观察范围,比较两种方法的筛查结果.结果 807例早产儿ROP筛查(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阳性例数为32例(49眼,3.04%),确诊ROP并于定期复查(2~8周)后病变消退者22例(33眼,31.25%).ROP筛查阳性患儿中Ⅰ区3期合并plus病变5例(10眼),Ⅱ区3期9例(11眼),Ⅲ区18例(28眼).RC组ROP筛查结果(阳性32例,49眼)与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一致,灵敏度为100%;OS组筛查ROP阳性30例(47眼),灵敏度为93.75%(约登指数为0.94),假阴性2例(2眼),均为Ⅲ区1期患儿,病变在随访过程中消退.结论 使用OPTOMED手持式数码相机进行新生儿ROP眼底检查是安全有效的筛查手段,为临床早产儿ROP筛查工作提供更多选择.
-
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诱发电位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弱视儿童86例137眼,按弱视类型分为斜视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正常对照25例50眼.弱视治疗前后行图形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查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弱视组较正常对照组PVEP P100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P<0.05),各弱视组P100潜伏期存在差异.弱视治疗后,各弱视组视力提高,P100潜伏期缩短,振幅增高,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斜视性弱视及屈光参差性弱视.结论 弱视治疗后,患儿视力提高,PVEP可作为弱视患者诊断、治疗及随访的客观指标.
-
35例先天性泪管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先天性泪管瘘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泪道冲洗结果及手术方式将35例先天性泪管瘘患者分为3组,A组为通畅并行单纯瘘口切除术者13例;B组为通畅并行瘘口切除+泪道再通术者15例;C组为不通畅行瘘口切除+泪道再通术者7例.结果 本次入组的病例共计35例,所有患者都表现为瘘口流泪,C组患者合并眼部流泪症状.A组、B组、C组术后瘘口溢泪均消失,但泪道冲洗A组通畅13例,B组通畅13例,C组通畅5例.A、B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大多数先天性泪管瘘可通过行单纯的瘘管摘除术治愈,对于不伴有泪液引流异常的患者行单纯瘘管切除,而不需联合鼻腔泪囊吻合术或置管治疗,具有安全性,手术痛苦小,价格低的优势;而对于合并有泪液引流异常的患者则需要同时行泪道再通手术.
-
不同泪小点进针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别经上、下泪点进针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6年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的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共70例(70眼),行保守治疗1周无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5例经上泪小点行泪道探通术,B组35例经下泪小点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2.9%;B组治愈率91.4%,并发症发生率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上泪点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膨出优于经下泪点泪道探通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引导下儿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验配体会
目的 通过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角膜地形图引导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观察RGPCL矫治儿童高度屈光不正和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根据屈光状态及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的角膜形态,将27例患者(50眼)分为高度屈光不正组和圆锥角膜组.观察两组患儿配戴RGPCL前、配戴后1周、6月和1年时的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圆锥角膜组患儿配戴RGPCL 1年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及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 高度屈光不正组和圆锥角膜组配戴RGPCL治疗后1周、6月和1年BCVA与戴镜前BCV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屈光不正组和圆锥角膜组RGPCL治疗前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治疗后1周、6月和1年两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圆锥角膜组角膜相关参数变化,角膜前表面大曲率值治疗后1年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薄点厚度、前表面高度、后表面高度治疗后1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RGPCL对高度屈光不正与圆锥角膜儿童是安全有效的,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圆锥角膜患儿的角膜形态变化.
-
济南市3-6岁儿童群体中常见眼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 了解济南市3~6岁儿童常见眼病状况,并对筛查出的弱视、睑内翻、上睑下垂、斜视儿童给予验光配镜、弱视训练、手术矫正、视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 随机抽取66所幼儿园,共9867名幼儿(19734眼),对视力异常、睑内翻、上睑下垂、斜视等儿童发反馈通知,复诊儿童给予详细眼部检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结果 (1)本次调查初筛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为13.1%;弱视患儿占0.96%.(2)睑内翻儿童223名,占2.26%.(3)上睑下垂儿童11名,占0.11%.(4)斜视儿童212名,占2.15%.(5)对复诊的以上4类儿童给予综合治疗,随访12~18个月,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9.2%,睑内翻、上睑下垂及斜视儿童手术矫正治愈率100%.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早期进行常见眼病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促进儿童视力恢复、改善儿童面部外观、预防严重眼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上斜肌减弱术对A型斜视和上斜肌亢进的治疗进展
A型斜视是常伴上斜肌功能亢进的特殊类型的斜视.手术治疗以减弱亢进的上斜肌为主.以往减弱上斜肌常应用的手术方式是上斜肌断腱术,由于断腱术不能定量,欠矫过矫的风险大,且可能因上斜肌麻痹形成继发性斜视,因此对于上斜肌手术一直都较保守,上斜肌手术进展缓慢.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不同的手术方式,目前上斜肌减弱术主要手术方式除上斜肌断腱术外还有上斜肌后徙术,上斜肌延长术等.为了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证以达到可预期的手术效果,本文对不同手术方式对A型斜视和上斜肌亢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年 | 期数 |
2018 | 01 03 |
2017 | 01 02 03 04 |
2016 | 01 02 03 04 |
2015 | 01 02 03 04 |
2014 | 01 02 03 04 |
2013 | 01 02 03 04 |
2012 | 01 02 03 04 |
2011 | 01 02 03 04 |
2010 | 01 02 03 04 |
2009 | 01 02 03 04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