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失血性休克复苏期肝血流灌注变化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监测失血性休克(HS)复苏期肝实质血流灌注变化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45只实验兔标号后平均分为5组,其中l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均采用Wiggers改良法建立可逆性HS模型.模型组中1组作为休克组,其余3组采用胶体液(羟乙基淀粉)对动物模型进行复苏治疗,并标号后设定为复苏1h组、复苏4h组和复苏24 h组.各组实验兔均采动脉血检测血乳酸(LAC),同时行CEUS检查,生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兔,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休克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h组PI、AUC增加,A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h组和24 h组PI、AUC增加,AT、TTP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休克组比较,复苏lh组PI、AUC增加,A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h组和24 h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定量评价HS复苏期肝实质血流灌注的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胆管介入与TAIC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胆管介入与动脉灌注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7例.PTCD减黄术后34例留置了内支架,45例行TAIC.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支架组和无支架组、TAIC组和未(N)TAIC组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差别.结果: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时间11.1个月.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4个月,无支架组平均生存时间为8.8个月.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2个月,而NTAIC组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结论:充分引流后的内支架留置术优于单纯引流术,而胆管介入配合TAIC能够延长生存期.
-
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穿刺活检证实的8例肾上腺皮质癌,超声检测病变大小、位置、回声、边界、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果:8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7例均准确定位,病灶大径均>6cm,肿块以低回声为主,5例形态较规则,8例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5例CDFI于肿瘤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是发现及诊断肾上腺皮质癌的重要方法;病变的大小是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老年人肺癌的临床及CT诊断(附124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癌的临床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1987~1998年132例肺部肿块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24例为肺癌.CT征象:92例有分叶征象(74.2%),59例有短而细毛刺(47.6%),27例有锯齿样改变(21.8%);胸膜凹陷征59例(47.6%),血管集束征38例(30.6%),细支气管充气征41例(33.1%).结论:把握CT的肺癌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定期查体,可提高老年人肺癌的诊断水平.
-
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 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
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诊断(附20例分析)
目的:结合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资料。结果:脑裂畸形的CT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脑室,外在脑表面。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影像与灰质等密度。开放型脑裂12例,闭合型脑裂2例,合并其他脑先天畸形6例。孤立性灰质异位的CT特征表现为室管膜下及半卵圆中心大小不等灰质密度结节。结论:CT能良好显示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病理解剖特征。
-
骨样骨瘤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平片比较瘤巢的显示能力.结果:37例中,股骨19例、胫骨10例和其它部位8例.瘤巢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4~15mm,平均9.4mm,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中心有钙化,形成"牛眼征".37例CT扫描瘤巢诊断率为100%,X线平片瘤巢诊断率仅为62.2%.结论:骨样骨瘤的瘤巢CT表现典型,CT是诊断骨样骨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MRI诊断颞下颌关节损伤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于外伤后3~20天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闭口斜矢状位T1WI、PDWI、斜冠状位T1WI、T2WI,张口斜矢状位T1WI、PDWI.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MRI表现.结果:30例共60个颞下颌关节中发现18个髁状突骨折,9个骨损伤,29个关节盘移位,26个关节囊积液、积血.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折、骨损伤以及关节盘与关节囊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卵巢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肿瘤(其中良性22例, 恶性25例)与6例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良性卵巢肿瘤CT检出21例(检出率为95.5%),术前CT诊断为良性肿瘤19例(准确率86.4%);CT检出恶性肿瘤22例(检出率88%).术前CT诊断恶性20例(准确率80%);肿瘤样病变6例, CT全部检出;所有的病例,CT检出率为92.5%,良恶性定性准确率为84.9%.结论:CT能清晰显示盆腔结构,可提供对肿瘤的定位、定性、病变范围的可靠信息.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螺旋CT节段重建的参数优化
目的: 探讨螺旋CT头部节段重建技术的佳参数.材料和方法: 对100例正常人和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燥动患者行同一参数(280 mA, 120kV, 1s)和不同数目(2、3、4、5、6)节段重建.结果: 节段重建图像中2~6节段对双侧脑室、Ⅲ、Ⅳ脑室, 中脑导水管及直径为1~3cm的出血显示较好,与同层静止期常规扫描无显著性差异.但出血小于1 cm,4和6节段重建的检出率分别为96.3%、86.4%.58例患者重建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确诊率55.2%,重建后为91.4%.结论: 螺旋CT节段重建可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燥动患者出血的检出率,280mA, 120kV, 1s,2~6节段重建可作为其参考条件,而直径小于1cm的出血可减少到4节段重建图像中观察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