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例不同证型男性不育者精液的实验室特征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证型男性不育者精液的实验室特征.方法:将148例不育者按《中医诊断学》分为4个证型,然后对各证型患者的精液进行精液常规的9项指标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精液化验的关键指标,在不同证型间存在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精液属水为阴,精子有形亦为阴,而精子活动力无形为阳;肾精不足多因先天禀弱或久病失养所致,精子的生成依赖于肾阴的滋养和肾阳的温煦,若肾中真阴(天癸)和真阳(肾气)衰弱,精子的生成及功能均可受到抑制.因此,肾精不足型的患者实为肾真阴真阳两虚.真阴虚可使有形之精子数目减少,畸形率升高,真阳虚可致无形之精子成活率及活动力下降;湿热下注型,由于湿性黏滞,热灼肾精,而使元肾伤耗,故而患者精液浊稠,必然困扰精子影响其存活和活力,临床所见炎症多与湿热并行,故该型精液中可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增多,由于炎症可破坏液化酶,故使其液化时间延长.
-
脾阴虚的探讨
人们对脾胃病证本身的认识,侧重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而忽视了脾阴虚之证.其实,脾阴虚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方面古今医家皆有论述,只不过人们习非成是,未能引起重视和深入探讨.故今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谈一点对脾阴虚的肤浅体会,谨供同道临证参考.
-
重视妇科瘕瘕的扶正治疗
从古至今论述妇科癥瘕瘕的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提出妇科癥瘕的论治特点为攻补兼施,认为妇科癥瘕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治疗时应在疏导破瘀同时,充分考虑体质因素,使"扶正祛邪”这一古老的中医理论在妇科癥瘕的证治研究中得到新的阐发.
-
从卫气运行谈“胃不和”与不寐
从《内经》关于卫气的睡眠理论谈“胃不和”引起不寐证的机理,认为脾胃功能失常,引起营卫化生不足或枢机不利而卫气运行失常是不寐证发生的原因所在,所以谓脾胃而恢复卫气的正常运行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思路。
-
活血化瘀药物临床配伍规律探讨
活血化瘀药物临床应用广泛,而且有规律可循.但要用好、用活这类药物,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其临床配伍应用规律.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
"异病同治"的理论探讨
1 "异病同治"的理论渊源《素问·五常政大论》曾明确提出"同病异治","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内经》.而对"异病同治"并无明确的文字表述,但与"同病异治"相对已体现了这种治疗思想.
-
《伤寒论》辨证特色探讨
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特色,认为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了疾病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病证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六经病证之间的动态演变、症状之间的动态演变和方药的动态性等关键性问题;六经辨证的关键在于病因病机.
-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学理论关系的探讨
中医学以独特的诊断治疗理论体系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发展至今己数千年,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中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有人提出要推翻中医原有基础理论重新构建.但是这些人忘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原有事物为基础,经否定之否定成螺旋式而上升发展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如何发展,怎样研究,方向何在?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1-3],这也正是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所在.
-
叶桂"阳化内风"说浅析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为清代名医,不仅在温病领域有重要贡献,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并在中风病的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其著作《临证指南医案》中的"肝风"部分反映了其"阳化内风"的辨证论治思想.
-
饮食致病机理探讨
均知脾胃之性为升清降浊,亦知饮食致病首伤脾胃,饮食不节是饮食致病的根本原因.然饮食致病之机为何,这是探讨的要谛,也是提出饮食之性顺乎脾胃逆则生变为其总病机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论证.
-
"浊邪"新论
1 浊邪的概念浊,原意指水不清、浑浊.在中医古代文献中浊有多种含意.如《内经》云:"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此处之浊乃指重浊之阴气."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乃指水谷精微中的稠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