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骨性前牙反的前方牵引治疗

徐宝华

摘要: 安氏Ⅲ类前牙反是一种发育性畸形,随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发展.在北美人群中患病率约为0.8%~4.2%,但在亚洲地区,曰本和韩国,Ⅲ类错的正畸治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发病率约为7.4%~13%,中国Ⅲ类畸形的发病率约为5~12%,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畸形.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唇挡对儿童牙弓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丁寅;徐蕾

    目的研究下颌唇挡对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儿童下颌牙弓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用下颌唇挡早期矫治下颌牙列拥挤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替牙及恒牙初期下牙列拥挤患者30名(男14例、女16例),戴用下颌唇挡治疗6-10个月,进行治疗前后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后牙弓周长平均增加3.22mm,牙弓长度增加1.37mm,尖牙间宽度、第二双尖牙间宽度与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1.63mm,2.35mm和1.83mm,切牙不齐指数减小1.66mm.表明切牙的唇移,牙弓宽度增大及第一磨牙远中直立对牙弓周长的影响较大.唇挡治疗后下颌平面角有所增加,但下颌骨位置与突度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期间,下颌唇挡有助于增加下颌牙弓的长度与宽度,对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下颌牙弓轻度或中度拥挤产生积极作用.

  • 脱落托槽热处理后对摩擦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录;张令波;朱双玉

    目的 测试热处理对托槽与弓丝间大静摩擦力的影响.方法 在干燥条件下,选取0.022×0.028英寸上颌尖牙不锈钢直丝托槽36枚,弓丝为0.019×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将36枚托槽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2枚,第一组不做任何处理,第二组、第三组托槽背板粘一薄层京津釉质粘结剂,热处理后用探针去除粘结剂,第三组托槽再进行超声清洗5分钟,分别测试这三组托槽与弓丝间大静摩擦力.结果 测得未经处理的上颌尖牙托槽与0.019×0.025英寸弓丝间大静摩擦力值为74.67±12.73 g;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经超声清洗的托槽与弓丝间大静摩擦力值分别是66.31±12.44 g、61.97±13.47 g.结论 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经超声清洗的托槽与弓丝间产生的大静摩擦力值较未经任何处理的托槽与弓丝间产生的大静摩擦力值明显减小.

  • 多曲方丝弓力学特性的理论力学分析

    作者:严拥庆;蔡中;钱玉芬;周先连

    目的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分析多曲方丝弓的力学特性,从数值上确定其负荷挠曲率的分布,并与ss方丝和NiTi方丝比较.方法运用材料力学上的Castigliano定理,计算平直方丝和L型曲的负荷挠曲率.结果多曲方丝弓各托槽间的LDR由前向后依次递减,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间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对LDR的降低作用大.结论从整个弓丝看,NiTi方丝的LDR更低,从局部分析,MEAW的力学特性更有利于传递牵引力和整平Spee氏曲线.

  • 前方牵引对于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牙颌结构的影响

    作者:贾绮林;王海岚;王以玲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在乳牙期的应用以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8名,男5名,女3名,年龄范围4.5-5.5岁,平均年龄5.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现近中阶梯,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乳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 骨性上颌发育不足青少年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作者:聂萍;朱敏;卢晓峰

    目的 研究骨性上颌发育不足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及周围结构的特征.方法 64例9~13岁恒牙早期青少年经头影测量分析,其中诊断为骨性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32例,矢状和垂直骨面型均正常的青少年3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及上气道间隙分析.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骨性上颌发育不足青少年与正常骨面型青少年的上气道形态及其周围结构的差异.结果 骨性上颌发育不足青少年的鼻咽气道、腭咽气道间隙以及口咽腔面积明显小于正常骨面型青少年(P<0.05).结论 骨性上颌发育不足青少年与正常骨面型青少年相比,上气道形态及周围结构存在差异.

  • 自酸蚀粘接技术在正畸粘接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张国华;蔡中;刘红欣;陆群

    目的对在干性和湿性两种粘接环境中应用自酸蚀粘接技术作一评估.方法本研究分为三组,A组以Unite(3M)化学固化型粘接剂粘接托槽,作为对照组;B组和C组作为实验组,分别在干性和湿性环境下应用Self-etching primer(自酸蚀封闭剂3M)+TransbondXT(光固化粘接剂3M)粘接托槽.粘接半小时后比较三组的剪切强度及ARI评分.结果B组和C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7.79MPa和6.52MPa,与A组(13.7MPa)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三组粘接剂残留指数比较显示应用自酸蚀粘接技术的样本在去托槽后仅有少量粘接剂残留在牙面上.结论自酸蚀粘接技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粘接环境中.

  • 亚历山大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魏松;李晶;曹甜;周彦恒

    目的 探讨亚历山大矫治器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征及矫治器应用特点.方法 选取33例使用亚历山大托槽系统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Ⅰ类轻、中度拥挤病例.对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变化、排齐阶段所用时间以及下牙列弓丝使用情况.结果 牙列治疗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牙弓长度、下颌尖牙宽度、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上颌尖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上下牙列排齐时间分别为(2.41±1.13)月和(2.42±1.23)月,下牙列排齐阶段13例患者使用1根弓丝,19例使用2根弓丝,1例使用3根弓丝.结论 对于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应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可以较快实现牙列排齐,并使上下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增大,提高矫治效率.

  • 大鼠牙齿移动中牙周鲁菲尼神经末梢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敏;陈江山;朱永进

    胀、模糊的机械感受器比加力3天时明显增多(P<0.05).去除加力后,这种类型的机械感受器逐渐减少,但21天后尚未恢复到加力前水平(P<0.05),均未见炎性细胞.结论 正畸加力中牙周膜神经出现类似损伤性改变的应激反应.这种神经改变在去除正畸力后需要较长时间修复.

  • 腭侧螺旋缩弓器移动减阻上颌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肖珲;刘从华;徐平平;张治勇;曾琳;胡飞

    目的 探讨螺旋缩弓器对减阻上颌骨移动的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构建螺旋缩弓器、减阻上颌骨及上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螺旋缩弓器分别以位移0.25 mm、0.50 mm、0.75 mm和1.00 mm对上前牙施加四种工况,分析减阻上颌骨的总应力分布和分位移趋势.结果 四种工况下,上颌前部均发生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尤以远中向位移趋势明显,四种工况的载荷效果总体趋势相同.结论 螺旋缩弓器四种工况对减阻上颌骨移动有积极影响,上颌前部有远中、压人的位移趋势.

  • 三种牙移动方式时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刘东旭;王春玲;付传云;张晓艳;王力;郑效忠

    目的模拟临床加载力系统,研究可控的倾斜移动、平行移动、控根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包括牙齿、牙周膜、松质骨、皮质骨的上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8节点六面体单元,共包括945个单元,1245个节点.计算上中切牙受到1N水平力且出现上述牙移动时的牙周应力分布,并与牙周应力的强度极限相比较.结果以根尖点为转动中心的可控的倾斜移动的牙周应力分布不均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1.47×10-2MPa和-2.81×10 MPa,其中大压应力超过牙周膜的强度极限,平行移动时牙周应力分布较小且均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1.10×10-2MPa和-1.86×10-2MPa.以切缘为转动中心的控根移动牙周应力分布不均匀,大牵引力、压应力分别为0.96×10-2MPa和-2.58×10-2MPa,其中大压应力达到牙周膜的强度极限.结论在临床正畸时,为实现确定的矫治目标,应控制牙移动的形式及力系统(M/F)的大小,避免可能的牙周损害.

中华口腔正畸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3-6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