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矮小患儿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0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特发性矮小(ISS)患儿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外显子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探讨GHR基因外显子10 SNPs与ISS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ISS患儿30例为lSS组,健康体检的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GHR基因外显子10的序列,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DNA测序,将测得序列与美国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基因序列对比,采用SAS 8.0统计软件对ISS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凶频率进行x2检验.结果 GHR基因外显子10有2个SNP位点,分别为685位点和790位点.第685位碱基A→C杂合突变,造成第526号投氨基酸由组氨酸转变为脯氨酸,即1526L.该位点上存在3种基因型(AA、CA、CC),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90位碱基C→A杂合突变,造成第561号氨基酸由丙氨酸转变为天冬氨酸,即P561T.该位点存在2种基因型(CC、CA),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R基因外显子10的685位点和790位点SNPs均与ISS的发病无关.
-
中国儿童流感疾病负担和疫苗应用现状
全球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达29万~65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儿童在各人群中流感的发病率高,可导致过量的就诊负担,住院风险也显著增加,这不仅导致就诊、住院等直接医疗费用,还导致其家人缺勤、儿童缺课等间接负担.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我国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也尚未将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现主要对国内儿童流感疾病负担及疫苗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儿童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医护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获益与相关问题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有效的措施.医护人员是流感暴露的高风险人群,自身患病率高且易导致流感在院内的传播,增加患者患病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提高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不仅能降低医护人员流感的患病率、保障流行时期诊疗服务的正常运转,还能减少患者及高危人群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提高全人群的接种率.目前医护人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普遍较低,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疫苗存在一定的顾虑及误解,应实施多种策略大力提高医护人员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
北京市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的经验分析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生和流行有效的措施.北京市自2007年起为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为更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充分发挥疫苗的人群免疫作用,相继开展了北京市流感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受种者接种免费流感疫苗的障碍和驱动因素研究.现旨在介绍前期项目成果,综述影响免费流感疫苗接种的社会学因素,总结北京市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的经验.
-
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主要以气溶胶传播,传染性高,具有较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流感病毒变异快,临床现有药物不断出现耐药,发展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迫在眉睫.现从病毒靶标和宿主靶标2个方面出发,介绍不同作用靶点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并重点介绍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
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流感是人类呼吸道感染中常见且流行范围广的疾病之一.流感不仅对易感和高危人群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对公共卫生造成重要影响.流感病毒感染的快速、准确诊断对于及时给予特异的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疫情、降低季节性流行和大流行期间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对目前可用于人类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扩增等)及为了克服一些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而正在研发的新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
支气管哮喘患儿流感疫苗的合理应用
近20余年来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我国儿童哮喘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在冬季,流感病毒感染是哮喘患儿哮喘恶化和住院的潜在原因,而且哮喘患儿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明显增加.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目前哮喘患儿流感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主要因为患儿及家长担心哮喘恶化或对疫苗中残留鸡蛋白的过敏反应.因此,哮喘患儿流感疫苗如何合理应用备受大家关注.基于以上情况,作者通过在PubMed、万方数据库检索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鸡蛋过敏、流感、疫苗,查阅了近20年的国内外关于流感疫苗在哮喘患儿中应用的综述、指南,介绍流感疫苗的概况,阐述哮喘和/或鸡蛋过敏患者接种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儿童重症流感发病机制
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现从儿童重症流感的评估方法、免疫系统发育、能量代谢、基因背景及流感病毒株等方面阐述重症流感的发病机制,为将来重症流感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生物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以关节损害为主,同时伴全身多系统累及的儿童慢性风湿病,致残率高.生物制剂改变了JIA的传统治疗模式,使JIA患者的病情明显得到改善.JI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201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布的针对JIA的治疗建议已成为临床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JIA的治疗存在一个佳反应治疗窗,因此,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需在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而且还要注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对一种生物制剂无效时,应及时换为另一种可能有效的生物制剂,尽可能达到疾病控制状态.
-
糖皮质激素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适应证为全身型JIA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无效、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合并炎症性肠病、合并葡萄膜炎和活动性关节炎的关节腔内注射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各种不良反应风险,需密切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严格控制其使用剂量和疗程,必要时及时联合传统和/或生物制剂缓解病情抗风湿病药物.
-
新生儿及小婴儿期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是指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前叶发育不良,同时并垂体后叶异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PSIS的发生与围生期异常及先天性基因突变有关.PSIS的临床表现多样,儿童和青少年期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和/或性发育低下,但新生儿、小婴儿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PSIS在新生儿、小婴儿期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低血钠、小阴茎、隐睾、畸形、黄疸消退延迟、便秘、纳差等.应重视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在PSIS诊断中的价值,垂体MRI特征与PSIS临床表型密切相关.PSIS一经诊断,应早期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且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