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
摘要: 目的 探寻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的存在与否,探讨它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瑞典CTD桽YNECTICS公司提供的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27例正常儿童及12例肛门失禁患儿进行括约肌压力及其偏位的测定,观察压力及其偏位的变化趋势.结果 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正常儿童肛管直肠之间不仅存在明显升高的压力梯度变化,而且存在明显降低的压力偏位梯度变化,并且在距离肛门缘1cm处形成压力及其偏位变化的特征位点.失禁患儿不存在上述四个梯度变化,也不存在特征位点.结论 括约肌压力梯度及压力偏位梯度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
KN73细胞持续感染乙脑病毒的模型中变异株性状及E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乙脑病毒变异的特性以及变异株性状与E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应用乙脑病毒的野生株以及人肝癌细胞KN73建立持续感染模型.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技术每周进行细胞传代.经反复冻融收集持续感染细胞内病毒.采用BHK细胞空斑实验方法进行病毒滴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E和NS3蛋白抗原.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E和NS3蛋白的表达.结果感染早期(24小时-36小时)野生株感染的KN73细胞的培养液中病毒滴度为106 PFU/ml.在感染后期(3年)滴度为103-4 PFU/ml.病毒重叠感染实验发现在急性重叠感染野生株的持续感染KN73细胞中培养液的病毒滴度比在同一时相急性感染的正常KN73细胞培养液的滴度要低得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在持续感染的KN73细胞中病毒抗原的存在低于急性感染的KN73细胞.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表明,E、NS3蛋白的分子量分别为53KD和73KD.在持续感染的KN73细胞中NS3蛋白的表达很稳定,但E蛋白的表达却明显受抑.结论从持续感染的KN73细胞中获得的病毒具有缺陷干扰病毒的一些特性且参与持续感染,其毒力和增殖均低于亲本病毒.这些变异可能与E蛋白表达减少有关.
-
海绵体神经损伤所致ED大鼠模型建立
目的寻找大鼠海绵体神经并建立神经损伤所致ED大鼠模型.方法对20只大鼠进行解剖,在外科显微镜下找到海绵体神经并经电刺激试验证实.随后将42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单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组及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组.术后3周用阿朴吗啡试验来评估所建动物模型.结果盆主要神经节位于背侧前列腺后外侧叶表面,其大的传出神经就是海绵体神经.诱发阴茎勃起的电刺激参数是:电压5V、刺激频率20Hz及刺激时间5ms.术后3周,阿朴吗啡均能诱发对照组大鼠阴茎勃起,30分钟内平均勃起次数为2.57±1.40,实验组大鼠,无论单侧损伤还是双侧损伤,均丧失勃起功能(0.00±0.00).结论大鼠较大的盆主要神经节及海绵体神经易于辨认,电刺激反应明显,而且大鼠价格便宜,易于饲养及购买,是建立海绵体神经损伤性ED模型的理想动物.此外还发现,无论是单侧海绵体神经损伤还是双侧损伤,损伤后早期,大鼠均丧失勃起功能.
-
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YC)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DP LN)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DPLN,23例采用激素联合MMF(1.0-1.5 g/d)治疗 (MMF组),另23例接受激素联合CYC治疗(CYC组).两组患者病情相似,随访≥6月.MMF 组及CYC组中分别有15例、12例在治疗3-6个月时进行重复肾活检.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6月时MMF组尿蛋白及尿RBC下降程度大于CYC组,尿蛋白及尿RBC减少超过基础值50%者,MMF组分别占69.6%及91.3%,CYC组分别为47.8%和65.2%.尿蛋白转阴和血尿消失率MMF组分别为34.8% 43.5%, CYC组则分别为21.7%和39.1%.MMF降低血清冷球蛋白血症、抑制ANA及A-dsDNA产生的作用强于CYC组.②肾脏病理改变:重复肾活检显示MMF 组肾组织急性指数(AI)由16.4±7.8降至4.0±2.0,CYC组AI由12.3±4.0降至6.4 ±3.0.MMF组治疗后肾小球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袢坏死、袢内血栓均消失.间质活动性血管炎及细胞/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显著减少,而CYC组仍有较多患者遗留上述病变.③副反应:MMF组胃肠道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YC组.结论激素联合MMF控制DPLN临床活动及减轻肾脏活动性病变的作用强于CYC,MMF减轻肾血管病变的作用尤为明显.由此表明,MMF疗法可以作为DPLN的诱导期治疗,尤其适用于传统疗法治疗无效及伴有狼疮性肾血管病变的病例.
-
96例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经验
目的研究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Pittsburgh移植中心96例肝移植病人.结果 94例(97次移植) 存活2天以上的病人,92例为端端+T管的胆道吻合.随访时间为5.8月(0. 3-10.2).分析发现92例病人中8例有胆道并发症(8.5%):T管拔除时胆漏2例,术后早期胆漏2例,胆漏和狭窄2例,狭窄2例.75%胆道并发症有诱因,诱因:肝动脉狭窄2例,其中1 例合并严重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3例;供-受体胆管直径不匹配1例.冷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5例有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行再移植,另3例无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经皮穿刺和内窥镜+支架或行气囊扩张.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5%α胆-胆端端吻合+T管),胆道狭窄晚于胆漏,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是重要的相关因素;无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则无需手术治疗,若有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应尽早作再次肝移植.
-
CD40L高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对正常对照组16例、稳定心绞痛24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患者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可溶性sCD40L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UA组及AMI组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明显较SA和对照组高(P<0.01) .AMI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UA组无差异(P>0.05),但AMI发病后24小时sCD40L有一峰值.PTCA后血清sCD40L明显高于PTCA前(P<0.01),但血单核细胞表达CD40L无差异(P >0.05).结论血清可溶性CD40L升高是判断ACS的可靠血清学指标,且可能是冠脉病变的活动性标志物.
-
霍乱弧菌及其它致病弧菌分子遗传特征和DNA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霍乱弧菌和其它致病弧菌分子遗传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DNA 序列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和平均链锁聚类分析,对3株O139群霍乱弧菌、3株O1群 El Tor型、4株古典型和3株副溶血等致病弧菌进行检测.结果 O139群霍乱弧菌和O1群含有相同的霍乱肠毒素(CTX)A2-B亚单位基因,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8.9%.RAPD 将不同弧菌分成4类;即①O139群和El Tor型、②古典型、③副溶血和创伤弧菌及④河弧菌.O139群与O1群El Tor型DNA指纹图谱几乎完全一致,平均链锁距离为0,与古典型相似,平均链锁距离为2.07. 与副溶血等致病弧菌差别较大,平均链锁距离为6.76-8.54.结论 O139群霍乱弧菌与O1群El Tor型遗传特征相同,前者很可能由El Tor型进化而来.副溶血与创伤弧菌也具有相同遗传特征.霍乱弧菌和其它致病弧菌遗传特征表现出多态性.
关键词: 霍乱弧菌 聚合酶链反应 DNA序列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平均链锁聚类分析 -
美罗培南与泰能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182例,其中试验组90例,疗效评价70例,不良反应评价72例;对照组92例,疗效评价70例,不良反应评价70例.组药方法为美罗培南500 mg/次,Q12 h (必要时1 g,Q12 h),静脉点滴30分钟;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 mg/500 mg),500 mg/次,Q 12 h(必要时1 g, Q12 h),静脉点滴30分钟,疗程均为7-14天.结果两药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与8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55/64)和86%(57/66),76%(93/123)的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株致病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7/72)与8.6%(6/70).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细菌性感染(包括酶菌感染)安全有效.
-
尿Ⅳ型胶原: 一种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指标
目的 研究尿Ⅳ型胶原(IVC)对糖尿病肾病(DN)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我们建立的一种新的ABC-ELISA直接检测尿IVC,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DM) 及多组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复管测定24小时尿IVC排泄率(UCER);同时应用RIA方法复管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为了明确DN的病变程度,有13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DM病人行肾穿刺活检术,并且应用ABC法研究肾脏IVC、TGF-β 1的免疫沉积.结果 DM病人的UCER较各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尤其在UAER 201-300?mg/24 h亚组升高得更加显著(P<0.01);而在蛋白尿阴性的DM病人,UCER则与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组(IgA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无显著性差别.在DM病人中,尿IVC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41, P<0.001).在尿IVC升高的DM病人,其肾脏呈显著的DN病变特征,如细胞外基质的扩张,基底膜的增厚,伴肾小球、Bowman氏囊及间质的IVC、TGF-β 1的大量沉积.结论 尿IVC,可能为其合成增加和/或降解减少的反映,有可能成为预测早期DN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
-
大、中、小剂量依那普利防治大鼠AMI左室重构的作用对比
目的 对比大、中、小剂量依那普利(Enla)对大鼠AMI左室重构(LVRM)的防治作用,并评价其量效关系.方法 97只雌性SD大鼠,AMI术后48小时随机分成:(1)AMI对照,(2)Enla大剂量(10?mg*kg-1*d-1),(3)Enla中剂量(1?mg*kg-1*d-1)和(4)Enla小剂量(0.1?mg*kg-1*d-1)四组.另设:(5)假手术和(6)正常组作对照.给药治疗4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及病理分析.终67只大鼠获完整资料,在上述各组中的数目分别为13、13、12、12、8和9只.结果 AMI各组间梗塞面积均无显著差异(45.4%-47.4%,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左室舒张未压(LVEDP)、容积(LVV)、长(L)、短(D)轴长度和左室实际(LVAW)及相对重量(LVRW)均显著增加(P均<0.001),发生了LVRM;而左室内压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及其校正值均显著降低(P<0.01-0.001).与AMI组相比,Enla大、中、小剂量三组的LVEDP、LVV、L以及LVAW和LVRW均显著降低或减小(P<0.05-0.001),其中LVEDP、LVV、L和LVAW在大剂量组均比小剂量组降低或减小更显著(P均<0.05);而±dp/dt校正值在大、中剂量二组显著恢复(P<0.05-0.01).结论 1.Enla大、中、小剂量均能有效防治AMI大鼠LVRM,且大剂量更优.2.Enla大、中剂量能明显改善AMI大鼠的左室功能,而小剂量则无效.
-
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GRP94在核酸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人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方法和/或Western 杂交,检测54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GRP94在核酸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在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可检测到GRP94的表达,但肺癌组织GRP94在核酸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肺癌组织GRP94 mRNA相对水平为3.48±2.06,GRP94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染色为++-+++,Western 杂交为256.7±80.6;而癌旁正常肺组织GRP94 mRNA相对水平为2.01±1.83,GRP94蛋白水平为+-++和108.1±42.3,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GRP94水平高低与肺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明显相关性,低分化组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临床Ⅲ期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P<0.05).但GRP94的表达与病理类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结论 GRP94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GRP94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以协助判断肺癌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