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郭丽;肖永庆;张村;李丽

摘要: 目的 进行桔梗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以桔梗皂苷D为对照品,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Zorbax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水溶液(3:25:72),检测波长为204 n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结果 桔梗皂苷D在0.226~2.486 μg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回收率101.81%,RSD 1.70%.结论 通过10批次不同产地桔梗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证明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桔梗药材的质量控制.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推割刀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长禾;罗涛;刘长信;赵宇捷;田贵华;王锡友;刘景;王福

    目的 验证推割刀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及随机隐藏将患者1:1分配到推割刀组和针刀组.推割刀组采用推割刀疗法,针刀组采用传统针刀疗法,各组治疗1次.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后第27周的治愈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患指关节疼痛评分、患指关节活动度及扳机指征.安全性指标包括治疗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 纳入120人,针刀组1例患者由于病情较重自行退出,共119例患者完成研究并纳入主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分析.治疗后第27周推割刀组治愈55例(91.67%),针刀组治愈39例(6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扳机指征、疼痛、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而且随着时间进展,改善程度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3、6、12、27周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显示,推割刀组改善扳机指征、疼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优于针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事件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推割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一次性治愈率较高,且疼痛、关节活动度、扳机指征等体征治疗后即刻缓解,治疗后半年内持续改善,无不良事件发生.

  • 高脂血症痰瘀证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血脂水平相关性探索

    作者:占程燕;杨惠民;韩丽蓓;陈铁光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高脂血症痰瘀证的分布特点,及高脂血症痰瘀证ApoE基因型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 对96例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及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 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北京地区健康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oE基因型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ApoE基因型与血脂水平有相关性,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C、LDL-C水平高低依次为E3/4>E3/3>E2/3,HDL-C水平则有E3/4低于E2/3和E3/3的趋势.结论 高脂血症痰瘀症患者的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显著相关,E3/4基因型与中医痰瘀证有一定关系.

  • 中药糖脂平胶囊干预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

    作者:高彦彬;周晖;关菘;陈路燕;赵翠芳;商学征;庚及娣;谢培凤;郝青春;赵迪;张涛静;汪歆宁;彭继生;易文明

    目的 客观评价中药糖脂平胶囊对糖耐量低减(IGT)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方法,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10例IGT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糖脂平组、阿卡波糖组),在进行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安慰剂、糖脂平、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观察2年,观察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安慰剂组空腹血糖(FPG)、OGTT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有上升,平均每年糖尿病发病率为11.72%;阿卡波糖组FPG、2 hPG、HbA1c显著下降,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18%,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生2型糖尿病相对危险率降低72.87%;糖脂平组FPG、2 hPG、HbA1c和IR显著下降,平均每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为5.39%,与安慰剂组比较发生2型糖尿病相对危险率降低54.01%.结论 表明糖脂平胶囊具有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明显降低IGT转化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率.

  • 抗癌消水膏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贾立群;李佩文;谭煌英;程志强;于莉莉;万冬桂;蔡光荣

    探讨中药外敷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特点.用黄芪、桂枝等研制成抗癌消水膏外敷恶性胸水患者的胸壁,与腔内免疫治疗法比较,对体力状况(PS)>2的肿瘤病人并发恶性胸水者进行随机分组各25例.观察各组病人胸水、胸痛、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及胸水癌细胞核抗原(PCNA)弱阳性率的表达.结果提示抗癌消水膏治疗恶性胸水有效率为56%,优于腔内免疫治疗组(48%).特别是对胸痛、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可抑制胸水中癌细胞增殖.

  • 中药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林谦;NONG Yi-bing;农一兵;段文慧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使用中药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996年1月~2002年4月因AMI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渡过急性期(28 d)且资料完整的所有患者(共162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发生联合终点事件(死亡和重大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使用中药汤剂患者无事件生存率高于未使用者(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前壁梗死、心功能减低、心律失常和糖尿病史与联合终点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中药汤剂呈负相关,其中中药汤剂的相对危险度RR为0.093(95%CI=0.029~0.294,P<0.001).结论年龄、心力衰竭、前壁梗死、梗死后心律失常、糖尿病史是AMI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早期应用中药汤剂和ACEI制剂是AMI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初步从回顾性研究的角度为中医药治疗AMI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

  • 早发型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

    作者:白文;戴中;柳洪胜;王春玲;董丛丛;杨嘉颐;王少杰

    目的 比较分析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 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1例,平均发病年龄(9.36±2.69)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27例,平均发病年龄(19.78±6.11)岁.制定并采用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观察表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证型学观察结果.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 ①全部患者均有嗜睡.两组患者肌无力、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的发生率相近(P均0.05).②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83.6%).晚发型患者仅有2例患者为脾虚湿困证,而湿热困脾证、脾虚肝旺证、痰浊蒙遮清窍证以及胆热痰扰证构成比率明显高于早发型患者(P均<0.05).两组脾肾阳虚证、瘀阻脑窍证构成无显著差异.结论 早发型睡病证候表现多以脾虚为本、痰湿为标,可能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

  • 瞳神络病病机及其证治探析

    作者:亢泽峰;庄曾渊

    络病理论,即"久病入络[1]"的学术思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络病即言病邪深入脏腑九窍血络而发生的病变.目为窍穴,幽深精明,络脉密布其中,分之可分,相互交灌,因此瞳神内障疾病无不与络脉有关,且临床中对一些疑难性内障眼病采用益气通络、活血通络、辛温通络、化痰通络等方法均取得较好疗效,但目前对瞳神络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用药特点等缺乏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提高眼科疑难病的临床疗效,宏扬络病理论.

  • 验方“三两三”配伍经验与临床应用浅析

    作者:庞博;赵进喜;李景;张亚欣

    1 验方"三两三"的源流验方"三两三"是流传于民间的中药秘(验)方,由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或三分的药物,共4味组成;也有"三两三钱三",为三味三两药物,一味三钱药物,再加一味三分或三厘的药物,共5味组成,相传其中三分或三厘的药物,为汤方中的保密药,多由医师亲自加入汤内,虽然加的只是三分药,而疗效要高出许多.因此在群众间流传这样一句话,"病要好的快,需用三两三".

  • 脑动脉硬化症的计量诊断研究

    作者:吴圣贤;方素钦;林炳辉;林求诚;王永炎

    目的 验证脑动脉硬化症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的可重复性.方法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进行了双盲前瞻性检验,把前瞻检验结果与脑动脉硬化症计量诊断判别函数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该函数式的诊断效能有比较好的可重复性, 其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处于相似水平(P>0.05).结论 该函数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 308例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作者:聂莉芳;于大君;余仁欢;林秀彬;孙建实;张胜容;何立群;方敬爱;方芳;张昱

    目的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新的探索.方法病例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共收集合格病例308份,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出6个共因子,即6个类证候,它们是类气阴两虚证、类肾阳虚、类风热袭肺证、类舌脉证、类大肠湿热证,其中类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大.结论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中医证候的探索性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