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浅析

时间:2016-09-30 14:37:05 来源:未知 浏览:423

  6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干预浅析

  徐丽琼徐丽娥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院医院云南省宣威市655400

  【摘要】目的:浅析将中医护理干预引入至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 01 4年8月-2 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 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患者总满意率为98%(2 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75%(2 2例),且实验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有明显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护理;常规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常发于中老年患者,该病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有调查显示,大部分脑梗死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并影响其肢体功能,造成其日常生活的不便‘1】。为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遗症的发生率,我院选取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58~81岁,平均(68.85士5.28)岁;病程221天,平均(13.01士3.81)将这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5685之间,无精神疾病且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 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语言功能锻炼护理、心理护理、吞咽功能锻炼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肢体康复锻炼等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了健康教育、针灸推拿、足底穴位贴敷、心理康复及中医定向护理等。其中推拿与针灸护理采用;留气法”针刺风池和风府两穴,并根据患者肢体实际情况采用阳明经穴位治疗。推拿手法以叩拍、点按及揉捏为主,手法需轻柔、以舒适为主。取脑、肾、肩、肘、阿是穴等进行足底穴位贴敷,中医定向治疗取穴以阿是穴或肢体肌腱附着点为主;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极易出现悲观、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需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地心理疏导,可用健康教育、及时沟通、播放音乐等手段环节患者的心理压力;在功能训练方面,护理人员需依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i±s)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实验组 30 9.02士2.11 4.53士1.36 11.67对照组 30 9.04土2.06 6.98+1.51 5.964t0.142 7.684

  注:两组患者护理前(P>0.05),护理后P<0.05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对于卧床患者要先活动其大关节,然后是小关节,动作幅度需由小至大。同时需指导患者做外展、内收及屈伸等活动。对能理床的患者要指导其进行站立、步行、徒步行走及日常生活等训练,并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及健康知识的普及,按照其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饮食及生活作息护理。

  1.3观察指标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中计分法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实施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即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可看出,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2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75%(22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详见表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为中老年人,该病在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10%,具有较高的危害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本存在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失语及偏瘫等临床症状,且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烦躁等心理障碍,并且还失去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该病发病时,会导致患者机体发生一些病理变化,使其脑能量的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并发脑水肿,致使脑组织受到损伤,从而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这类后遗症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危害。我院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中,尝试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用针灸手法扩张患者的脑血管,以推拿手法起到了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保护患者的关节,避免其出现肌肉萎缩;以足底穴位贴敷来益肾健脑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中医定向的瞬时高电压暂时打通皮肤角质层与质脂层,通过独创的非对称脉冲电场让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加深入,从而靶向作用至患者病灶。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将中医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干预有机结合的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仅实施了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有机的将中医护理及常规护理干预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较之传统护理高,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也有一定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韩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 014 (16):559-560.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