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围绝经期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研究
摘要: 目的 评价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纳入年龄40~60岁、盆腔器官脱垂-Q分期Ⅱ度及以上、行全盆底悬吊术者,共80例.手术前全面评估手术耐受性、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患者尿失禁情况.记录围术期指标.设计生活质量调查表,共包括15项症状,根据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的程度进行评分,3分为没有影响、2分为轻度影响、1分为中度影响、0分为重度影响.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例患者均无膀胱、直肠、血管及神经等损伤.手术时间为(75.2±3.1)分钟,术中出血量(89.8±31.8)ml,住院时间(7.5±1.3)天.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无1例发生网片侵蚀并发症.15项症状评分合计,术前为(18.19±0.41)分、术后6个月为(38.59±0.26)分、术后1年为(39.94±0.30)分,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值为1837.686,P=0.000).各项症状分别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结果也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全盆底悬吊术治疗围绝经期盆腔器官脱垂的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生活质量.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管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管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住院并随访的首次胆管炎患儿共43例.患儿均因黄疸行腹腔镜探查及胆道造影确诊为胆管闭锁,开腹行Kasai手术.发生胆管炎后,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为主,共20例;研究组以中药大柴胡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共2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日龄[(65.8±7.3)与(68.6±11.5)d]、胆管炎首次发病日龄[(107.1±8.7)与(113.1±10.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降温时间[(4.4±1.6)与(8.3±1.5)d]、黄疸消退时间[(9.0±1.2)与(14.0±0.7)d]、住院时间[(15.9±0.9)与(19.5±1.0)d]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胆管炎首次发病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ALT[(163.0±5.3)与(164.6±8.8)U/L]、AST[(162.4±6.3)与(164.0±5.9)U/L]、TBIL[(107.0±2.9)与(106.8±3.5)μmol/L]、DBIL[(72.9±5.3)与(73.8±2.6)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出院时,研究组的AST和DBIL均低于对照组[AST分别为(51.1±0.9)与(54.6±0.9)U/L,DBIL分别为(42.0±1.2)与(45.5±0.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治疗胆管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可有效降低体温、加速黄疸消退、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母体血清中的microRNA表达谱及其诊断意义
目的 筛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母体血清差异表达microRNA(miRNA),确定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产前诊断候选标志物.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确诊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选取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孕周、孕妇年龄与先天性心脏病组相匹配.利用miRNA芯片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母体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高通量筛选,并进一步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研究组与对照组胎儿母体血清中验证差异表达miRNA.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结果 芯片方法在孕妇血清中共探测到1033个人类miRNA,研究组与对照组中差异倍数高于2倍以上的miRNA共38个.生物信息学信号通路分析显示相关的为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4个miRNA(miR-3199、miR-125b-2-3p、miR-4666a-3p和miR-4681)在先天性心脏病组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miRNA(miR-3664-3p、miR-1275和miR-4796-3p)在先天性心脏病组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血清中7个差异表达的miRNA可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产前诊断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极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结扎围术期状态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极早产儿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围术期状态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的影响,并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旁进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极早产NICU进行床旁PDA结扎术、胎龄在28~31+6周、出生体重在1500 g以下的极早产儿共44例,按出院诊断分为BPD组(29例)和无BPD组(15例),对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手术时的日龄和体重、布洛芬疗程、RDS发生率、围术期呼吸机参数和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PD组与无BPD组的出生时胎龄[(29.3±2.1)与(30.7±1.6)周]和出生体重[(1050±190)与(1220±140)g]比较,BPD组明显低于无BPD组(P值均<0.05),氧疗时间[(36±14)与(27±13)天]和住院时间[(73±22)与(53±19)天]比较,BPD组均明显长于无BPD组(P值均<0.05).而手术时日龄和体重、布洛芬疗程、RDS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D组的术前、术后24 h的吸入氧浓度均高于无BPD组[0.46±0.13与0.33±0.11,0.43±0.12与0.32±0.13,P值均<0.05].术前和术后的平均气道压及体温、脉搏和血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早产儿的未成熟程度(胎龄和出生体重)及与此相关的围术期状态可能是导致PDA结扎术后发生BPD的重要因素;在NICU行床旁PDA结扎术安全可行.
-
慢病毒介导炭疽毒素受体1基因靶向沉默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沉默炭疽毒素受体1 (anthrax toxin receptor 1,ANTXR1)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ANTXR1基因特异性序列的shRNA重组质粒及阴性对照重组质粒,经酶切验证及测序鉴定后,将干扰载体和慢病毒质粒共转染入293T细胞后收集病毒上清液,再将其转染至K562细胞中,并经puromycin筛选稳转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ANTXR1基因和γ珠蛋白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ANTXR1蛋白和γ珠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获得有效干扰ANTXR1基因的K562稳转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NTXR1-shRNA实验组中ATXR1基因和γ珠蛋白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2和1.46±0.24;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结果显示,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01和1.45±0.14.ANTXR1-shRNA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空质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ANTXR1基因相对低表达,γ珠蛋白基因相对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沉默ANTXR1基因后,促进γ珠蛋白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
-
早产儿呼吸衰竭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儿中,纳入1 136例,其中呼吸衰竭组501例,对照组63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分娩情况、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及母亲情况等因素.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将早产儿呼吸衰竭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136例早产儿中,呼吸衰竭占44.1% (501/1 136),其中男332例(66.3%,332/501).平均胎龄为(34.05±2.11)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 129±585)g.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和5分钟Apgar评分、分娩方式,孕妇产前使用激素、产前发热、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这10个因素均与早产儿呼吸衰竭相关(P<0.05);而胎次、产次、产前激素是否使用足量、胎膜早破、羊水污染、脐带绕颈、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儿呼吸衰竭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胎龄< 34周(尤其是<32周)、低出生体重、Apgar评分≤7分(尤其是5分钟Apgar评分)、剖宫产、前置胎盘均为早产儿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P<0.05).孕妇产前发热为早产儿呼吸衰竭的保护因素.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及时给予呼吸支持等治疗,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
卵泡液中高水平活性氧影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卵母细胞质量
目的 分析卵泡液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褪黑素(melatonin,MLT)、生长因子和凋亡相关因子的水平,探讨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中,调控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至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助孕的患者中,纳入100个IVF周期,DOR组与卵巢储备功能正常(normal ovarian reserve,NOR)组各50个周期.于月经周期第2~3天评估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收集取卵周期患者的第1管大卵泡液,检测ROS、MLT、GDF9、BMP15、FAS、BAX、BCL2的表达情况.DOR患者常规采用温和刺激方案促排卵,扳机36小时后取卵;NOR患者常规采用长方案促排卵,扳机38小时后取卵.进行IVF,以优质胚胎率来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OR组的年龄、基础FSH值均高于NOR组[年龄分别为(36.3±4.8)与(30.6±4.7)岁,基础FSH值分别为(9.9±3.4)与(6.8±1.7)IU/L];两侧卵巢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之和、每周期平均获卵数均低于NOR组[AFC之和分别为(7.7±4.8)与(13.8±8.7),获卵数分别为(7.5±5.1)与(13.5±7.5)个](P<0.01).DOR组的优质胚胎率低于NOR组(32.4%与53.1%,P<0.01).DOR组与NOR组患者卵泡液中MLT、BMP15、GDF9、FAS、B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OR组卵泡液中ROS水平高于NOR组[(512± 184)与(345±237)μmol/L],BCL2水平低于NOR组[(382±165)与(654±274) ng/L,P<0.01).根据卵泡液样本中ROS和BCL2的水平,将DOR患者进一步分为高ROS组与低ROS组、高BCL2组与低BCL2组.高ROS组与低ROS组的优质胚胎率分别为24.6%与35.1%,高BCL2组与低BCL2组的优质胚胎率分别为32.6%与3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泡液中ROS和BCL2水平与卵母细胞质量降低密切相关,高水平ROS是DOR患者卵母细胞质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
窒息新生儿磁共振成像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MRI检查结果及其相关临床资料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窒息新生儿中,纳入资料完整的4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日龄6~ 14天时进行MRI检查.采集临床资料.12月龄时根据婴幼儿智能测验量表(children's developmental center of China,CDCC),计算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PDI).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患儿CDCC评分异常的比例[66.7% (16/24)与22.7% (5/22)]、MRI异常的比例[79.2% (19/24)与36.4% (8/22)]、基底节/丘脑区异常的比例[45.8% (11/24)与9.1% (2/22)]、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发生率[91.7% (22/24)与22.7% (5/22)]比较,重度窒息组较高(P值均<0.05).27例患儿MRI结果异常,其中13例为基底节/丘脑区异常,14例基底节/丘脑区正常.基底节/丘脑区异常组与基底节/丘脑区正常组PDI和MDI均异常的比例[61.5% (8/13)与7.1% (1/14)]、惊厥持续时间[(96.3±24.9)与(67.8±18.6)小时]比较,基底节/丘脑区异常组较高(P值均<0.05);5分钟Apgar评分[(3.6±2.1)与(5.2±1.9)分]、脐血pH值(6.91±0.21与7.06±0.18)比较,基底节/丘脑区异常组均较低(P值均<o.05).CDCC评分异常组与正常组患儿MRI异常的比例[85.7% (18/21)与16.0% (4/25)]、惊厥持续时间[(76.1±49.9)与(39.9±34.1)小时]比较,CDCC评分异常组较高;5分钟Apgar评分[(5.1±2.9)与(6.6±2.1)分]、脐血pH值[6.92±0.29与7.05±0.21]、随访依从性好的比例[28.6%(6/21)与60.0%(15/25)]比较,评分异常组均较低(P值均<0.05).结论 MRI检查对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损伤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区更容易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应关注窒息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和MRI检查结果,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早期干预.
-
脱蜡丝线与传统丝线介导腹壁线结周围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分别采用传统丝线与脱蜡丝线在小鼠腹壁缝合打结,探讨术后早期线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比较两种丝线的差异性.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实验动物为12只Balb/C小鼠.传统丝线组采用无菌4-0带针慕丝线,取9只小鼠,随机分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3个亚组,每组3只,术后7天取材.脱腊丝线组取3只小鼠,只在腹膜外间隙打结,术后5天取材.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各组肉眼下均未见明显异物反应和线结所致的组织学硬块.HE染色可见线结准确位于腹壁的不同解剖学位置.传统丝线组术后7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小鼠的线结周围均未见巨噬细胞浸润(F4/80标志物)和炎症蛋白(IL-6、TNF-α标志物)表达.脱腊丝线组术后5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腹膜外间隙线结周围可见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炎症蛋白表达、MHCⅠ/Ⅱ和CD4浸润,以及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和T淋巴细胞生成的细胞外基质,提示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结论 脱腊丝线在腹壁组织内打结术后5天时,即可诱导线结周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异物炎症反应,而传统丝线因表面具有蜜蜡而延迟了异物炎症反应的发生.
-
强力霉素诱导型Cas9基因编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的构建
目的 建立强力霉素(doxmycin,Dox)诱导型Cas9基因编辑小鼠胚胎干细胞系,以满足不同条件下基因编辑的实验需求.方法 根据四环素(tetracycline,Tet)-on诱导表达调控系统的原理,分别构建含有调控元件反义Tet转录激活因子(reverse tetracy-clin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rtTA)的表达质粒pCDH-CAG-rtTA-IRES-mCherry和含有Tet应答元件(Tet-responsive element,TRE)及Cas9的表达质粒pTight-Cas9-IRES-GFP-Tight-Puro,其中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与rtTA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通过IRES与Cas9相连,分别指示rtTA与Cas9的表达,Puro抗性基因作为药物筛选标记.将上述两种质粒包装为慢病毒,分步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建立Dox诱导Cas9表达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结果 首先通过瞬时转染方法在293T细胞中验证其可诱导性,然后结合报告荧光与药物筛选获得同时整合有调控元件rtTA与应答元件TRE及Cas9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加入Dox后出现有GFP报告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结果同时表明Cas9可以被成功诱导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ox诱导Cas9表达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在基因编辑方法上更加灵活可控,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CRISPR/Cas9 四环素诱导 条件性敲除 小鼠ES细胞系 -
三联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用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一氧化氮吸入的"三联疗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合并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 born,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确诊为RDS合并PPHN患儿31例,均应用"三联疗法"治疗.对其临床特征和转归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小时的pH值、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肺动脉压力(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tension,PaO2)/吸入氧气分数(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值的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31例患儿平均胎龄(36.2±2.9)周,其中晚期早产儿14例(45.2%,14/31),足月儿11例(35.5%,11/31).剖宫产24例(77.4%,24/31),其中选择性剖宫产21例(67.7%,21/31).31例患儿治疗前的平均OI值为36±16,平均PAP为(57±11)mmHg,平均P/F值为53±27,不同程度OI值、PAP、P/F值的患儿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48小时的pH值、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OI值、PA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F值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22±11)天.治愈24例(77.4%,24/31),好转5例(16.1%,5/31),死亡2例(6.5%,2/31).对于OI值≥40、PAP﹥70 mmHg、P/F值﹤50的危重患儿,"三联疗法"的临床治愈好转率分别为83.3%(5/6)、80.0%(4/5)和94.1%(16/17).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RDS合并PPHN,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显著改善患儿氧合,提高抢救成功率;对于极危重患儿,"三联疗法"可以减少其对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