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8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在办理住院之前均需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术后半年需填写SAS、SDS、性调查问卷,对比分析两组分别在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性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 45岁以下的患者子宫切除后,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症状,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术后半年随访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t值分别为-3.63,-3.95;经过护理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女性魅力自信心提升、性欲增强以及性高潮次数增加的病例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67)、性交疼痛下降和性唤起时间缩短的病例数也均高于对照组(P=0.0035).(结果应提供一些关键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子宫切除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需要引起医生和护士的重视,重点对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以及人际关系状况心理干预必不可少,心理干预的要点包括患者的自尊、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
-
氟西汀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氟西汀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氟西汀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40)和单独氟西汀治疗组(单独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impairment score,S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a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临床疗效、睡眠、自知力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BI指数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睡眠改善率、自知力改善率、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氟西汀联合脑功能治疗仪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较单独氟西汀治疗显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自知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不会在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氟西汀联合脑功能治疗仪 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结构化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疗效
目的 探讨结构化教育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自闭症儿童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结构化教育康复训练,采用自闭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自闭症发育障碍心理教育量表(C-PEP)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后ABC和ATEC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PE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采用结构化教育临床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0例,除了予以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外,还根据患者的康复级别,予以不同内容的精神康复治疗;对照组120例,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周期为12个月.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每季度用社交回避和苦恼量表(SAD)、康复状态量表(MRSS)、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用进行评估,后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SAD、MRSS、SF-36总体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社交功能、康复状态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两组患者在各自治疗前、治疗后的SAD、MRSS、SF-36总体评分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精神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功能的康复具有良好效果.
-
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心肌酶谱及IL-13、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究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血清心肌酶谱和IL-13、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喹硫平组及阿立哌唑组,每组均42例,四组患者均为单一用药,对比四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心肌酶谱水平、IL-13水平及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前四组患者的杨星宇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四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均出现降低(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LDH、CK-MB与C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齐拉西酮组CK-MB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患者LDH与C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四组患者IL-13及TNF-α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四组患者治疗后IL-13显著增高(P<0.05),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提高血清IL-13水平,降低TNF-α水平,齐拉西酮可导致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异常升高.
-
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对比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差异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疾病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双相情感障碍组(n=60)和精神分裂症组(n=60),对两组患者的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双相情感障碍组患者的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数字广度倒背评分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分类个数显著多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错误数、连续错误数均显著少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一般精神、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低,疗效好.
-
吡拉西坦与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与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干预后,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将2013年6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吡拉西坦片,观察组服用吡拉西坦联合卡巴拉汀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前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Blessed-Roth行为量表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价,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BEHAVE-AD、Blessed-Roth、MMSE、GD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易激怒临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拉西坦与卡巴拉汀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奥氮平、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及心电图分析
目的 评估奥氮平、喹硫平2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心电图校正QT间期(corrected QT interval,QTc)及PR间期的影响.方法 观察144例AD患者分别为奥氮平组(n=48)、喹硫平组(n=34)、对照组(n=62).治疗4周前后BPRS、MMSE及心电图QTc间期、PR间期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奥氮平组及喹硫平组BPRS评分显著降低(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QTc间期较对照组延长(F=3.102,P=0.048).三组治疗前后PR间期均无差异.结论 奥氮平、喹硫平对于AD患者的BPRS症状有疗效,对于认知功能短期内影响较小.奥氮平、喹硫平等有延长AD患者QTc间期的风险.
-
原发性失眠患者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WHOQOL分别对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QOL)的评估;应用PSQI、SDS、SAS评定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2组的差异性及生活质量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原发性失眠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中评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SDS分、PSQI分、家族史等3个自变量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的主要因素.结论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等维度和总体生活质量都有显著降低.失眠所伴随的抑郁情绪,失眠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家族史是影响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观察探讨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入心身医学科的1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数值表随机分配法分为三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高频组采取10HZ的高频,90%皮层运动阈值的强度刺激左侧额前叶,低频组采取1HZ的低频,90%皮层运动阈值强度刺激右侧额前叶,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量表(BDI)、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抗抑郁效果进行评价,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持续操作测验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高、低频率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GAF评分均升高,BDI评分均降低,PSQI评分均降低,治疗后高、低频率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各项目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频左侧及低频右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有较好的疗效,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心情和睡眠障碍.
-
社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社区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周岁的湖南省123个县区的常住居民,以增补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及重性精神疾病异常行为线索作为筛选工具、《DSM-Ⅳ-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作为诊断工具.在调查的72999居民中,诊断为BD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病躯体疾病者46例(61.33%),共病的躯体疾病以慢性病为主,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患者年龄为共病躯体疾病相关因素,P<0.05.结论 BD患者和躯体疾病的共病率高,与年龄等有密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