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국제생물의학공정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81
- 国内刊号: 12-1382/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MicroRNA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固有的或后天获得的耐药性以及肿瘤的迁移和浸润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终死亡仍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难题.和大多数肿瘤的发生发展一样,无论是乳腺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迁移和浸润还是多药耐药性(MDR),都与其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目前也有很多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microRNA的异常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microRNA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功能十分必要.就microRNA在治疗乳腺癌中的应用做一综述,力求为今后选择控制肿瘤发展的新策略提供有效的思路.
-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气管中的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通过细胞或组织重建,修复缺损组织并保留其生物功能,成为气管替代治疗的新途径.种子细胞、生长因子及气管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气管的三大要素,学者们一直在寻求理想的种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广泛分布于骨髓、脐带、脂肪组织、心肌组织、大脑、肌肉和皮肤等,可向骨、软骨、脂肪、神经等多种细胞定向分化.MSCs具有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免疫调节等功能特点,能够修复损伤的组织,有望成为应用于组织工程气管的理想种子细胞.旨在对MSCs在组织工程气管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展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只能通过长期用药和自我管理来缓解病情,无法根治.临床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模拟糖尿病医疗专家诊断疾病的思维过程,向医生提供常规诊疗方案,推荐优方案.现有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大多基于临床指南、规则、案例推理以及本体.大数据技术可获取和处理多元异构的各类数据,提供更科学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近年来已有基于决策树、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支持向量机、APRIORI关联规则与多维分析和时序挖掘等多种大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但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糖尿病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诊疗方式.
-
红光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估血液透析时用红光照射方法来降低血磷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采用MRX-1体外红光治疗系统照射治疗组患者体外循环管中的血液,每次照射时间持续60 min,以10次照射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则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抽血测定血磷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30例患者透析失衡综合征症状减轻;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的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透析后2组的血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进行血液透析时用红光照射体外循环血液能够很好地起到降低血磷的效果.
-
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8),对照组单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DC-CIK细胞治疗.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DC细胞培养和CIK细胞培养.于治疗前与治疗7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4+NK细胞的表达情况, 以及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症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8+、CD4圾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5±1.03)、(34.56±8.90)和(18.68±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70)、(29.07±7.15)和(15.28±8.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百分比(25.56±8.90)与对照组(26.64±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改良原代培养方法提高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产量
目的 建立获得大量P0代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于细胞(hpcMSCs)培养方法.方法 从胎盘绒毛膜分离出hpcMSCs,经初次培养和再次培养7d后,将原培养瓶中培养基、未贴壁组织和冲洗生理盐水离心后分别进行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 获得的hpcMSCs均为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细胞,每例胎盘获得(25.54±3.38)×106个P0代细胞,初次培养、再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的细胞数分别为(11.73±2.09)×106、(11.12±1.42)×106和(2.69±0.71)×106,培养时间分别为(12.00±0.64)d、(8.87±0.63)d和(12.33±0.80)d.再次培养时间和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时间延迟的趋势.3次培养的每培养瓶获得细胞数分别为(1.12±0.15)×106、(2.10±0.16)×106和(1.04±0.16)×106,再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同初次培养、第3次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次培养和第3次培养获得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次培养有细胞数量减少的趋势.3次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和表面标记的表达率无差异,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一份绒毛膜标本,通过3次培养,获得的P0代hpcMSCs细胞数量比初次培养翻倍,本方法可为再生医学提供足够的种子细胞.
-
CT肺功能指标判断评价石棉肺患者呼吸功能的研究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功能成像技术评价石棉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和肺功能指标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61例石棉肺患者与30名健康者根据用力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肺活量分为肺呼吸功能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重度损伤组.对每个受检者分别在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屏住气行全肺扫描,对肺容积、肺密度、小气道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肺呼吸功能正常组、轻度损伤组、中重度损伤组的各项肺容积指标(吸气与呼气末肺容积、容积差、容积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平均肺密度指标(吸气与呼气末平均肺密度、肺密度差、肺密度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小气道指标(吸气与呼气末壁厚直径比率、支气管壁面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肺功能成像技术可以用来评价石棉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程度.随着石棉肺患者肺呼吸功能障碍的发展,其肺总量降低,双肺的残气量逐渐增多,肺气肿逐渐加重,小气道壁和肺泡隔纤维性肥厚逐渐增厚.
-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分析其凋亡机制.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检测低温等离子体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正常脾脏白细胞和大鼠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LT-12)细胞毒性的影响,检测等离子体处理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利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不同作用时间剂量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细胞的杀伤呈作用时间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作用时间从30 s到240 s,处理8h后细胞的存活率从98%降至63%.在相同作用时间下,如240 s,细胞的存活率从2h的78%降至24 h的39%;Annexin V/PI双染法结果显示,等离子体作用可引起细胞凋亡,凋亡率不仅与等离子体作用时间剂量呈正相关,还与作用后的时间相关,等离子体处理后时间越长,其凋亡率越高,如处理12h后,细胞的凋亡率从60 s的48%增至120 s的55.3%;流式细胞仪检测的ROS的产生也显示了时间相关性,等离子体作用后其ROS立即增至1.24倍,至20 h急剧增高至5.39倍;qRT-PCR和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处理后8~12 h Caspase家族和Bcl-2家族基因和蛋白表达非常活跃.结论 本研究表明低温等离子体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凋亡是其主要的致死机制,并初步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等渗溶液Ca2+浓度改变对去神经主动脉平滑肌生物张力及兴奋性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等渗高Ca2+环境对去神经主动脉平滑肌膜电流的影响,以及不同前负荷状态和Ca2+通道阻滞剂干预下去神经主动脉平滑肌的肌源性自主舒缩变化.方法 平滑肌标本取自昆明小鼠主动脉平滑肌层.标本在松弛状态下被两端固定并浸润于任氏液中,待稳定后于显微镜下将玻璃微电极吸附于平滑肌肌膜并高阻封接,观察生理渗透压环境下的膜电流状态.将任氏液中Ca2+浓度由0.9 mol/L提高至1.2 mol/L,观察渗透压改变后的即刻膜电流变化.增加标本前负荷至1 g,观察前负荷增加后标本在同等渗透压环境下膜电位的改变,并记录此时的标本自主舒缩曲线.结果 平滑肌标本处于松弛状态时,在等渗环境下将Ca2+浓度由0.9 mol/L提高至1.2 mol/L后,膜电流改变幅度由(10.25±1.34)pA增至(24.91±3.27)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负荷增加后标本在等渗高Ca2+及低Ca2+环境下的膜电流改变幅度较松弛状态时均有所增加(低Ca2+浓度时(15.33±4.33) pA比(10.25±1.34) pA,高Ca2+浓度时(33.31±7.25) pA比(24.91±3.27) 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Ca2+浓度为0.9 mol/L时,若仅增加前负荷,标本肌源性自主舒缩幅度可增加175%;而Ca2+浓度增至1.2 mol/L时,标本自主舒缩幅度可进一步增长40%.经Ca2+通道阻滞剂(质量浓度为0.5 g/L尼群地平)预处理后,高Ca2+环境下的膜电流及肌源性自主舒缩均明显减弱,结果表明膜电位及自主舒缩均由Ca2+主导.结论 细胞外Ca2+浓度的增加既提高了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的兴奋性,又使平滑肌产生较明显的自主性舒缩,可在前负荷改变时有效地改善平滑肌组织顺应性.Ca2+通道阻滞剂抑制了Ca2+主导的跨膜电流,降低了肌源性自主舒缩,增加了平滑肌的僵直度,这可能会对改善弹性储器血管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
Trim72基因在肝癌转移中的功能研究
目的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验证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的Trim72基因的敲除是否引起肝癌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建立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1-6(Cas9),随后利用针对Trim72基因的单导向RNA(sgRNA)进行特异性基因敲除获得Hepa1-6(Trim72-KO)细胞系,再通过体外Transwell实验和体内皮下瘤肺转移检测评估该细胞系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获得了Hepa1-6(Trim72-KO)细胞系.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敲除Trim72基因后,Hepa1-6(Cas9)细胞系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体内皮下瘤肺转移病理检查结果显示,Hepa1-6(Trim72-KO)细胞系(实验组)所成皮下瘤的体内转移能力明显强于未转入相应sgRNA的Hepa1-6(Cas9)细胞系(对照组).结论 通过CRISPR-Cas9系统成功获得了敲除Trim72基因的Hepa1-6(Trim72-KO)细胞系,该细胞系表现出较Hepa1-6(Cas9)细胞系更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说明Trim72基因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
ALA和HMME水凝胶栓剂的制备和体内外释药研究
目的 制备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ALA)和血卟啉单甲醚(HMME)水凝胶栓剂,评价其对直肠肿瘤组织的光敏剂递送效率.方法 将皮下移植人直肠癌细胞SW837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水凝胶栓剂直肠局部给药组、皮肤局部给药组、瘤内注射给药组和静脉注射给药组.用荧光光谱仪测量直肠壁、皮肤和皮下肿瘤中原卟啉(PpⅨ)和HMME的浓度,荧光光谱系统测定相应的光敏剂分布情况.结果 ALA水凝胶栓剂直肠局部给药组的PpⅨ浓度分别是皮肤局部给药组的9.76倍(1 h)和5.80倍(3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肤局部给药后2h,ALA在肿瘤组织内达到大穿透深度(3~6 mm).而HMME水凝胶栓剂直肠局部给药后,直肠壁中的HMME浓度极低,且皮肤局部给药后的大肿瘤穿透深度不足2 mm.结论 与皮肤相比,ALA更易穿透黏膜屏障,以水凝胶栓剂形式直肠局部给药有望成为ALA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直肠癌的一种给药方式.
-
碳酸钙骨水泥联合bFGF充填修复髓室底穿孔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充填修复髓室底穿孔的远期疗效,分析髓室底穿孔直径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75例髓室底穿孔患者(共82颗患牙)根据修复材料分为磷酸钙骨水泥联合bFGF治疗组(观察组)和磷酸钙骨水泥治疗组(对照组);又根据髓室底穿孔直径细分为观察A组(≤1.5 mm)、观察B组(1.6~3 mm)、观察C组(>3 mm)、对照A组(≤1.5 mm)、对照B组(1.6~3 mm)、对照C组(>3 mm).观察组采用磷酸钙骨水泥联合bFGF治疗,对照组单用磷酸钙骨水泥充填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对照组(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两两比较显示:观察A组痊愈率(100.0%)显著高于观察B组(73.3%)与观察C组(4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100%)均显著高于观察C组(9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A组痊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B组(60.0%)与对照C组(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100%和90.0%)均显著高于对照C组(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联合bFGF在髓室底穿孔的填充修复中明显优于单用磷酸钙骨水泥.髓室底穿孔修复成功率与穿孔大小密切关联,穿孔直径越小,疗效越佳.
-
某医院Clinac23EX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项目放射防护评价
目的 对某医院的Clinac 23EX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以保障相关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材料,对该项目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检测结果满足GB/T 19046-2013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介于本底剂量率(0.10 μSv/h)与11.5 μSv/h之间,机房屏蔽满足放射防护要求;7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和眼晶体、皮肤的年当量剂量高值分别为0.85、1.19、1.64 mSv,均低于建设单位的年剂量管理控制值和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单位的放射防护用品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等均满足国家要求.结论 该医院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建设项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可有效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放射防护设施亦能达到竣工要求.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