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C-CIK细胞对荷B细胞淋巴瘤SCID小鼠的抗肿瘤研究

    作者:华映坤;曾蓉;杨艳梅;王伟;刘德胜;杨慧;史克倩;撒亚莲;严新民

    目的 观察DC-CIK细胞对荷B细胞淋巴瘤SCID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分别培养DC、CIK细胞和Namalwa细胞,用流式检测DC-CIK细胞的免疫表型,用MTT法检测DC-CIK细胞的溶瘤效应.采用4~5周龄的CB-17 SCID小鼠26只,每只经腹腔接种7.5×106 Namalwa细胞制备人B细胞淋巴瘤模型.将荷瘤9d的SCID小鼠随机分为盐水组、环磷酰胺组、DC-CIK细胞治疗组.观察荷瘤SCID小鼠的存活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DC与CIK细胞共培养6d时,CD3+ CD56+双阻性细胞为28.4%.在1∶5、1∶10和1∶20效靶比时,DC-CIK细胞对Namalwa细胞的杀伤率分别是75.34%±9.34%,82.30%±9.18%和90.73%±3.81%.SCID小鼠的中位成瘤时间为(18.67±1.94)d.盐水组、环磷酰胺组和细胞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00±6.36)d、(35.17±9.77)d和(47.67±6.30)d,与盐水组比较,细胞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延长(19.67±4.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磷酰胺组和细胞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实验中未观察到荷瘤鼠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能延长荷B细胞淋巴瘤SCID小鼠的生存期,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作者:魏绪仓;翟欣辉;韩秀蕊;杨娣娣;赵文理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CD3+ CD56+ 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及其对Treg细胞影响的分析

    作者:鲁光;邢建;刘国强;徐敏;赵霞;韩芳;丁慧芳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2例初发MM患者并将他们分为2组:单纯化疗组12例,给予适合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组10例,除接受合适的化疗外,还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比例变化,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单纯化疗组12例MM患者的总有效率(ORR)50.00% (6/12),其中完全缓解(CR)2例(16.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16.67%),部分缓解(PR)2例(16.67%).联合治疗组MM患者ORR 70.00% (7/10),其中CR3例(30.00%),VGPR 2例(20.00%),PR 2例(20.00%).与健康者相比,治疗前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治疗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s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相比单纯化疗组患者Tregs比例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组中临床无效的MM患者外周血中Tregs比例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临床有效(至少达PR)的MM患者Tregs明显下降(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能够协同或增强化疗药物缓解MM患者免疫功能紊乱,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有望提高初发MM患者的临床疗效.

  • 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侯彩妍;徐丽丽;吴琼;刘娜;杨帆;王国权

    目的 探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热症状,探究感染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护理工作.方法 通过40例患者接受DC-CIK细胞,采集方法、皮下注射与输注治疗后,其中10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的体温、外周血像、血培养的结果比较,从而探讨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结果 40例患者中体温正常30例,血像正常,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10例发热患者中体温<39℃ 8例,白细胞(2.8~5.27)×109/L,体温>39℃2例;白细胞(1.5~2.5)×109/L;细菌培养致病菌阳性4例,检出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 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发热,发热虽然是人体的一种不良反应,也要时刻注意感染的威胁.

  • 自体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化疗耐药的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秋燕;周焱;孙振华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胸腔内灌注联合热疗治疗化疗耐药的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化疗耐药的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待积液引流完毕,胸腔灌注自体DC-CIK细胞,DC-CIK细胞数为(2~3)×109/次,30 min后,给予患侧胸腔局部热疗60 ~ 90 min,每天1次,连续灌注3d.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69.6%(16/23),不良反应多为自限性,1例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结论 DC-CIK细胞胸腔灌注联合热疗治疗化疗耐药的肺癌胸腔积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 作者:

    关键词:
  • 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作用的影响

    作者:徐珊;钟睿;齐千乐;梁楠;李鹏武;柴华;董雪洁;左真子;郭倩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浓缩白细胞,常规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培养7d,诱导DC与CIK细胞,并将其按1∶5的比例共同培养7d获得DC-CIK细胞.DC-CIK及CIK细胞分别给予40、80、120 mGy X射线照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变化,运用CCK-8的方法检测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DC-CIK组对乳腺癌细胞SK-BR-3较CIK组在不同效靶比均有更强的杀伤活性(t=3.63、5.62、8.21、5.49,P<0.05).与CIK 0 mGy组相比,CIK细胞联合40、80、120 mGy低剂量辐射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SK-BR-3的杀伤活性明显增高,而DC-CIK细胞联合低剂量辐射组与DC-CIK 0 mGy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CI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有协同作用.

  • 优质护理在自体DC-CIK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敏

    目的 总结优质护理在树突状细胞(DC)联合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科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抽取自身外周静脉血100 ml,做DC-CIK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后,再予静脉回输.分别在回输前、回输时、回输后及时实施优质护理,总结治疗护理后的效果及质量.结果 26例患者在治疗中,其中出现发烧10例,胃消化道反应1例,轻度皮疹1例,其余均顺利完成治疗,护理满意度100%.结论 优质护理对自体DC-CIK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明显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肝癌切除术辅以DC-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作者:栾荣刚;谭斌;霍中华

    目的 探讨分析肝癌切除术辅以DC-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该研究患者整群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肝癌切除术辅以DC/CIK细胞治疗和单纯肝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DC-CIK治疗中有3例出现低烧且低温不超过38.5°,占7.31%,有1例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肝癌切除术辅以DC-CIK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DC-CIK细胞与顺铂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底玮;沈方臻

    目的:研究DC-CIK细胞和不同浓度顺铂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将DC细胞和CIK细胞共同培养得到的DC-CIK细胞与顺铂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共同培养12h、24 h和48 h,MTT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对比DC-CIK细胞和顺铂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结果与DC-CIK细胞共培养12 h、24 h与48 h,MCF-7细胞均出现一定的凋亡,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与5×106个DC-CIK细胞共培养12h与40 ng/mL顺铂对其作用12 h的抑制效果相同,共培养24 h与5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共培养48 h与60 ng/mL顺铂对其作用24 h的效果相同。结论该研究为DC-CIK法治疗乳腺癌作出了实验室基础性研究,为临床DC-CIK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 化疗+DC-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作者:陶黎明;乐薇;王帆;万保林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17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与DC-CIK细胞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 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红梅;胡超;陈昕;郭玉松;薛俊仙;郭青云;苏轮

    目的:探讨DC-CIK细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A组)和DC-CIK联合化疗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铂类联合盐酸吉西他滨4个疗程;B组同时实施DC-CIK细胞治疗。4个月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随访1年时比较无疾病进展期和死亡率。结果:B组CR8例,PR9例,SD17例, PD6例,A组CR6例,PR7例,SD15例,PD12例。B组临床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无显著差异。B组胃肠道反应、疲乏乏力及食欲减退显著低于A组(P<0.05)。随访1年B组无疾病进展期(PFS)7.4月,A组PFS为6.1月(P<0.05)。两组间1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NSCLC中晚期在放、化疗,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尽早应用DC-CIK,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恶性肿瘤自体DC、DC-CIK治疗的护理干预

    作者:汤晓丹

    现今社会,恶性肿瘤已攀升为人类第一杀手,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放疗与化疗并称肿瘤治疗的三大常规方法.随着肿瘤免疫学科与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生物治疗(Biotherapg).1985年美国国家癌症中心就把生物治疗列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第四种模式,作为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模式的有益补充.

  • 31例负载自体胃癌细胞裂解物DC-CIK细胞免疫治疗细节体会

    作者:王盛;崔玉忠;谢秀艳

    目的:总结我院31例(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负载自体胃癌细胞裂解物D C-C I K细胞免疫治疗全过程中细节上的心得体会。方法31例胃癌病人术中保存肿瘤组织,治疗前制备肿瘤抗原,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DC-CIK细胞,连续给病人8次回输治疗,同时加强回输时、回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1例病人顺利完成抽血、回输过程,回输后1例病人出现轻微寒战,3例病人在回输后1-3h发热。结论 DC-CIK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 自体 DC-CIK细胞 体会
  • 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

    作者:孙广荣;徐翠红

    目的 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血细胞分离机从人外周血采集浓缩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80ml,送实验室进行培养,然后分次静脉会输给病人,每次输注细胞数不低于109个,观察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结果 120例患者其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28例,进展67例,总有效率达44.17%(53/120),5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运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具有并发症少,回输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效护理,对于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 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钟光华;刘丽贤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8),对照组单用替吉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DC-CIK细胞治疗.采集观察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DC细胞培养和CIK细胞培养.于治疗前与治疗7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4+NK细胞的表达情况, 以及检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症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中CD4+/CD8+、CD4圾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5±1.03)、(34.56±8.90)和(18.68±7.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2±0.70)、(29.07±7.15)和(15.28±8.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百分比(25.56±8.90)与对照组(26.64±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52.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联合替吉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晚期肺癌患者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护理

    作者:李伶俐;姚红;马红梅

    总结58例应用DC-CIK细胞抗瘤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回输过程中密切观察,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对于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轻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C-CIK细胞 肺癌 护理
  • 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石蕾

    由于肺癌发生率越来越高,且肺癌诊断出时往往处于晚期,对患者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分析DC-CIK细胞对晚期肺癌治疗机制,总结出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具有可行性。

  • DC-CIK细胞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尹艳丽;郑灿;金慧方;郝世凯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功能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杀瘤特点.近年来大量体内外研究表明,共培养的DC和CIK(DC-CIK)细胞对肿瘤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有明显的影响.

  • DC-CIK细胞联合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作者:邓新娜;吴海江;高飞;范晓燕;赵静;闫永龙;杨涛;蔡建辉

    目的 探讨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和体质量评价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CD4+ CD25+ Tre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 CD25+ Treg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CD4+/CD8+、CD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KPS评分、体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有10例出现发热症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5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