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Parasitic Diseases 국제의학기생충병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22
- 国内刊号: 31-1961/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吸虫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吸虫侵入宿主后对宿主产生损害,同时宿主会设法清除感染的血吸虫,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于对方,在长期共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相互适应机制.近年来,血吸虫-宿主相互关系中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关系,如宿主免疫调节、血吸虫免疫逃避等.血吸虫谷胱苷肽S转移酶等分子对宿主具有免疫保护性作用.
-
疟原虫青蒿素抗性及抗性检测研究进展
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寄生虫病.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首选的抗疟药.随着青蒿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潜在产生青蒿素抗性及抗性广泛扩散的风险.体内外药物敏感性测试均显示有产生青蒿素抗性的趋势.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关青蒿素抗性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应对策略等进行归纳讨论.
-
血吸虫感染诱导免疫偏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包括血吸虫在内的蠕虫诱导宿主免疫偏移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综述血吸虫感染诱导免疫偏移的研究及进展,包括对血吸虫感染诱导宿主免疫细胞的作用、细胞因子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负向调控作用进行了介绍.
-
广西横县淡水鱼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横县野生鱼类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 从横县旺天塘水库采集常见的小型野生鱼类,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吸虫囊蚴,根据囊蚴形态、排泄囊结构和囊壁厚度等特征区分吸虫的种类.结果 检查490尾鱼,共查到4种鱼源性吸虫囊蚴,分别是华支睾吸虫、台湾棘带吸虫、棘隙吸虫和台湾次睾吸虫,感染率依次为43.88%、1.84%、1.84%和0.61%.华支睾吸虫囊蚴寄生于尾鳍基部的概率高于其他部位.结论 横县野生鱼类的鱼源性吸虫感染严重,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鱼尾鳍基部寄生的囊蚴多.
-
基于关联分类算法的医学图像数据挖掘
目的 利用关联分类算法,构造医学图像分类器,对未知类型的脑肿瘤图像进行自动判别和分类,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医学图像经过预处理后进行特征提取,再将提取的特征离散化后放到事务数据库中作为关联分类规则的输入,然后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构造医学图像分类器.结果 构造了医学图像分类器,用已知类型的图像训练分类器挖掘满足约束条件的关联规则,然后利用发现的关联规则对未知类型的医学图像进行分类以判断脑肿瘤的良恶性.结论 利用关联分类算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医学图像特征,进而构造图像分类器,实现脑肿瘤良恶性的自动判别.
-
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问卷筛检的标准
目的 探讨采用问卷进行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筛检的标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结合健康体检了解157名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发生情况,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拟定亚健康问卷筛检的标准.结果 亚健康发生率为32.5%(51/157),亚健康者的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健康者(z=-9.920,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问卷得分为18.5时曲线下的面积达0.98,筛检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95.2%,正确指数为0.913;符合率为0.955,Kappa值为0.899(P<0.001);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98.0%.结论 基于该问卷对高校教师亚健康进行筛检的判断标准可能为18.5分.
-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ADH脱氢酶1基因分析及PCR检测方法
目的 扩增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1,ND1)基因全序列,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建立检测多房棘球蚴感染的PCR方法,应用于人和动物感染多房棘球蚴的快速检测和鉴定.方法 根据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DNA全序列,设计引物扩增ND1基因并进行测序,获得多房棘球蚴ND1基因全序列.对该序列与其它常见棘球绦虫的ND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序列与国外报告的多房棘球绦虫的同源性达到98.8%,与细粒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6.2%,与少节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4.6%,与伏氏棘球绦虫的同源性为87.0%.结论 多房棘球蚴线粒体ND1基因与其他棘球绦虫相应基因存在显著差异.PCR方法可以用于多房棘球蚴感染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
TARC和MDC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2应答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TARC)和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MDC)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Th2应答及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取肠系膜淋巴结及肝脏,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和ELISA法检测Th2应答;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ARC和MDC的mRNA表达;通过测定肝脏羟脯氨酸含量以反映其纤维化水平.结果 宿主肝脏Th2应答趋势与肠系膜淋巴结一致,但感染7周时肝脏局部浸润T细胞中IL-13+Th2约为5.3%,高于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中IL-13+Th2水平(3%);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在感染第5、7、10周分别为2.9μg/mg、5.1μg/mg和8.3μg/mg,随感染进程呈进行性加剧.感染第7周时宿主肠系膜淋巴结中的TARC和MDC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0.5倍和0.4倍,而此时宿主肝脏中TARC和MDC的表达则显著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2.8倍和8.2倍,并且在感染进入慢性期时仍维持较高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8倍和4.4倍.结论 血吸虫感染刺激宿主肝脏产生Th2类趋化因子TARC和MDC,促进Th2从外周淋巴器官向肝脏局部募集从而参与肝脏病理变化.
-
两种检测华支睾吸虫囊蚴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方法 从华支睾吸虫病重流行区广西横县旺天塘采集野生淡水鱼样本,分别采用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测每尾鱼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情况.计算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对2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了210尾鱼,总检出率为36.67%(77/210),其中肌肉压片法检出率为34.29%(72/210),消化法检出率为32.38%(68/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05).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野生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Levey-Jennings氏质控图法在囊尾蚴病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以Levey-Jennings(L-J)氏质控图法评价囊尾蚴病IgG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稳定性.方法 以试剂盒内提供的阳性对照血清作为内部对照阳性质控血清,经临床确诊的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作为外部对照阳性质控血清,对囊尾蚴病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质控检测,每天一次,连续20次,制作L_J氏质量控制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内部、外部对照阳性质控血清经过20次检测得到的吸光度值(A值)分别在1.203~1.672和1.536~1.987之内,均在-x±2s,即1.410±0.310和1.775±0.278警告限内.结论 市售囊尾蚴病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质量稳定,可以用于囊尾蚴病的免疫学检测.
-
刚地弓形虫感染对小鼠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Crry和CD55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刚地弓形虫急性感染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表面补体调节蛋白Crry和CD55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感染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感染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1.0×104个RH株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组依次于感染后2d和5d采集标本,同时对对照组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脾淋巴细胞Crry与CD55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感染后2d小鼠外周血红细胞Crry和CD55阳性表达率依次为(96.17±2.86)%和(65.23±4.99)%,对照组依次为(98.24±0.83)%和(68.57±5.31)%,组间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后5d,其红细胞Crry和CD55阳性率依次为(81.77±4.51)%、(51.72±8.29)%,对照组依次为(97.94±0.95)%、(70.57±6.44)%,感染组较对照组降低(t=7.786,t=4.433,P<0.01).②感染后2d,白细胞Crry和CD55阳性率依次为(96.74±3.76)%、(71.80±6.74)%,对照组依次为(97.25±1.16)%、(74.84±3.87)%,两组比较均无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感染后5d,其阳性率依次为(93.46±4.38)%、(59.67±6.37)%,对照组依次为(97.47±1.56)%、(75.10±4.58)%,感染组比对照组降低(t=2.585,t=4.792,P<0.05,P<0.01).③感染后2d,脾淋巴细胞Crry和CD55阳性率依次为(97.74±1.55)%和(66.58±2.67)%,对照组依次为(98.20±1.19)%和(69.98±4.62)%,两组比较均无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感染5d后,其阳性率依次为(94.71±3.59)%、(56.86±6.98)%,对照组依次为(98.24±1.63)%、(71.18±4.09)%,其中,感染组CD55阳性率较对照组降低(t=4.195,P<0.01),而Crry阳性率较对照组无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小鼠感染刚地弓形虫RH株后,不会立刻影响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rry、CD55表达水平;随着病情发展,刚地弓形虫感染可导致机体免疫细胞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但对不同免疫细胞各补体调节蛋白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
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核糖体移码序列的预测分析
目的 预测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中核糖体移码的基因序列并进行鉴定.方法 挑选稳定并能够可靠预测RNA假结结构的软件,编写批量提交数据的程序并结合本地手段进行假结结构预测,计算序列小自由能从而挑选稳定序列,进一步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Fsfinder分析序列中核糖体移码位点,进行开放性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0RF)分析,筛选出可能产生核糖体移码的日本血吸虫基因序列.利用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的肽段质谱数据进行比对,寻找对应的肽段信息.结果 从日本血吸虫的8452条基因编码序列中预测出26条可能含有促使核糖体移码假结结构的序列.经过日本血吸虫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的肽段质谱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日本血吸虫输入蛋白(Sjimportin)移码之后产生的肽段.结论 整合已有的RNA假结预测软件以及核糖体移码预测软件,建立了日本血吸虫预测核糖体移码序列数据库,并成功获取日本血吸虫蛋白Sjimportin核糖体移码表达证据.
-
西藏疟疾流行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通过开展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和察隅两县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评价当地疟疾流行程度.方法 2010-2011年在墨脱县的背崩、达木、甘登、朱村、墨脱村、地东和察隅的格拥、米古、西巴、嘎堆、塔玛、日玛、松古、扎巴、沙玛共15个居民点采集1520名不同年龄组人群(1~80岁)的滤纸血,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法检测疟疾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及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eometric mean reciprocal titer,GMRT);20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用可逆催化模型估算当地年感染概率,并与当年疟疾发病率进行比较;以抗体滴度≥1:80以上者估算带虫率.结果 墨脱调查点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3.51%(31/883),以此估算的年感染概率为0.51%,与当年疟疾发病率0.32%较为接近;察隅调查点平均抗体阳性率为5.51%(22/399),以此估算的年感染概率为1.24%,而当年疟疾发病率为0.两地不同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 血清学调查抗体阳性率和以此估算的年感染概率基本能反映西藏疟疾流行区墨脱县和察隅县的疟疾流行程度,人群较高的抗体水平显示两地均存在地方性流行.
-
昆明地区巴贝西虫病一例分析
该文报道了在昆明地区发现的一例人巴贝西原虫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依据光镜和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该病例系巴贝西虫感染,并使用抗原虫、抗感染联合治疗获得了良效.
年 | 期数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