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and Hemopurification 국제이식여혈액정화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国外医学(器官移植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9/R
- 国内刊号: 王世相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中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微量蛋白尿的产生不仅可以作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其持续的存在也是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以往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认为是蛋白尿产生的基础,现在足细胞病变在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足细胞损伤机制不仅有利于阐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可以进一步指导其治疗并判断预后.
-
脐带血干细胞在非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胚胎干细胞由于能够发育成为身体的任何组织,因而成为再生医学应用的佳干细胞来源.可是现在的胚胎干细胞应用受到伦理、政治、生物学和调控障碍的许多限制.在脐带血中能够获得大量的多能、非胚胎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能够在体内、外产生造血、上皮、内皮和神经组织.因此脐带血干细胞能够治疗包括心血管、眼、整形外科、神经学和内分泌障碍在内的多种不同的疾病.近脐带血在好几种再生医学临床研究中的使用已经证实它的多向性特性.在此,我们对脐带血在再生医学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人体实体器官移植和骨髓移植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增生紊乱并形成淋巴瘤,其发病与受者免疫功能抑制及EB病毒感染相关.随着器官移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对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将逐步深入,我们将介绍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肝移植 -
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索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新式的动-静脉内瘘方法.方法 对前臂无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内瘘患者,经彩超评估上臂血管情况后,采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侧侧吻合.使用连续性缝合完成的技术要求.结果 20例患者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无明显内瘘术后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使用情况良好.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结论 连续性缝合法不需要特殊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自体的血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大部分动-静脉穿刺可以在前臂完成.
-
人类白细胞抗体与实体器官移植的研究进展
简述人类白细胞抗体的来源、种类,分型、配型与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其在肾脏、心脏、肝脏、肺等实体器官移植中的对移植排斥反应与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预防干预移植物抗宿主及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提供依据.
-
循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征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插管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应用中心静脉插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8例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法.结果 采用中心静脉插管行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并发症与实施循证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其中因内瘘成熟拔管28例,占插管总数的86%;出血3例,占插管总数的99%;因发烧拔管后又重新置管1例,占插管总数的3%;因血流不畅结束透析8次;因导管内血栓形成而重新置管3例,占插管总数的9%,插管平均留置时间42 d.结论 针对性地应用循征护理能极大地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在全员护理同时注重细节和消除管理空白尤其重要.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来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
肝素盐水灌注在内瘘溶栓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即刻肝素盐水灌注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内瘘闭塞的患者,在发现内瘘闭塞时保留穿刺针,立即采用普通肝素50 mg+生理盐水20 ml稀释,从内瘘的静脉端缓慢注入并观察内瘘的恢复情况,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的变化.结果 25例闭塞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有18例抢救成功,内瘘处可重新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内瘘再通率达到72%,无出血现象.结论 即刻肝素盐水灌注对透析过程中形成的内瘘血栓具有确切的溶栓作用,其操作方法简单,溶栓成功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将81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按皮肤瘙痒程度分为3组,每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营养支持及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6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的水平变化以及皮肤瘙痒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3、6周后甲状旁腺激素和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3周后皮肤瘙痒症状较对照组改善,其中可视模拟评分法评为6~8分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皮肤瘙痒症状较对照组改善,其中可视模拟评分法评分>6分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索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减轻皮肤瘙痒症状.
-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不同年龄组尿毒症患者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对不同年龄段尿毒症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根据年龄将92例患者分为3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在透析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复合物法测定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结果 青年组透析前、后热休克蛋白7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年组与老年组透析前、后热休克蛋白7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透析前、后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对衡量机体的抗应急保护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
-
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狼疮性肾炎患者29例,均有明显的血尿、尿蛋白每天>2.0 g,血肌酐(306.28±0.12)μmol.其中1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DNA280免疫吸附柱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免疫吸附治疗2次,每次2 h,同时按疗程给与小剂量泼尼松(0.5 mg·kg-1·d-1)及间断环磷酰胺(6~8 g)静脉冲击治疗.另外15例患者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给予大剂量的泼尼松(1 mg·kg-1·d-1)及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免疫吸附治疗组患者好转率为79%,对照组好转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吸附能有效地控制狼疮性肾炎,明显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功能.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肾性骨病疗效的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中甲状旁腺激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择30例长期经血液透析合并有肾性骨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和血液灌流组(15例).常规治疗组以控制钙摄入和应用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为主.血液灌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血液灌流,每周1次,共6个月,治疗前以及血液灌流末次治疗后分别监测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及临床表现情况.结果 经血液灌流治疗后,血液灌流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显著下降.骨病减轻,全身瘙痒明显减轻.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明显改善肾性骨病的临床症状,成为治疗肾性骨病的新手段.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肾功能、原发病因等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30例患者共发生感染42例次,以肺部感染和静脉导管感染常见.行各类标本细菌培养40例次,培养阳性24例,病原学检查以革兰阴性杆菌(31%)常见.感染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与非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原发病(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感染发病率高,积极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加强透析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关键.同时尽可能减少侵入性医学手段,有助于预防感染.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