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 항천의학여의학공정
- 主管单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主办单位: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2-0837
- 国内刊号: 11-277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准静态近似条件下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 建立准静态近似条件下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电磁理论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方法 以人体前手臂为研究对象,讨论人体组织在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过程中满足准静态近似的条件,并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电磁模型的解析解;进而选用圆柱形火腿肠作为实验模拟对象,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 构建了准静态近似条件下人体通信的电磁模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测值间偏差不超过10%;描绘出人体模型在贴附有环形电极的情况下,直径切面的电位分布及衰减情况.结论 得到了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在满足准静态近似条件下的电磁理论模型,为人体通信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
基于扩散张量成像利用一阶有限元方法计算脑白质各向异性电导率对脑电位分布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白质各向异性电导率对头皮电位分布的影响.方法 把由扩散张量成像得到的水分子扩散张量采用体积约束规则计算出白质组织的电导率张量,并根据成像的空间信息建立了包括头皮、颅骨、灰质、脑脊液及白质5种组织的真实头的有限元模型.基于此模型,推导了各向异性电导率脑电正问题的一阶有限元数值算法.后,采用电流偶极子模型计算头皮电位分布.结果 脑白质各向异性电导率对头皮电位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径切比越大,影响越大;左右分布偶极子比上下分布的影响要大.结论 脑电研究中,白质电导率的各向异性为一不可忽略的因素.
-
三源螺旋CT精确重建算法在动态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将三源CT精确重建算法应用到动态重建的场合,用于抑制心脏或呼吸运动在CT成像中产生的伪迹.方法 采用单源与三源CT精确重建算法对两种动态数字模型进行仿真重建.通过比较三源CT与单源CT的重建结果,评价三源精确重建算法在动态重建方面的性能.结果 三源CT的扫描方式能够有效抑制动态重建中的伪迹,改善重建质量.结论 本文的结果证实了多源CT精确重建算法在动态重建中的有效性,对于进一步改善心脏成像及小动物成像质量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
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选拔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目的 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主要心理选拔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以提供一个真实、综合的心理选拔方法.方法 设计了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选拔指标结构模型,将总目标分解为系列子目标,从而形成不同的层次,以模糊数学为手段,对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选拔指标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选拔指标的模糊计算,验证了心理选拔指标的正确性.结论 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管制员心理选拔指标可以提供真实,全面的选拔方法.
-
关联噪声作用下非线性神经元模型的相干共振
目的 研究在非线性积分点火(NIF)模型中,关联的离子通道噪声和突触噪声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相干共振现象.同时讨论了离子通道噪声强度、突触噪声强度和噪声关联强度对系统相干共振的影响.方法 运用绝热近似理论和两态模型理论,得到了神经元首次点火概率分布和神经元放电峰峰间隔的变差系数的近似表达式.结果 研究表明,首次点火概率分布和变差系数是突触噪声强度、离子通道噪声强度和两种噪声关联强度的函数.结论 适当的噪声强度和噪声关联强度可以减小神经元发放峰峰间隔的变差系数,使系统的相干性达到大值,从而引起神经元出现相干共振现象.
-
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的研制
目的 研制一种偏二甲肼电化学气体检测仪,以解决偏二甲肼电化学气体检测仪使用寿命短,适用温度范围窄的弊病.方法 采用蒸汽压和冰点较低、沸点较高的烷酮类有机物作为溶剂,可溶性导电性盐作为溶质组成非水电解液,贵金属一体化扩散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考电极,气体扩散电极采用喷涂法自制,以控制电位电解型气体传感器为核心研制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结果 对研制的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的测试结果表明,检测仪的使用寿命达到2年以上,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响应时间尚待改进.结论 偏二甲肼非水电解液电化学气体检测仪可用于偏二甲肼的泄漏检测.
-
60 d头低位卧床实验间中药对心血管控制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头低位卧床60 d试验,探讨中草药方荆太空养心丸(Tai Kong Yang Xin Prescription)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控制及动脉压力反射功能的影响.方法 1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名)和中草药治疗组(7名).在卧床试验前、中、后,对志愿者的心血管变异性和动脉压力反射敏感度进行了详细评估.结果 所有志愿者的心率都随卧床期的延长而逐步升高,并且在卧床后恢复期的第12天仍未恢复到卧床前的基础水平;平均动脉压也在卧床试验过程中逐渐升高,但在卧床结束后的第12天缓慢恢复到卧床前的水平;压力反射敏感度和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在卧床试验中明显下降,且在卧床结束后的恢复期仍保持很低水平;动脉收缩压的低频功率在卧床试验开始后升高,该值在整个卧床期及卧床后的恢复期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虽然上述变化在对照组和中草药治疗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两组的压力反射佳延迟时间在卧床后均明显增加,但是在卧床期结束后的第12天,压力反射佳延迟时间只在中草药治疗组中出现了部分的恢复.结论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太空养心丸对人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剂对志愿者在模拟失重试验结束后的动脉压力反射佳延迟时间的恢复有明显的帮助.
-
基于暖体假人代谢模拟的"飞天"舱外服热防护特性试验研究
目的 确定在轨空间环境下的舱外服整体系统的极限隔热能力(漏热率),验证系统被动热防护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特定防护结构的性能.方法 通过空间外热流仿真计算确定轨道出舱活动可能经历的极限热工况和极限外热流,采用红外笼和液氮模拟舱外服的空间热流和热沉:用暖体假人模拟舱外服内人体代谢和温度控制.结果 采用上述方法构建了人-舱外服-外热真空环境试验系统;通过对真空无热沉、冷黑背景和不同外热流施加的热状态比较、外部散热控制法和暖体假人热补偿法的比较,形成了验证和评估系统热防护性能的综合技术方法.对飞天舱外航天服在模拟内外部热环境下进行了极限热防护性能测试和评估.结论 对试验精度进行的分析表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测试精度,能够对舱外服热防护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
-
超重环境对斑马鱼仔鱼早期发育和耳石形态学与化学组成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超重下鱼体的早期发育和耳石变化,探讨了脊椎动物前庭系统对超重环境的适应机制.方法 斑马鱼受精卵在受精后10 h分别置于1 G和5 G重力环境中,观察鱼体发育状态和耳石的形态;使用Zeiss软件比较1 G和5 G下耳石大小;使用EDAX检测耳石微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结果 1)斑马鱼从鱼卵向早期仔鱼发育过程中超重环境影响仔鱼发育,耳石形态在初期显著变大(P<0.01),其后耳石变小;2)EDAX检测表明,耳石中S和Sr含量升高,Na和Ca的含量减少;3)出现矢耳石与微耳石融合的现象.结论 超重环境影响斑马鱼早期发育,耳石的形态与微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导致耳石的功能发生变化.
-
基于CAD技术的个体化下颌骨正交各向异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个体化下颌骨正交各向异性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利用CT薄层扫描下颌骨获取的断层图像数据,在自主开发的USIS软件的基础上,自动分辨骨皮质和骨松质轮廓边界,并对下颌骨采用"非种子区域分割"、非平行"佳切割曲面"及"B样条曲线拟合法"一系列新型CAD方法进行人机对话自动重建精确的几何表面模型.定义结构材料参数后划分网格,并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9.0中完成三维有限元建模.结果 建立了结构精确的个体化下颌骨正交各向异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基于CT数据和USIS软件的新型CAD方法实现了个体化下颌骨正交各向异性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词汇学习前后梭状回信号的变化特征
目的 根据脑激活体积和强度变化率,探讨梭状回在学习进程中的功能.方法 10名粤语大学生进行动词产生任务,采用功能磁共振采集脑活动图像,以反卷积处理个体数据,ANOVA统计组数据.结果 练习前有大量激活脑区.练习后,大部分脑区激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降低,梭状回激活消失.结论 学习导致脑区激活改变.梭状回在学习过程中是非特异性加工.
-
某航天装置的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修改
目的 研究某航天装置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特性,为其结构振动预测、动力学结构的修改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rr/Nastran建立该航天装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并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基本相符.根据模态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结果对该航天装置的薄弱环节进行修改.结果 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相比频率误差在3.1%以内,加速度响应误差在11.9%以内,说明有限元模型的模拟形式是准确的.修改后结构的响应降低了50%左右.结论 该方法为复杂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成本.
-
用小波熵评价人体步态变化
目的 将小波熵应用于步态数据量化分析,探寻新的评价人体步态功能变化的特征参数.方法 运用 Bertec三维测力系统,采集10名青年被试者和10名老年被试者的足-地反作用力步态数据,采用离散正交小波变换分解被试组步态数据,定义相对小波能量和小波熵,用t-检验法分别检验基于两个被试组步态数据的相对小波能量及小波熵的差异,来评价人体步态功能变化.结果 基于两个被试组步态数据的相对小波能量差异显著;基于老年被试组步态数据的小波熵值明显低于基于青年被试组步态数据的小波熵值,显著性水平值P<0.05,基于两个被试组步态数据的小渡熵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相对小波能量可提供步态数据中与人体步态功能内在变化相关的细节信息,小波熵能够表征人体步态内在动态变化程度,有望成为临床上可有效评估人体步态功能变化的特征参数.
-
从单光镊到阵列光镊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阵列光镊的发展状况,着重对利用声光偏转器、衍射光学元件、空间光调制器,以及干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光纤、微透镜阵列等形成阵列光镊的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每种方式的原理、特点以及系统的基本结构.阵列光镊在颗粒操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微流控芯片制作技术和MEMs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小型化,成为便携式的颗粒分选仪器,是进行空间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年 | 期数 |
2018 |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
1997 | 01 02 03 |
1996 | 01 02 03 04 05 06 |
1995 | 01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