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袋内冲洗在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对3种常用的牙周袋内冲洗液在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32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龈下刮治术后,实验组分别用0.1%碘氧液、3%过氧化氢液、0.2%洗必泰进行牙周袋内冲洗,术后每周冲洗1次,连续4周;对照组不进行牙周袋内冲洗.术前和术后4周分别检测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和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结果 术后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mPLI和PD的降低幅度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各组的mSBI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CHX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但实验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含抗菌成分的牙周袋内冲洗液有助于改善种植体周围的牙周炎症状态.
-
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联合应用于高角病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对牙弓、基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影响。方法对30例恒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以上颌快速扩弓和固定矫治器进行非拔牙治疗,分为两组:高角组(下颌平面角>32°;n =20)和均角组(下颌平面角≥22°且≤32°;n =10),分别在 T1(治疗前)、T2(快速扩弓3个月后)和 T3(固定矫治结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高角均角患者经过快速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在骨性垂直高度上的变化无差异。下颌平面角在3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变化。Y 轴角、全面高、前上面高在 T1-T2以及 T1-T3间有明显增大。结论快速扩弓虽然会导致上、下颌骨的向下旋转,但由于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小,无临床意义。高角不是快速扩弓治疗的禁忌证。
-
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评定
目的:评价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在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中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60例 RAU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宁夏枸杞提取物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对照组80例只采用白芍总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根据中华口腔医学会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的“RAU 疗效评价试行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组治疗 RAU 患者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白芍总苷组,且不良反应较轻;两组 RAU 患者在治疗期内的总间歇期均延长,溃疡总数目均减少,其对间歇期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1);对溃疡数目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P >0.05)。结论枸杞多糖联合白芍总苷治疗 RAU 长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
牙本质肩领对前牙残根修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牙本质肩领对前牙残冠残根桩核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前牙残冠残根患者56例,共计68颗患牙。所有病例经预成纤维桩核修复后,根据剩余牙体组织量在残根颈部制备一定高度的牙本质肩领(0~1 mm、1~2 mm、大于2 mm),并给予常规烤瓷冠修复。随访观察2~5年,统计各组残根的治疗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本质肩领高度在0~1 mm、1~2 mm 和大于2 mm 的残根治疗成功率分别为60.0%(12/20)、96.8%(30/31)和100%(17/17)。经χ2检验,0~1 mm 肩领组与1~2 mm 肩领组(P =0.003)、0~1 mm 肩领组与大于2 mm 肩领组(P =0.010)相比,在治疗成功率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1~2 mm 肩领组与大于2 mm 肩领组相比,则无统计学意义(P =0.76)。结论在残根颈部制备1 mm以上高度的牙本质肩领,可以显著提高残冠残根的治疗成功率。
-
BMP -2与 TNF -α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的比较分析
目的:通过 BMP -2及 TNF -α分别刺激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探讨 BMP -2及 TNF -α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不同作用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切取 Wistar(1周龄)大鼠颅骨并提取成骨细胞,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纯化、扩增并进行鉴定。采用 BMP -2及 TNF -α进行诱导,观察成骨细胞增殖,用利用 MTT 法检测其变化,利用 PNPP 偶氮法(4-硝基苯基磷酸二钠盐)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通过 ALP 染色和钙化的细胞实验均为阳性,证明体外培养扩增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熟成骨细胞的特征。采用 BMP -2及 TNF -α来诱导大鼠成骨细胞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增殖活性及 ALP 活性随 BMP -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随 TNF -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BMP-2转染后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都有所提高。而 TNF -α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BMP -2和 TNF -α分别起到促进和抑制作用。
-
Smart Clip 自锁托槽和传统托槽对正畸牙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自锁矫治器和传统矫治器对牙齿加力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从而比较两种类型托槽引起的牙周组织改建的情况。方法选择16例上颌前突需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患者,上牙列一侧使用自锁矫治器作为试验组,一侧使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作为对照组,对两侧尖牙加力后取不同时间点的龈沟液,检测其中 IL -1β和 PGE2水平,分析其变化与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结果在对尖牙加力后,龈沟液中 IL -1β和 PGE2水平均升高,均在加力后24 h 达到高值,各检测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龈沟液中 IL -1β和 PGE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矫治器在正畸牙移动的初期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无明显区别。
-
反式 Twin -block 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反式 Twin -block 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反式 Twin -block 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11例,并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侧貌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反式 Twin -block 矫治器能有效治疗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
关键词: 反式Twin-block 替牙期 安氏Ⅲ类错牙合 -
再生的牙周组织在正畸压应力下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改良的双相磷酸钙(bia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行犬牙周组织再生后,对再生的牙周组织施加正畸压应力,比较与健康牙周组织受力后破骨相关因子表达的异同,从而探讨牙周再生后进行正畸牙移动的可行性。方法取6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其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为1周组、2周组和4周组,每组2只犬,实验组于每只犬右上、左下象限第二前磨牙牙根的近中侧制造牙周缺损,并将体外培养的犬 BMSCs 与 BCP 的共培物植入缺损区,牙周再生20周后施加正畸力,以1.47 N 左右的力值拉第二前磨牙向近中方向移动;以自身为对照,另两象限交替作为牙周再生术后加力0周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加力1周、2周及4周后处死2只比格犬并取组织块。通过 Real -Time PCR 及 Western -Blot 印迹法检测破骨相关因子活化 T 细胞转化因子-1(NFATc-1)和组织蛋白酶 K(Cath -K)的表达。结果实验组 NFATc -1和 Cath -K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趋势一致:从0周到2周呈上升趋势,2周至4周下降,但仍高于0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再生的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趋势与正常牙周组织相似,应用改良的 BCP 用于牙周组织缺损的再生及再生后的正畸牙移动是可行的。
-
牙周支持治疗对维持基础治疗长期效果的作用
目的:观察牙周支持治疗对维持基础治疗长期效果的作用。方法对在口腔医院接受过牙周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接受支持治疗16例,未接受支持治疗14例(对照组)。牙周临床检查包括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比较初诊,6周复诊以及后一次复诊时的上诉各项临床检查指标。结果6周复查时两组的 PD 和BOP(+)位点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一次复诊时支持治疗组的 PD 为2.83 mm,BOP(+)位点百分比为15.49%,与初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的 PD 为3.51 mm,BOP(+)位点百分比为60.42%,与初诊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支持治疗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牙周炎症,但是其炎症控制的长期效果需要通过支持治疗来维持。
-
牙科粘结剂对纯钛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的牙科粘结剂对纯钛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用常用牙科粘结剂玻璃离子(GC)和聚羧酸锌水门汀(PC)粘结钛片,将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8周后,进行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检测。结果电化学阻抗谱显示 GC 组试件的阻抗弧明显小于其余两组,相同频率(中低频区)下的阻抗值小,相位角大值及所处频率范围也小。等效电路图拟合结果显示:GC 组电容值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 <0.05);阻抗值由小到大为:GC 组<PC 组<对照组(CC)(P <0.05)。极化曲线检测显示,各组极化电阻由小到大为:GC 组<PC 组<CC 组(P <0.05);GC 组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及自腐蚀电位的绝对值均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 <0.05)。结论玻璃离子粘结剂的使用会降低纯钛的耐腐蚀性能,聚羧酸锌粘结剂对纯钛耐腐蚀性能影响较小。
-
国内口腔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 Cyclin D1表达的 meta 分析
目的:探讨 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 Cyc-lin D1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终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组629例,口腔正常黏膜组227例;meta 分析结果:Cyclin D1在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69%,OR 值及95% CI 为20.51[12.50,33.66],P <0.00001;Cyclin D1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P <0.00001)、临床分期 T(P =0.01)均有相关性。结论Cyclin D1的表达与国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辅助性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