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县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流行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及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方法 分析安徽省枞阳县1979~2005年钉螺扩散与长江水位的关系,并对特大洪水溃堤的凤仪洲乡血吸虫病疫情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近27年枞阳县累计新增钉螺面积1 562hm2,其中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主要发生在长江高水位当年或之后的2~3年.凤仪洲溃堤后新增的钉螺面积未进一步扩大,但活螺密度、感染性钉螺密度和人与家畜的感染率较高.结论 洪涝灾害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疫情反复以及难以控制传播的重要原因.
-
2016年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报告并分析2016年全市血吸虫病监测数据.方法 根据《武汉市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全市开展常规监测,对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28个监测点,开展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以及野粪等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6年全市网络报告血吸虫病病例51例,均为慢性临床诊断病例;监测点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15 399人,血检阳性343人,粪检342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2.23%;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5 122人,血检阳性14人,粪检14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0.27%;监测点共检查家畜473头,粪检阳性0头.监测点调查钉螺面积2055.82 hm2,查出有螺面积975.47 hm2,无新发、复现钉螺面积,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呈稳中有降的低度流行态势,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需坚持开展低度流行区的血吸虫病监测巩固与防治工作.
-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弓形虫抗体ELISA试剂盒筛查献血者血清中IgM和IgG,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和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设计针对弓形虫B1基因的引物,从抗体阳性血液标本的白膜中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同时对搜集的双边抗-HCV阳性标本、抗-TP双边阳性且TPPA阳性标本以及合格血液标本进行PCR检测.结果 共计筛查420名献血者血清标本的弓形虫抗体,其中IgM阳性5例(1.19%),IgG阳性14例(3.33%),总抗体阳性率为4.52%.调查显示,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与弓形虫抗体感染均无显著相关性.19份弓形虫抗体阳性标本、50份抗-HCV阳性标本、52份抗-梅毒螺旋体和TPPA阳性标本、50份HBsAg阳性标本以及140例合格血液标本均未检测到弓形虫DNA.结论 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有一定的弓形虫感染率,对血液供应安全的影响还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调查和评估.
-
2013~2017年湖南省一犬伤多人事件分析
目的 分析湖南省一犬伤多人事件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处置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南省2013 ~2017年一犬伤多人事件的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3~2017年湖南省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49起,暴露人群413人,暴露人群伤口处置率99.76%、人用狂犬疫苗接种率99.27%、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90.56%;29只犬进行了犬脑采集,其中21只犬的犬脑检测为阳性,犬只带毒率为72.41%;采集伤人犬只脑组织标本40份,检出狂犬病毒核酸阳性34份,标本阳性率85%,犬只带毒率为72.41%,发病死亡2例.结论 一犬伤多人事件由于影响广、危害大,应高度重视一犬伤多人的处置,加强流浪犬管理,减少因一犬伤多人事件而带来的危害.
-
2015~2017年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原谱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 设立监测点,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耶尔森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病原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1123份腹泻患者标本,总阳性率为31.34%,病毒性病原检出高于细菌.细菌性病原检出以沙门菌为主,病毒则以轮状病毒A组和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为主.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老人的检测阳性率较高.不同地区的病原谱差别较大.结论 湖南省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中病毒占比高于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A组和诺如病毒GⅡ型是引起湖南省感染性腹泻主要的病原体.
-
1950~2016年内江市疟疾疫情及防治措施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和评价内江市疟疾防治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内江市及所辖县(市、区)1950~2016年疟疾防治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划分流行阶段,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内江市自2006年后未再发现本地疟疾病例.“两根治一预防、防蚊灭蚊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1961 ~1964年、1975 ~1977年两次疟疾大流行,发病率显著降低;1983年后采取以防治传染源为主和以防制传疟媒介和消灭传染源并重方案,巩固了防治成效;至1991年始,连续14年进入基本消灭期且呈持续下降态势,2005年以后采取定点清除传染源和以“1-3-7”策略为中心的防治措施,自2006年后未再发生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内江市在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2014~2016年铜陵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铜陵市2014 ~2016年度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肝功能(ALT)、手癣甲癣、肺部疾病、肠道致病菌等有碍从事本行业的疾病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布,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辖区范围内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预防性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有关传染病及相关疾病健康检查,然后动态分析各类疾病的感染情况.结果 2014~2016年食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率98.61%,对肝功能(ALT)、手癣甲癣、肺部疾病、肠道致病菌在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的进行统计,其平均检出率分别为0.84%、0.36%、0.08%、0.07%,其中肝功能(ALT)异常和手癣、甲癣是本辖区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主要感染病种.结论 本辖区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肝功能(ALT)和手癣、甲癣的检出率较高,其他肺部疾病和肠道致病菌检出率较低,建议今后加强肺部疾病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
关键词: 食品与公共卫生场所从业人员 健康体检 检出率 -
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状况及肝纤维化程度调查
目的 了解长春市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状况及HCV求医行为,评价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及其危险因素,为指导长春市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12月在长春市的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现场调查了133名吸毒人员,并对其进行采血来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被调查的吸毒人员共133人,平均为(36.980±9.365)岁;HCV抗体阳性患者共检出26人(19.5%);被调查吸毒人群知道丙肝的占36.8%;9.0%的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为注射、18.2%共用过针具、60.9%在过去一年偷吸过毒、36.1%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抗体阳性者接受丙肝治疗率低,未接受治疗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丙肝抗体阳性者中怀疑肝硬化(APRI>2)的共4人,占15.4%;民族、是否知晓非正规口腔治疗史是否可能感染丙肝、是否知道肝纤维化、是否知晓肥胖是否会加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是否饮酒的APRI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阳性患者中4(15.4%)人怀疑肝硬化.结论 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较重,且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高危行为情况有待改善,HCV阳性患者的纤维化程度相对较好.应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吸毒人群患丙肝的概率,提高治疗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日本血吸虫脂筏蛋白的重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脂筏蛋白(rSjFLOTILLIN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为模板扩增FLOTILLIN2基因片段,克隆至pET28a(+)质粒,经Xho Ⅰ和EcoRⅠ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再转化入E.coli BL21,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序列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重组质粒(pET28a-FLOTLLIN2)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插入片段序列与预期目的基因序列符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体外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rSjFLOTILLIN2)分子量大小为48 kD,其与预测的分子量大小一致.经Blast搜索比对发现,日本三角涡虫、白纹伊蚊、地中海果蝇、苜蓿切叶蜂等FLOTILLIN2序列与日本血吸虫FLOTILLIN2相似性高;将日本血吸虫和热带爪蟾、原鸡等15种不同物种来源的FLOTILLIN2编码蛋白进行比较,并构建FLOTILLIN2系统进化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与涡虫同为一支,遗传距离为接近.结论 日本血吸虫脂筏蛋白基因被成功克隆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2017年武汉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达标地区疫情评估
目的 对武汉市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 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市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 2012 ~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 361人,血检阳性数6 872人,共粪检6 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 ~ 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 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O,现场调查2 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 2017年武汉市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
两种检测方法在间日疟和卵形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疟原虫镜检和巢式PCR检测间日疟和卵形疟效果.方法 收集2012~2016年输入性间日疟和卵形疟病例血样,巢式PCR检测疟原虫ssRNA基因,并与显微镜检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显微镜检和巢式PCR检测71份血样,间日疟、卵形疟、混合感染分别占74.6%、25.4%、0%和63.4%、29.6%、7%,符合率为81.7%;亚洲23份血样,镜检与巢式PCR均为间日疟,符合率为100%,巢式PCR检测非洲血样48份,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分别占45.8%、43.8%和10.4%,镜检与巢式PCR符合率为72.9%;巢式PCR检测26份卵形疟,经典curtisi、变种waIIikeri和混合感染分别占80.8%、11.5%和7.7%,检出变种waIIikeri总数占卵形疟19.2%.结论 巢式PCR检测疟原虫虫种鉴别优于传统镜检法,可提高疟疾病例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