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终身献教育 热血铸人梯——祝贺赵荣瑞教授七十寿辰

吴博威

摘要: 赵荣瑞教授于1931年3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满族人。1956 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疗 系,同年考取北京医学院生理学副博士研究生,师从刘曾复教授。毕业后于1959年被分配到 山西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历任山西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山西 医学 院基础部主任。曾任美国南卡大学生理学系访问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心血管免疫学 学 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Immunology,ISCI)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山 西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血液、心脏、呼吸和肾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 生 理科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编委、《实用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先后多次获得山西医学院先进工作者、山西省优秀科 技工 作者、山西省优秀专家,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山西医科大学名师称号 。 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25人;在国家级杂志和国外杂志发表论文102篇;参编 、主编、译著的科学综述、译著与著作27部;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著作奖2项。曾主持召开过国际学术 会议,先后多次受邀在国际、全国学术会议上做专题发言。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终身教授、山西医科大学循环生理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赵荣瑞教授是一位具有崇高声望的生理学教育工作者,在其44年的教学生涯中,怀着对发展 中国生理学教育事业的坚强信念,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早在60年代初,先后参加了教学 参考书《临床生理学诊断方法》、《普通电生理学》、《基础人类生理学》等的编译工作。 文革后70年代至80年代,为了克服教材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赵荣瑞教授研读了国外 新版生理学著作、浏览了70年代国外生理学专业杂志,分析研究了国际上生理学发展现 状和趋势,自编和参编了《人体生理学复习题》、《心电图的电生理学基础》、《医学生理 学基础分册》、《生理学方法技术》等9部专著。这些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反映了当时国内外 生理学研究的某些新成就,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研究方法。不仅为在校学生选作教学参考 资料,还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教师的再学习及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数十年来 ,赵荣瑞教授一直亲临教学第一线。他授课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他儒雅 的风度,不仅展示了他的讲课艺术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展示了生理学的魅力。美国乔治亚 州亚特兰大市爱默蕾大学心脏研究中心的赵志青教授曾这样评价他的启蒙老师:“在大学 期 间,是赵先生那独特的授课方式,使我对生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次听先生讲课,不仅 是学习和提高的极好机会,更是一次淋漓尽致的艺术享受。他授课组织严密,优美的板书技 巧以及井然有序的逻辑思维,倾倒了无数的听众。”赵荣瑞教授还非常热心于教学改革,于 1989年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他的弟子也在山西省首届高校 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杨涛;乔振华;王宏伟;朱镭;张丽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4~6周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进行巩固化疗.在诱导化疗结束时,巩固化疗第12、24、36周,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以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MRD.结果初诊时FCM检测33例患者骨髓均有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在诱导化疗结束时,巩固化疗第12、24、36周,FCM检测MRD检出率分别为42%、31%、16.7%、12.5%.在按年龄(以18岁为界)、性别、初发病时白细胞计数(50×109/L为界)、PH染色体、My表达、CNSL等因素分别分组中,各个时间段MRD的检出率均无差别.MRD阳性及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P<0.10)为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①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可作为免疫学标志用FCM方法检测MRD5、MRD与临床复发高度相关.4、MRD可能与ALL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 TRAIL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彭慧霞;曲群;尉春艳

    目的 检测TRAIL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DR5、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DR5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显著低于CIN组(80.00%)和宫颈癌组(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90.00%和97.6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5、DcR1的阳性表达率与官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DR5和DcR1在宫颈癌中均为高表达,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 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左心室破裂

    作者:张顺业;郭林静;任丽;杨新卫

    目的报道201例二尖瓣替换(MVR)术后并发2例左心室破裂(LVR)的体会.方法全组MVR 201例,单纯MVR 161例,双瓣置换40例.MVR缝合方法:间断缝合180例,连续缝合21例.侧倾碟瓣(国产)163例,双叶瓣(Medicarbo)38例,术后并LVR 2例.结果 2例LVR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MVR术后并发LVR是一种少见而凶险的临床合并症.常见原因包括:过度剥离切除后叶基部的钙化组织、人工瓣过大、坐瓣后过度抬高心尖、乳头肌切除过多,术后高血压,固定人工瓣的缝线对合分布不均匀及缝线跨距过大等.

  • 用干扰素佐治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泽

    目的观察干扰素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6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 5~10万U/(kg·d)肌注,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其退热、咳喘减轻、啰音吸收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干扰素是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 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CD14表达情况及其作用

    作者:孙支唐;杜彦辉;李光来

    目的了解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脑脊液CD14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33例(VEM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包括化脓性脑炎和结核性脑炎)20例(BM组),对照1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脑脊液sCD14和外周血白细胞mCD14.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及治疗前后的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组、VEM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白细胞CD¨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M组、VEM组血浆sCD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sCD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BM组显著高于VEM组(P<0.05);部分病人治疗前CD14阳性细胞率(%)、CD14相对荧光强度、脑脊液sCD14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BM、VEM患者外周血、脑脊液CD14高表达,CD14参与了其炎性免疫反应;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CD14参与作用的程度不同,CD14是预示疾病转归的指标.

  • 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

    作者:孙旭霞

    对10 例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发生于肾病综合征病程中任何阶段;②以少尿型为主;③肾功能好转与尿蛋白减轻相继出现,肾功能恢复较蛋白消失为早;④采取扩容,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合剂等综合治疗,多数病儿肾功能可好转.

  • 镍铬金属烤瓷冠镀金后龈缘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文晋;严丽英;金慧兰;李瑛;安颖

    目的 与镍铬金属烤瓷冠对照比较,分析镍铬金属烤瓷冠镀金处理后龈缘变色与牙龈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病人128例254修复单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4例148修复单位为镀金镍铬金属烤瓷冠,对照组44例106修复单位为镍铬金属烤瓷冠.修复后1个月和1年后复诊,观察烤瓷冠的龈缘变色与牙龈健康情况.结果 两组烤瓷冠黏固后均出现龈缘变色,1个月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烤瓷冠在牙龈健康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铬金属烤瓷冠镀金后能有效预防龈缘变色,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 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21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志宏;郭晋政;曲效琴

    目的了解精神药物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2 645例住院病人,选取既往体健、精神药物治疗前无癫痫发作史、脑电图正常者进行分析.结果精神药物引起癫痫者占1.7‰,85.7%在治疗半月内发作.结论精神药物可以引起癫痫发作,如处理得当,发作均可满意控制.

  • 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联合应用对正畸保持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学玲;麻晓兰;宫琳;孟宪敏;沈娜

    目的:通过比较正畸矫治完成后两种保持方式在保持效果、牙周健康两方面的异同,评价联合应用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后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组日间戴用压膜保持器,夜间戴用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压膜组全天均戴用压膜保持器。两组患者在拆除固定矫治器当天及戴用保持器12个月取记存模型对比研究,评价保持效果;在戴用保持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查记录牙周指数,评价牙周健康状况,比较两种保持方式效果的异同。结果反映保持效果的各指标在保持器戴用12个月后,两组间未见到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牙周健康状况的指标中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在保持器戴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牙石指数在保持器戴用12个月时联合组低于压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压膜保持器均可达到良好的保持效果;在牙周健康方面,联合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较压膜组小,但两组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牙龈炎症。

  • 超声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因分类的诊断价值

    作者:武建中;梁良;王晓红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经临床、下肢静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病因的浅静脉曲张有其不同的声像图特点,原发者表现为单纯的浅静脉迂曲扩张,继发者还可见深静脉病变的异常表现.46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中,19例为单纯浅静脉曲张,14例为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1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例为损伤性动静脉瘘,1例为盆腔肿瘤.结论 超声对下肢浅静脉曲张及其病因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