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侵袭、转移的亚临床研究
摘要: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肿瘤(neoplasm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一类疾病.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两种性质,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寻找有价值的可以预测转移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生物学指标,就成了肿瘤研究的热点.
-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4~6周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进行巩固化疗.在诱导化疗结束时,巩固化疗第12、24、36周,应用流式细胞仪(FCM)以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MRD.结果初诊时FCM检测33例患者骨髓均有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在诱导化疗结束时,巩固化疗第12、24、36周,FCM检测MRD检出率分别为42%、31%、16.7%、12.5%.在按年龄(以18岁为界)、性别、初发病时白细胞计数(50×109/L为界)、PH染色体、My表达、CNSL等因素分别分组中,各个时间段MRD的检出率均无差别.MRD阳性及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P<0.10)为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①淋巴细胞分化抗原可作为免疫学标志用FCM方法检测MRD5、MRD与临床复发高度相关.4、MRD可能与ALL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
TRAIL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TRAIL受体DR5、DcR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DR5、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DR5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0%,显著低于CIN组(80.00%)和宫颈癌组(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DcR1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90.00%和97.6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5、DcR1的阳性表达率与官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DR5和DcR1在宫颈癌中均为高表达,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关键词: 子宫颈癌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DR5 DcR1 -
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左心室破裂
目的报道201例二尖瓣替换(MVR)术后并发2例左心室破裂(LVR)的体会.方法全组MVR 201例,单纯MVR 161例,双瓣置换40例.MVR缝合方法:间断缝合180例,连续缝合21例.侧倾碟瓣(国产)163例,双叶瓣(Medicarbo)38例,术后并LVR 2例.结果 2例LVR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MVR术后并发LVR是一种少见而凶险的临床合并症.常见原因包括:过度剥离切除后叶基部的钙化组织、人工瓣过大、坐瓣后过度抬高心尖、乳头肌切除过多,术后高血压,固定人工瓣的缝线对合分布不均匀及缝线跨距过大等.
-
用干扰素佐治喘憋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干扰素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6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 5~10万U/(kg·d)肌注,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其退热、咳喘减轻、啰音吸收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干扰素是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
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CD14表达情况及其作用
目的了解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外周血、脑脊液CD14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33例(VEM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包括化脓性脑炎和结核性脑炎)20例(BM组),对照1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浆、脑脊液sCD14和外周血白细胞mCD14.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及治疗前后的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组、VEM组外周血白细胞表面mCD14相对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白细胞CD¨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M组、VEM组血浆sCD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脊液sCD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BM组显著高于VEM组(P<0.05);部分病人治疗前CD14阳性细胞率(%)、CD14相对荧光强度、脑脊液sCD14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BM、VEM患者外周血、脑脊液CD14高表达,CD14参与了其炎性免疫反应;不同病原体引起的颅内感染,CD14参与作用的程度不同,CD14是预示疾病转归的指标.
-
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
对10 例小儿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发生于肾病综合征病程中任何阶段;②以少尿型为主;③肾功能好转与尿蛋白减轻相继出现,肾功能恢复较蛋白消失为早;④采取扩容,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合剂等综合治疗,多数病儿肾功能可好转.
-
镍铬金属烤瓷冠镀金后龈缘修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与镍铬金属烤瓷冠对照比较,分析镍铬金属烤瓷冠镀金处理后龈缘变色与牙龈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门诊病人128例254修复单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4例148修复单位为镀金镍铬金属烤瓷冠,对照组44例106修复单位为镍铬金属烤瓷冠.修复后1个月和1年后复诊,观察烤瓷冠的龈缘变色与牙龈健康情况.结果 两组烤瓷冠黏固后均出现龈缘变色,1个月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烤瓷冠在牙龈健康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镍铬金属烤瓷冠镀金后能有效预防龈缘变色,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
精神药物致癫痫发作21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药物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了12 645例住院病人,选取既往体健、精神药物治疗前无癫痫发作史、脑电图正常者进行分析.结果精神药物引起癫痫者占1.7‰,85.7%在治疗半月内发作.结论精神药物可以引起癫痫发作,如处理得当,发作均可满意控制.
-
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联合应用对正畸保持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正畸矫治完成后两种保持方式在保持效果、牙周健康两方面的异同,评价联合应用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后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组日间戴用压膜保持器,夜间戴用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压膜组全天均戴用压膜保持器。两组患者在拆除固定矫治器当天及戴用保持器12个月取记存模型对比研究,评价保持效果;在戴用保持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查记录牙周指数,评价牙周健康状况,比较两种保持方式效果的异同。结果反映保持效果的各指标在保持器戴用12个月后,两组间未见到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牙周健康状况的指标中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在保持器戴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牙石指数在保持器戴用12个月时联合组低于压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压膜保持器均可达到良好的保持效果;在牙周健康方面,联合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较压膜组小,但两组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牙龈炎症。
-
超声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因分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下肢浅静脉曲张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经临床、下肢静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病因的浅静脉曲张有其不同的声像图特点,原发者表现为单纯的浅静脉迂曲扩张,继发者还可见深静脉病变的异常表现.46例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中,19例为单纯浅静脉曲张,14例为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1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例为损伤性动静脉瘘,1例为盆腔肿瘤.结论 超声对下肢浅静脉曲张及其病因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