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汶川地震后60个月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丽娜;段亚妮;吕少博;杜君;刘桂玲;张郢;罗红格;赵阳;崔向军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60个月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3年8—10月,在唐山地区选取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灾志愿者200例,均在地震后3个月接受过替代性创伤问卷(VT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并与其地震后60个月的数据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地震后60个月4例(2.0%)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总分超过理论中值。200例救灾志愿者地震后60个月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生理反应得分及 VTS 总分低于地震后3个月,行为反应得分高于地震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于地震后3个月,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地震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VTS 总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P ﹤0.05),而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呈负相关(P ﹤0.05)。消极应对是地震后60个月救灾志愿者替代性创伤的影响因素(Y =108.758-1.080×消极应对得分,P ﹤0.05)。结论救灾志愿者在地震后60个月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创伤,但与地震后3个月相比,替代性创伤程度降低。同时其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次数越少,产生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