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曙红Y的新配制方法在HE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孙廷谊;孔令非

    苏木精-曙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技术是用苏木精着染细胞核后再用曙红复染细胞浆和各种细胞外物质的病理技术.它具有染色迅速、经济、易掌握的优点,是医学领域中经久不衰的技术之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曙红不易上色或者上色后易脱色是常遇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笔者用曙红Y的新的配制方法来提高胞浆染色速度、不脱色,取得满意的效果.

  • 新苏木精配法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孙廷谊;孔令非

    目的解决苏木精的过度氧化而导致染色力很快减弱甚至消失的问题.方法减少氧化剂的加入量,用柠檬酸代替冰乙酸,添加甘油.结果苏木精的配制成功率高、着色力强、使用寿命长.结论苏木精的新配制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可靠,易于推广应用.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蔡晓雯;洪四妹

    目的 加强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皆在规范病理技术的管理,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制片质量,消除避免因技术工作的不足造成后的病理诊断困难;同时也健全了病理档案管理.方法 制定病理技术工作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从病理组织的接收到HE切片完成及病理组织的文字资料与非文字资料的归档管理都必须制定核查、签收制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结果 病理组织接收查对制度、试剂准入制度、试剂更换制度、组织蜡块、HE切片交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HE切片优质率达标的制定与完善,保证了技术工作的质量与安全.结论 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严格执行之后,明显地改善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消除了隐患,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技术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为病理诊断工作提供了高质量的HE切片,同时也规范了病理资料档案的管理.为医院的建设、科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探讨

    作者:谢寿城

    病理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后诊断,具有权威性,在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制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病理医生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病理技术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不仅对相关科室,甚至对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为探讨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从登记、编号、取材、固定、包理、制片等全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注意点,加强各环节规范化操作,及具体规范质量标准,提高病理科工作的高质、高效和标准化,促进病理科的整体发展,提高病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病理技术 质量控制
  • 病理制片质量控制的常见差错及应对措施

    作者:刘宪军

    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需要进行病理诊断,同时病理诊断也是尸体解剖、司法鉴定具权威的手段,因此,病理诊断被冠以金色招牌,而组织制片的质量又是临床病理诊断和司法病理诊断的基础,临床病理医生及司法鉴定专家极其重视组织切片的质量,一组优秀的切片可以准确完整地反映疾病的病情、性质、预后并可为司法鉴定提供证据,因此质量好的病理切片是临床诊断及司法鉴定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总结分析常规病理制片中常易出现的问题,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加以探讨,以期不断提高切片质量,从而保证准确、完整的临床病理诊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董志广

    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问题,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的住院患者的肝、肾组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传统切片,观察组行质量控制后切片,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制片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制片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免疫组化病理技术的综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病理技术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并实施相应解决对策,以尽量提高制片质量.

  • 定量病理技术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侯建丽;李彪;于兴芳

    目的:探讨定量病理技术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定量病理技术联合DNA-Feulgen染色方法检测,并结合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DNA指数,核周长以及核大直径与小直径是影响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结论:定量病理技术是治疗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

  • 浅谈HE染色方法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小梅

    目的:对HE染色方法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4000例接受HE染色病理诊断的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标本经过HE染色检查,满意率为98.72%,不满意率为1.28%,满意的切片数比不满意的切片数多,临床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的样本中,因染色不均匀导致切片染色结果不满意的共有41.18%;其实为切片染色不清晰、染色中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受到污染、染色困难等所导致的不满意切片。结论病理诊断使用HE染色的使用价值非常高,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特别的注意,需要规范合理的操作才能够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 信息系统在病理科技术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弘

    病理技术是病理科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病理科诊断与研究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各相应技术的支持,病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无疑提高了病理技术工作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对病理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 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标本的制作与体会

    作者:王晓鸿;林宇静;郑燕璇;易先平

    通过肾穿组织病理检查(肾活检),可以明确某些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及类型,为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病理切片与染色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诊断.因此,进一步提高肾活检标本的切片与染色制作技术至关重要.8年来笔者通过对肾活检病理技术的不断学习探索、改进,总结出以下的方法和体会,与同行交流.

  • 新脱蜡方法和胶片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作者:薛晓冬;王尧;于秀冰;胡平

    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组织切片,特别是经酶消化后的切片,长时间浸泡在水溶性试剂内多次振荡冲洗,与玻片粘附性降低,常造成脱片.

    关键词: 免疫组化 病理技术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研究

    作者:高颖;吕艳萍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医院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对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强化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对HE切片制作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并建立相应的病理资料档案,比较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通过对病理技术进行严格的管理后,我院的病理技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管理前后的制片失败率以及错漏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理技术进行管理时,通过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措施以及制度后,病理技术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病理切片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也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在对医院的病理技术进行管理时,必须注意本研究所提到的相关问题。

  • 抗体的回收利用

    作者:何青莲

    免疫组化技术是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常用、普及、快速、准确的辅助诊断方法. 但在工作中抗体都是一次性使用的, 目前免疫组化试剂对我国来说价格比较昂贵, 对贫困地区尤其如此,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病理技术的发展. 如果把它回收利用, 就既能节约资源又能更好地帮助病理工作的开展. 在长期工作中, 笔者找到了一种回收利用抗体的方法, 现介绍如下.

  • 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

    作者:范玲丽

    随着现代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病理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已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取代了人工染色及人工封片,我科近年来引进德国 Leica 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制片质量,减少失误。经过几年使用略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 PDCA循环在病理技术质控中的应用

    作者:赵剑萍;高冬明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病理技术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对病理科技术室规章制度、病理技术人员、标本收集、危化品管理、档案资料进行质控管理和质量改进,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病理技术工作质量有无改善.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病理技术各项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病理技术质控中能有效提高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

  •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罗添友

    目的:研讨在病理技术中应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方法和效果.方法:在送检的病理组织中,均分为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和二甲苯两组对比,各组制片均600张,对比两组制片结果优良差.结果:经过整体资料对比,两组试剂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组试剂在医学上实施病理技术工作中的效果相近,操作中采用的试剂可根据实际状况使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和二甲苯.

  • 病理技术中常规制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作者:陈岚;田燕晓;刘一靖;石克;孙硕彤

    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常规制片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12月的685份病理资料.对其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过改进提高质量控制后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在这685例常规标本中,在申请单的接收和填写上,95例有漏填等现象;标本的预处理上有34例没按要求操作,造成标本的固定不良;常规制片中问题较多,335例标本因技术工作中疏忽及不够细致造成切片质量不佳.通过人员培训及提高质控要求,85例申请单、32例标本预处理及310例常规制片状况已达质控要求.结论:通过对病理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质量控制等措施,大大改善了目前存在的多种问题,对科室的管理及发展意义非凡.

    关键词: 病理技术 常规制片
  • 无醛固定液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颖;吕艳萍

    目的 分析病理技术中无醛固定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临床送检的组织活体标本61例进行研究,每种组织分别取2块,采用甲醛固定液和GS无醛固定液固定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果 采用传统甲醛固定液固定的一组,液面较浑浊,且组织上浮,而采用GS无醛固定液固定的一组,液面清亮,组织沉底,且变硬、变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示,无醛固定液的标本组织细胞抗原性保存较好,背景清晰,且阳性结果定位较准确.结论 无醛固定液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与甲醛固定液基本一致,在某些组织中还优于甲醛固定液,同时固定有效时间要长于甲醛固定液,因此在病理检查中可用无醛固定液代替甲醛固定液.

  • 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研究

    作者:李蕴霞

    目的 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方法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的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和相关规章制度采取严格管理,强化病理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规范化HE切片制作的相关要求,建立相关的病理技术资料,并对管理前后临床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病理技术质量管理后,我院临床病理技术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管理前后病理制片过程中的错漏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采取严格管理,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及其处理措施,不仅能明显提高病理技术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病理切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院病理诊断的正确性.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丽娥

    目的 探讨并分析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病理科的全部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笔记,将总结记录的结果汇总到一起探讨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办法.结果 病理科在申请单和病理标本接收、HE切片制备、病理资料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 如果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工作人员没有积极负责的态度,病理技术质量控制非常容易出现问题,为此我们要加以重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184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