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80例膀胱癌行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护理

    作者:王俊

    目的:总结380例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8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妥善管理各类管道,预防和治疗新膀胱吻合口尿漏,饮食护理,术后早期进行新膀胱康复训练,减少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果:住院期间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死亡,且无一例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无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5例患者依从性欠佳,22例患者所致尿漏,36例患者因排尿可控差所致尿失禁。结论:优质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可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原位回肠与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10年资料回顾

    作者:詹辉;王剑松;徐鸿毅;石永福;左毅刚;杨德林;王超

    背景:长期随访结果发现,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方法可致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障碍,另外回肠位置较高,必须有较长的系膜方可使膀胱位于盆腔且与尿道吻合处的张力不致过高.而乙状结肠位置靠近尿道,且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具有对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代谢影响较小,分泌黏液较少等特点.目的:采用长期随访形式比较膀胱癌患者采用回肠和乙状结肠再造膀胱的优劣.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对象:选择1995-01/2005-03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膀胱癌患者164例.行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96例(回肠组),男74例,女22例,年龄43~74岁;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68例(乙状结肠组),男64例,女4例,年龄51~7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膀胱全切后,距回盲瓣15~20 cm处截取40~60 cm长带蒂回肠袢制作储尿囊,双侧输尿管吻合于两端预留肠管,储尿囊低部与尿道残端吻合.②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膀胱全切后,截取30~40 cm长带蒂乙状结肠制作储尿囊.双侧输尿管同上法吻合于近端预留肠管.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留置单J管及尿管时间.以定期复诊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控尿排尿能力、尿动力学分析结果以及术后早期与晚期膀胱相关并发症.结果:164例患者失访12例(7.3%).回肠组平均随访46个月,乙状结肠组为42个月.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相近(P >0.05),原位回肠尿流改道组手术耗时较长,术后恢复较慢,新膀胱容量较大(t =2.56~3.08,P < 0.05~0.01).原位回肠尿流改道组术后早期及晚期膀胱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29.2%,均高于乙状结肠组(9%,16%),其中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 5.426,P < 0.05).结论: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耗时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管理现状

    作者:李丹娜;王剑松;王海峰;杨倩蓉;王留芳;杨娇(综述);杨明莹(审校)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加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sion,UD)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佳治疗方法[1-2],目前尿流改道术主要有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尿流改道术3种[3]。原位尿流改道术是通过截取患者自身肠段制作与原膀胱形态、功能相似的“新膀胱”,使尿液经过肠管通道排泄至体外,从而使患者获得接近生理性排尿的手术方式。与其他传统尿流改道术相比,功能良好的原位新膀胱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生理排尿形态和泌尿系功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4],成为全球一些大型医疗中心常用的尿流改道方法[5]。膀胱全切加原位尿流改道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可靠,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研究发现,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并原位新膀胱术的患者中15%~30%出现术后并发症[6]。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正确、有效的术后管理能够有效预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佳手术效果。

  •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术前危险因素

    作者:李丹娜;杨明莹;王俊;王留芳;吴光柳;王会笑;陈奖国;姚呈;黄应龙

    目的 探讨影响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关键术前因素,为尽早开展有效干预,预防术后生命质量下降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患者人口学资料、术前生理指标和基础生命质量,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寻影响术后3个月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 体质指数异常(BMI≤18.5或BMI≥23.9)和术前合并症评分CCI≥3分是术后3个月生命质量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9,95%CI:1.03~1.17,P=0.011;OR=1.62,95%CI:0.48~0.92,P=0.017).在不考虑其它情况的条件下,是否合并糖尿病、COPD和肾病患者生命质量下降发生率并无明显区别.结论 关注患者术前基础情况,在整合可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精准有效的、多学科领域协调合作的、贯穿治疗康复全过程的个性化护理管理方案对预防生命质量下降、促进整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中控尿技术的应用(附39例报告)

    作者:詹辉;王剑松;徐鸿毅;左毅刚;石永福;王超;杨德林;李炯明;李泽惠

    目的 探讨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中控尿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对39例女性膀胱癌患者实施原位尿流改道术,术中注意保护尿道外括约肌、尿道括约肌支配神经及盆底支持结构,同时尽量保留阴道前壁及一定长度的后尿道并构建一低压去管化肠代膀胱,术后观察患者的控尿排尿情况,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39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日间控尿率92%(36/39),夜间控尿率85%(33/39),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女性原位尿流改道术中综合应用相应控尿技术可使患者在术后获得满意的控尿排尿能力.

  • 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腔内治疗(附9例报告)

    作者:石鑫;李炯明;刘建和;陈戬;闫永吉;姜永明;张劲松;张海燕;王光

    目的:探讨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2月~2012年7月,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金属导丝引导的输尿管镜取石术,对9例男性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7例在顺行置入金属导丝的引导下完成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另外2例因结石嵌顿,放置导丝在输尿管软镜的辅助下完成取石术.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KUB、IVU及CT检查显示,结石排净,肾脏积水明显改善.结论:经皮肾穿刺、顺行导丝引导下的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性小、住院时间短,为原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