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三丙烯微球对豚鼠子宫肌瘤模型行子宫动脉栓塞的实验

    作者:谭国胜;杨建勇;郭文波;向贤宏;范惠双;侯昌龙

    背景: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对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基础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系统尚不完善.应用新型栓塞剂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操作的相关文献报道作者尚未查到.目的:实验设计了以三丙烯微球进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子宫动脉栓塞的可行性验证.方法:30只成年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组;盆腔动脉铸型组10只,用于行盆腔血管铸型术,了解雌性豚鼠子宫动脉起源、行程、长度、直径及分支等解剖学特征;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应用雌孕激素联合法诱导子宫肌瘤模型建立,并行双侧子宫动脉微球栓塞的技术研究及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双侧子宫动脉主干由髂内动脉发出,主干和弓状支的血管直径分别为(O.350±0.022)mm及(0.160±0.012)mm.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20只豚鼠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40~120μm及100~300 μm三丙烯微球的用量分别为(0.040±0.005)mL和(0.017±o.002)mL.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组肌瘤成模率达75%.病理切片可见子宫动脉弓状支、浆膜下二级分支及部分三级分支动脉内均有栓塞微球存在.子宫肌层增厚,肌瘤结节处细胞呈栅栏状或编织状排列.栓塞后肌瘤缺血坏死明显,子宫肌层及内膜无缺血坏死病理改变.说明应用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肌瘤模型动脉栓塞术具有可行性,栓塞效果良好.

  • 叶酸受体靶向星形聚己内酯纳米胶束的制备和性质

    作者:涂松;李文龙;陈元维;罗祥林

    背景:近年来,在药物载体材料领域,两亲性星形聚合物的自组装胶束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叶酸官能团作为肿瘤靶向基团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药物载体,显示出了良好的靶向效应.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末端接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StarPCL-FA)材料胶束,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为其在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基本依据.方法: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StarPCL-FA的胶束溶液.动态光散射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胶束的粒径和表面形貌;考察稀释对胶束粒径的影响及水中胶束粒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芘荧光探针技术测定共聚物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用β-胡萝卜素作为模型药物对胶束载药量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成功制备了星形聚合物StarPCL-FA胶束,胶束的粒径为纳米级,临界胶束质量浓度值较低,胶束对稀释较为稳定,且能在37℃的水中较长时间稳定存在,但随着时间延长,出现粒径轻微增大现象,说明胶束在水中能够稳定存在且对稀释的稳定性较好,这对于其在注入人体时避免药物的暴释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用β-胡萝卜素作为模型药物对胶束载药量研究表明其载药量为3.0%~4.0%.说明胶束对β-胡萝卜素有包载能力,但其载药能力还有待提高.

  • 表柔比星壳聚糖微球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小鼠肝移植瘤

    作者:杨静;江森明;曹漫明;丁为民;胡喜钢;孟辉;王泽新

    背景: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较低,肝癌的局部治疗成为重要手段.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能达到原位灭活的目的,但不能彻底杀灭瘤细胞.缓释剂型化疗药物可形成局部较高药物浓度及发挥较持久作用,目前已多被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目的:观察负载表柔比星的壳聚糖微球联合微波消融局部治疗荷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采用W/O型乳化-固化法制各表柔比星-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微球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累积释放率.将24只H22皮下肝癌荷瘤小鼠分成4组,各组皮下肝癌肿瘤分给予以下治疗:单纯微波治疗;微波治疗后第2天给予瘤内注射生理盐水;微波治疗后给予瘤内注射表柔比星;微波治疗后联合瘤内注射载药微球,监测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变化并计算抑瘤率.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105 μm,粒径大小较一致,包封率约为80%,载药率约为11%,2周的累积缓释率为84%.微波联合瘤内注射生理盐水、表柔比星、载药微球的抑瘤率分别为8%,20%,47%.表明壳聚糖微球是一种有效的表柔比星局部缓释剂型,联合微波消融治疗有较强的抑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