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作者:胡波;杨述华;肖德明;王大平;关弘;杨欣建

    背景:血管内皮牛长因子能促进血管内皮牛长和血管牛成,但其半衰期短,代谢降解快,不能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牛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行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12/2007-ll在深圳市药检所实验室及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件新西兰大白兔60只.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孔隙直径100-250 ìm.孔隙率为90%,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与纤维蛋白原混合液均匀黏附丁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各孔道支架表面,再利用凝血酶原吸附在外层,形成一层膜状结构,包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使其维持蛋白活件并达到缓释目的.方法:建立兔单侧桡骨1 cm缺损动物模型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每组20只.骨缺损处分别植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周分别行X射线、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人工骨早期血管化及成骨情况.结果:6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各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组X射线和组织学评价骨形成情况均高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羟基磷灰石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均可见新骨形成,前者早期血管化更明显,新骨形成更快,量更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促进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早期血管化,能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