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变化与颈动脉血管内膜增生的关系

    作者:姜昕;董少红;廖玉华;刘华东

    目的:新生内膜异常增殖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但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核因子κ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7-01/05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350 g 左右.②实验方法:将大鼠一侧颈动脉行球囊损伤术作为实验组,另一侧颈动脉作为对照组,分别在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6 h,3,7,14,28 d 后麻醉并处死大鼠,留取两侧颈总动脉标本.③实验评估:应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内膜增生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同时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测定核因子κB的活性.结果:纳入大鼠36只,因造模失败和死亡排除6只,进入结果分析30只.①球囊损伤后,内膜面积在7,14,28 d 逐渐增厚,内膜/中层比率增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两组的中膜面积无明显变化.血管重塑指数在损伤后6 h 大,之后不断减小.②核因子κB在对照组几乎不表达.而球囊损伤后6 h 即可见核因子κB表达,并于14 d 达高峰,28 d 仍有较强表达.实验组核因子κB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核因子κB被迅速激活并持续增加,可能是内膜增生、血管重塑的重要机制之一.

  • 上调HIF -1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

    作者:姜大春;唐旭东;张志清;尹刚;虞慎也;吴鹏;石国芹

    目的 探讨上调缺氧诱导因子 - 1(HIF - 1)对大鼠球囊损伤后颈动脉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L - Mim组.模型组和L - Mim组均采用1.5F球囊导管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于术后第1 d开始,L - Mim组给予含羞草素10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干预14 d后,取颈动脉损伤段,检测乙酰胆碱和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张反应.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显著受损,大舒张反应显著降低(P<0.01),而L - Mim组大舒张反应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3组血管对硝酸甘油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L - Mim上调HIF - 1可部分对抗球囊损伤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