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当前鼻美容整形的几点思考

    作者:高建华;查选平

    鼻是面部正中突出的器官,其外形对人的容貌有较大影响,所以鼻外形有缺陷的患者非常渴望修复与改善,因此鼻美容整形一直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鼻整形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古印度Sushruta应用面颊部皮瓣进行鼻再造,至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1].

  • 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移位修复鼻尖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作者:纪荣明;熊绍虎;李玉泉;李军辉;刘芳;林宁;蒋尔鹏

    目的: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修复鼻尖部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动脉内注红色乳胶的头颈部标本,解剖双侧面动脉发出至口角外上方、颧弓下方颊区内的直接皮支,测量皮支的外径、长度.将两侧口角连线的延长线定义为横线,眶上孔和颏孔中点连线定义为垂线,分别测量皮支起点与两者间的距离,以此定位皮支起点的体表投影.1例铸型标本以观察面动脉直接皮支的起点和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情况.结果:面动脉发出上唇动脉后,由其后壁向上发出1支至颊部的皮动脉,出现率86.7%.皮支起始处外径为(0.98±0.20)mm,长度为(1.40±0.54)cm.皮支起点的投影位于横线上方者占76%,与横线的垂直距离为(0.65±0.22)cm;皮支起点的投影均位于垂线外侧,与垂线的水平距离为(2.64±0.82)cm.结论:带血管蒂面颊部皮瓣转移经临床证实是修复或再造鼻尖部缺损的良好供区.

  • 面颊部血管瘤切除修复一例

    作者:游晓波;傅荣

    目的 总结应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颊部血管瘤切除后较大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颊部扩张皮瓣及局部岛状皮瓣修复面颊部血管瘤切除后缺损1例,男,45岁; 血管瘤大小10 cm×6 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组织扩张器植入术,二期行血管瘤切除、颊部旋转皮瓣和局部岛状皮瓣移位修复缺损创面. 结果 患者伤口Ⅰ期愈合,面部表情活动正常.1年后随访,血管瘤无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获得良好的治疗和美容效果. 结论 颊部扩张皮瓣皮肤组织量充足,手术切口与颜面部美容单位边界一致,适宜于面颊部较大创面的修复.

  • 扩张额部及颊部皮瓣修复眼颧部蓝痣一例报告

    作者:邹翀;王佳琦;王太玲

    蓝痣是一种罕见的的黑素细胞增生引起的皮肤损害[1],临床较少见,我科于2011年7月收治一名眼颧部蓝痣患者,应用扩张额部及颊部皮瓣修复切除蓝痣后遗留创面,取得良好效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蓝痣,现报道如下.

  • 皮肤移植的发展历史

    作者:郑少萍;郭树忠

    皮肤移植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整形重建外科技艺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颇为惊人的序幕,是整形外科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整形外科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皮肤移植发展的国外历史做了简短回顾。为新一代医生的继续努力提供借鉴。1.皮肤移植的起源 相传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对犯人的惩罚是割鼻,那时就可用皮肤移植修复缺损的鼻子、耳朵、嘴唇等。手术是由印度Brahmin Koomes Caste和Tilemaker家族执行,供区用木板拍打至充血肿胀后,按所需形状切取皮肤,与清创过的缺损面缝合固定进行移植,再涂以一种促进愈合的神秘油膏。几天后移植物成活。这种全厚皮肤游离移植早记载被称为已失传的“古印度方法”〔1,2〕。公元750年~800年,印度外科之父Sushruta详细记载了颊部皮瓣推进修复鼻缺损的手术过程——被称为“印度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