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患病率地域差异性的相关分析

    作者:冯世兵;王宇;次仁央宗

    目的 及方法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发病率、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及北京市和平里地区地域间的差异,分析其病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拉萨地区BRG的发病率(37%)明显高于北京市和平里地区BRG的发病率23.9%,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HP感染率拉萨与北京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地区BRO发病率有显著不同,究其原因:考虑与不同生活、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的选择有关.两地间BRG组HP感染率均低于非BRG组;而两地之间总感染率无差别.

  • 胃蛋白酶原在早期胃癌患者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王峰;吴高珏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及根治Hp前后胃蛋白酶原PGI、PGⅡ及两者的比值(PGI/PGⅡ)的变化。方法选择28例胃窦EGC患者,在手术前、ESD术后4周检测血清PGI、PGⅡ、CEA、CA 72-4水平,并用13 C或14 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检测术前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分为Hp感染组(18例)和非Hp感染组(10例),术后4周行抗Hp治疗,治疗后停药4周(术后10周)再次检测血清PGI、P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EGC患者术后4周的PGI、PGI/PGⅡ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手术前后的PGⅡ无显著差异。术前无Hp感染组的PGI/PGⅡ显著高于Hp感染组(P<0.05),术后4周(根除Hp治疗前),无Hp感染组的PGI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组(P<0.05)。术后10周,Hp感染组的PGI和PGI/PGⅡ较Hp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Hp感染组与无Hp感染组间PGI水平及PGI/PGⅡ无显著差异。术前有2例EGC患者CEA轻度升高,术后恢复正常。术前有6例患者CA 72-4升高,术后显著下降。结论 PGI及PGI/PGⅡ水平的检测是EGC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血清学指标之一,Hp感染是导致EGC患者PG水平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 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连敏玲;陈雅真

    幽门螺杆菌(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源.做好根除HP治疗中的护理可有效减少HP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患者根除率.

  • 医院工作人员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

    作者:戳袆

    1983年Marshall等首先报道了人类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以来,经过20余年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HP与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胃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的关系越来越清晰.但是HP是以什么方式在人群之间传播尚不清楚,有观点认为在发达国家口-口传播的可能性大,而发展中国家,粪-口传播可能占主导地位.由于医院内工作人员与患者有密切接触,所以,调查医院内工作人员不但了解职业与HP的感染关系,而且有助于探讨HP的传播途径.

  • 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琴

    目的 比较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尿素酶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结果之间的差异.与诊断标准连行对比,评价胶体金法检测Hp-IgG抗体的可行性.方法 对36例尿素酶试验阳性和26例尿素酶试验阴性患者做ELISA,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IgG抗体.结果 对比3种方法 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Hp-IgG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方便,对人体刺激性小,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是较为理想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的筛查实验.

  • 依卡倍特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作者:于辉;韩汝贵

    目的:观察依卡倍特钠与泵三联合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其是否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方法:选择2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疗法加依卡倍特钠组(治疗组,104例)和泵三联组(对照组,96例)两组.治疗组给予依卡倍特钠1.5g,每天2次,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天2次,连服7d.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甲硝唑400mg,每天2次,连服7d.所有患者服药时间均为早餐后30min和晚餐后30min.结果:治疗组胃溃疡有效率为89.42%,对照组为79.20%,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溃疡愈合及Hp转阴三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上腹疼痛症状的缓解时间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依卡倍特钠加入到泵三联中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有显著的疗效,使用安全方便,疗程缩短,提高了溃疡的愈合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依卡倍特钠能增强泵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 消化性溃疡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谷平认

    目的:分析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根除幽门螺杆菌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未根除幽门螺杆菌各6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60例患者无胃癌发生,未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60例患者有3例发生癌变,占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预防和减少胃癌的发生.

  • 雷贝拉唑对90例胃溃疡愈合状况疗效分析

    作者:梁晋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35例胃溃疡活动期且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在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率、3d内疼痛消失率分别为97.8%(88/90),75.6%(68/90),对照组分别为95.6% (43/45),73.3% (33/4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Hp根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 远洋船员幽门螺杆菌抗体的血清学调查

    作者:邵景东;杜卫忠;王胜富

    目的调查国际远洋船员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526名远洋船员及152名对照组血清Hp抗体.结果远洋船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5.4%,高于对照组;船员组中国籍感染率明显高于非中国籍(P<0.005);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 Hp感染率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习惯有关.经分析认为,密切接触造成间接口-口/粪-口传播是导致中国籍船员Hp感染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 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永顶;王启之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16例已明确诊断的Hp感染患者血清中CagA、VacA和尿素酶抗体,并将Hp分为二个类型.结果Ⅰ型Hp在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中阳性率分别为58.69%、95.45%和96.15%,显示CG组与PU、G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U和G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更易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 Hp感染与口周皮炎的相关性分析及抗Hp三联疗法疗效分析

    作者:雷振春;林京晶;陈亮;洪海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周皮炎的关系,以及抗Hp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口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口周皮炎患者19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均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2组的Hp阳性率.再将Hp阳性的口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5%硫磺霜适量涂患处,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抗Hp三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皮损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Hp清除率和口周皮炎复发率.结果 口周皮炎患者Hp阳性率为85.7%,健康志愿者Hp阳性率为13.3%,2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x2=9.87,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皮损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t =8.70,5.67,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4.1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81,P<0.05);Hp清除率分别为90.5%、8.3%(x2=8.68,P<0.01),口周皮炎复发率分别为3.6%、19.0%(x2=6.73,P<0.01).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口周皮炎患者Hp检出率较高,抗Hp三联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口周皮炎的皮损症状,清除了Hp感染,降低了口周皮炎的近期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口周皮炎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作者:叶英

    目的 比较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病例120例分成两组,A组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口服治疗,B组用奥美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口服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缓解情况、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上腹痛、嗳气、反酸、恶心、腹胀的缓解率分别为91.5%和89.3%,90.0%和94.7%,85.7%和79.3%,90.9%和90.7%,85.7%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1.7%和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治愈率分别为66.7%和60.0%,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方案均能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和根除Hp,B组中因为呋喃唑酮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可推荐为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一线用药.

  • 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作者:党霞;玛尔哈巴;钟咏梅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412例经内镜及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用胃黏膜石蜡切片行亚甲蓝染色检测Hp的感染情况.结果 Hp阳性351例,感染率为85.2%.其中:胃溃疡10例,占100%,萎缩性胃炎193例,占86.2%,浅表性胃炎120例,占80.0%,滤泡性胃炎28例,占100%;男199例,占86.1%,女152例,占84.0%;60岁及以上老年人51例,占92.7%,60岁以下300例,占85.4%.结论 Hp感染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差异不显著,萎缩性胃炎略高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及滤泡性胃炎Hp感染率高,Hp阳性率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

  •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作者:秦晓波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 胃镜下幽门螺杆菌检测300例分析

    作者:张秀春;何立辉;周宏

    目的: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两组,经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快速尿素酶试纸进行Hp检测.结果:300例患者中Hp总检出率为77.0%,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高,分别为91.5%及96.9%,51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71.2%和98.5%,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5.5%和8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因此检测Hp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葡萄糖酸锌联合法莫替丁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白杨;邱晓明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锌联合法莫替丁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60例经胃镜证实有消化性溃疡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29例.两组均用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治疗,两组治疗1周后均停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续用法莫替丁3周,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在整个疗程联合用葡萄糖酸锌,而对照组不用.治疗期间,每周随访1次,每次记录腹痛、腹胀、返酸、暧气、上腹部灼热感等症状及不良反应,并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3 d内由同一医生胃镜观察溃疡愈合程度及监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 溃疡愈合比较,两组完全愈合率、总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能增强法莫替丁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能提高其根除率.

  • 奥美拉唑加庆大霉素治疗Hp阳性DU的疗效观察

    作者:柏化丽;常国祥;周彬

    目的 观察国产奥美拉唑(OME)联用庆大霉素(GEN)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疗效.方法 对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阳性的DU患者180例,采用奥美拉唑(奥克,OME)加庆大霉素(GEN)治疗,并以两种药物单用作为对照,分别观察2周和4周,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OME单独用药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为72.4%、51.7%和80.7%、57.9%.GEN单独用药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为48.3%、34.5%和51.8%、37.5%,两药联用的有效率和Hp清除率在2周、4周分别高达89.4%、87.7%和100%、93.0%,OME+GEN组2周和4周治疗DU的有效率和Hp清除率明显高于GEN组和OME组(P<0.01和P<0.05);OME组2周、4周治疗DU的有效率及Hp清除明显高于组GEN组(P<0.01和P<0.05),未见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OME和GEN联合治疗Hp感染的Du患者有效率和Hp清除率高、经济、安全可靠,值得基层临床应用推广.

  • 萎缩性胃炎HP感染阳性率和Ki-67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红燕;张凤荣;单恩忠

    目的 探讨胃癌癌旁组织发生萎缩性改变时HP感染阳性率和Ki-67增殖的相关性.方法 3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结果 31例胃癌癌旁组织发生萎缩性改变的组织中.有14例HP阳性,有17例HP阴性;9例Ki-67阳性表达,有16例HP阳性表达,且9例Ki-67阳性表达者HP也为阳性.结论 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HP感染可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增殖;Ki-67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慢性萎缩性胃炎HP感染与Ki-67表达是正相关.

  • 抗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临床药学研究

    作者:田俏;荣阳;荣根满

    目的 研究分析抗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中,要坚持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坚持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治疗,采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结果 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其重要病因之一.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配合应用抗菌药物,其治疗愈合率均有所提高,疗程缩短,愈后复发率降低,复发时限延长.结论 应用抗菌药物清除HP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采取联合治疗方案,才能改变消化性溃疡易复发的自然病史,减轻患者的疾苦.

  •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作者:牛丽英

    目的 分析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根除幽门螺杆菌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未根除幽门螺杆菌各6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60例患者无胃癌发生,未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60例患者有3例发生癌变,占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预防和减少胃癌的发生.

155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