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云忠明;姜东妮

    目的 探究俯卧位通气(PPV)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VA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仰卧位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PP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PaO2、PaO2/FiO2、PaO2/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aD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R、PaCO2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两组患儿PCT水平、CPI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研究组患儿PCT水平及CPI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PCT水平、CP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PPV治疗新生儿VAP,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氧合情况,减轻患儿的感染程度,治疗效果更佳,可进行推广使用.

  • 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王彩虹;王楠;张秀敏

    目的 研究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RDS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先在仰卧位通气状态下测定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痰液引流量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率(SVV).然后给予患者俯卧位通气,分别在俯卧位通气1、2、3h和4h后测定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仰卧位和不同时间点俯卧位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俯卧位通气1、2、3h和4 h PaO2、PaO2/FiO2、SpO2和气道痰液引流量均高于仰卧位通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值、PaCO2与俯卧位通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1、2、3h和4h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CO、CI、和SVV与仰卧位通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后,15.63%患者出现皮肤黏膜损伤,6.25%血压下降,6.25%呕吐胃内容物,71.88%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9.38%患者俯卧位通气后无反应.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明显改善ARDS患者氧合状态,可促进ARDS患者气道痰液引流,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纠正了ARDS患者的重力依赖性和不均一性,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不同体位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误吸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陈锋;王晨;祝旭清;何宗广;郑静;张茵

    目的 研究采用俯卧位和仰卧位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急诊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和保护性通气模式(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通气)辅助通气.A组采取俯卧位,B组仰卧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的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白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随访4周时两组的临床预后.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24 h时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改善优于B组(P<0.01),A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治疗后4周A组的病死率(3.33%)低于B组(20.00%)(P<0.05).结论 俯卧位保护性通气可改善误吸性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抑制炎症介质有关.

  • 俯卧位通气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吴青青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56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仰卧位通气,观察组给予俯卧位通气,两组通气过程中适当给予叩背或震动排痰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6、12、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6、12、24 h,观察组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2%(66/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1/7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用于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优于常规仰卧位通气,对患者恢复肺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

    作者:李宇晖;谢黎明;张书杰;李杰平

    目的 通过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探讨俯卧位通气在ARDS肺保护作用.方法 对19例ARDS患者按机械通气时体位分两组,仰卧位通气组(11例)和俯卧位通气组(8例),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开始时(0 h时)、2 h时、24 h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结果 两组对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作用不大,两组间MBP、CVP差异无明显性(P>0.05),而俯卧位通气对HR的改善在24 h时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均能较好改善PO2、PaO2/FiO2,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比较能更好的改善PO2、PaO2/FiO2,在24 h时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对PCO2改善不显著.结论 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改变不明显.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来促进ARDS患者氧合,纠正缺氧.

  •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萌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仰卧位通气,观察组接受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及机械通气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脏指数(CI),同时观察呼吸机力学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气道平台压(Pplat).结果 通气后1、6 h观察组患者MAP和CI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值波动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气后1 h和6 h,观察组患者PCO2高于对照组,Ppla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力学指标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以俯卧位通气可减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提高通气效果.

  • ALI/ARDS患者俯卧位与仰卧位通气的Meta分析

    作者:雷光锋;张雪晴;张素霞

    目的 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在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INAHL、CBM、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治疗ALI/ARD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6月31日.同时手动裣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灰色文献.由两人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RCT文献,纳入的研究对象共2 2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病死率方面,当俯卧位通气时间大于12 h/d时,患者30 d病死率较仰卧位通气低(RR=0.70,95%CI 0.58~0.85,P<0.01);对于氧合指数(PaO2/FiO2)≤100 mmHg组和100mmHg<PaO2/FiO2≤200 mmHg组的患者,使用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病死率低于使用仰卧位通气的患者(RR=0.70,95%CI0.56~0.89,P<0.01)、(RR=0.69,95%CI 0.50~0.94,P<0.05);当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10 cmH2O时,俯卧位通气患者的60 d病死率较仰卧位通气低(RR =0.81,95%CI 0.67~0.97,P<0.05),10 cmH2O<PEEP≤13 cmH2O时,俯卧位通气患者90 d病死率较仰卧位低(RR=0.57,95%CI 0.43~0.74,P<0.01);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俯卧位通气患者的压疮新发病率和静脉通路脱出发生率高于仰卧位通气患者(RR=1.26,95%CI 1.11~1.42,P<0.01),(RR=1.70,95%CI 1.01~2.86,P<0.05);而其他并发症如心血管意外、气管内插管移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通路脱落、气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相比,可以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且俯卧位时间越长,生存率越高;但俯卧位通气可能会增加压疮和静脉通路脱出的发生率,临床上应注意预防.

  •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刘志刚;张晓宇;林朱贤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ARDS患者分为2组,其中一组采用仰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另一组采用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2组患者PaCO2、PaO2/FiO2及pH值的改善情况.结果: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氧合指数、动脉血气分析明显改善(P<0.05).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结论:俯卧位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ARDS具有良好的肺保护效果和疗效,在抢救ARDS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俯卧位通气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分析

    作者:黄承照;陈小卓

    目的:研究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方式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湛江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方法治疗,给予对照组仰卧位肺保护通气方法治疗,比较相关指标数据.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氧合指数和pH均更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能够起到保护肺的作用,达到预期临床治疗效果.

  • 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郭卫东;付云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59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在仰卧位通气稳定状态下测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指数(CI)等,然后再给予患者俯卧位通气,分别在俯卧位通气后1h、2h、3h、4h监测上述4个指标,对比分析5个时间点的HR、MAP、PCWP、CI。结果 ARDS患者在仰卧位通气稳定状态下、俯卧位通气后1h、俯卧位通气后2h、俯卧位通气后3h、俯卧位通气后4h等5个时间点的HR、MAP、PCWP、CI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变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 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朱文

    目的:分析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仰卧位通气,观察组行俯卧位通气.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氧合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及相应的护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标,方法值得借鉴并推广.

  •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芝贵;杨晓琴;张丽;孙恩强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仰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各时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R、CI、CVP、MA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通气结束后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