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斑病变的M-ERG初步观察

    作者:严良;陆豪;丁琦;刘瑞珏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观察视网膜功能.方法:对16例(16眼)经眼底荧光素造影证实的单眼黄斑区病变(中浆、老年性黄斑病变、外伤性黄斑出血等)者分别应用二进制短M序列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RETIscan Multifocal ERG,M-ERG)及按ISCEV标准记录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Ganzfeld F-ERG),分析患眼与对侧眼的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F-ERG混合大反应(MCR),评价其视网膜功能.结果:16例黄斑区病变眼的M-ERG中心1环P1波振幅密度值较对侧(正常)眼明显降低(P<0.01)、峰潜时缩短(0.01<P<0.05),2~5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和峰潜时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F-ERG a、b波振幅、峰潜时与对侧正常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眼M-ERG中心1环的P1波振幅密度值大、峰潜时长.结论:黄斑区病变可使M-ERG中心1环(黄斑中心凹周围0~5°区域)的一阶kernel反应振幅降低、峰潜时缩短;短M序列记录时程短、采样少,可能更适合固视力差或检查欠合作者;M-ERG通过不同的kernel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外层(感光细胞层)和内层(神经节细胞等)的功能,对评价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独特作用,其优越性大于全视野ERG.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鹏伟;高永峰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4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有2型糖尿病(T2DM)的83例住院病人,根据眼底情况分为三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组(PDR组)3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组(NPDR组)2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组(NDR组)31例.测定其血清RBP4水平以及可能与DR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检测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b波振幅.结果 血清RBP4在PDR组、NPDR组、NDR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之间b波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简单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与ERG的b波振幅呈明显负相关(r=-0.458,P=0.0001).二分类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显示RBP4是DR独立危险因素(B=0.105,P=0.019).结论 血清RBP4水平的升高与DR的进展一致,血清RBP4与视网膜双极细胞的损害存在密切联系.

  • 慢性高眼压致兔视神经及视功能的损伤

    作者:魏文;李运;杨晓冉;巩磊

    目的 观察慢性高眼压兔视神经及视功能的损伤.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0只(40眼),随机一眼前房注射卡波姆建立高眼压动物模型(高眼压组),另一眼只做前房穿刺(正常组).每日测量眼压,在建模前及后7、14、21、28 d检测眼底视乳头杯/盘面积比、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a波、b波、Ops波的振幅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轴突数目的变化.结果 ①建模后两组杯/盘面积比(C/DAR值)14 d后、两组b波和Ops波振幅7d后、sa波振幅21 d后出现统计学差异.②建模后7d:高眼压组神经节细胞数目较正常组减少29.41%;视神经纤维计数减少52.43%,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高眼压持续时间的延长,差异愈明显.结论 在慢性高眼压模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的C/DAR值扩大,神经节细胞死亡及视神经纤维变性,导致视网膜功能下降,出现视网膜电图的a波、b波、Ops波振幅降低,b波和Ops波在眼底出现病变之前出现明显降低,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特发性生理盲点扩大综合征

    作者:刘晓萃;黄厚斌

    急性特发性生理盲点扩大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外层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发现黑影遮挡,伴有闪光感.眼底检查大致正常,视野检查示生理盲点扩大,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振幅基本正常,相干光断层扫描示视网膜外层病变.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病程预后作一综述.

  •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谷丽英;梁丽;王焕荣;安阳

    目的 探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测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 Iscan视觉电生理仪,检测12例(24只眼)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患者,记录全视野ERG 5项反应波形的振幅(μv)及潜伏期(ms)、m-ERG的P1波振幅密度(deg/nv)及潜伏期(ms),并以健眼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视视锥细胞反应和30 Hz闪烁光反应振幅重度降低、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暗视3项反应大致正常.与正常对照组的结果比较,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组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反应密度在1~5环均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全视野ERG联合m-ERG检测在对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散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型特征调查

    作者:张敏芳;徐海伟;孟晓红;阴正勤

    背景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累及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单基因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复杂,目前对其临床表型特征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散发性RP患者.目的 了解散发性RP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型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11月1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确诊为散发性RP的患者13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包括检眼镜下眼底检查、验光检查、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和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对各种类型的RP临床特征进行分型. 结果 共收集散发性RP患者130例,其中男66例,女64例;平均年龄(36.9±14.4)岁,平均发病年龄(21.2±18.4)岁;有家族近亲结婚史者7例,占5.38%;合并全身疾病者13例,占10.00%;RP病例中从事户外工作者44例,占33.85%;从事户内工作者86例,占66.15%;眼底分型中常见的是典型型RP 89例,占68.5%,其次是中心性RP 16例,占12.3%,无色素性RP 16例,占12.3%;全视野ERG检查五项反应均记录不到波形99例,占76.15%.发现典型型RP患者夜盲史长,中心性RP患者BCVA差.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散发性RP发病年龄以≤10岁组高,其主要临床表型变异大、分型多、诊断特异性差,但全视野ERG结果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作者:吴德正;江福钿;梁炯基;罗苔青;马娟妹;高汝龙;黄时洲;吴乐正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特性和评价多焦ERG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12例(24眼)RP患者的多焦ERG,测试野为26.6°×22.1°,记录103个部位的反应,同时检测全视野ERG.结果RP眼在各个环的a波和b波潜伏期、b波振幅密度和振幅之和均较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P<0.05或P<0.01).50%患眼在第1环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振幅密度和总和均降低的b波,而75%患眼的全视野ERG呈平坦反应.结论多焦ERG能更有效地评价RP的黄斑区功能.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作者:包力;王晓悦;杜采凤;孟丹;刘陇黔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进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其在F-ERG及OCT上的特异性表现.方法 对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RP的患者37例(74只眼)及正常志愿者38例(76只眼)分别行F-ERG及OCT检查,分析其在F-ERG及OCT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RP患者F-ERG中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为(73.24±6.42) ms、b波振幅为(22.87±22.48) μV;暗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4.57±6.30)ms,a波振幅为(35.45±25.54)μV,b波潜伏时为(48.19±8.18) ms,b波振幅为(119.47±50.89) μV;明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1.01±4.86)ms,a波振幅为(12.59±13.43) μV,b波潜伏时为(38.43±5.00) ms,b波振幅为(27.19±38.12) μV.正常志愿者F-ERG中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为(72.63±3.49) ms、b波振幅为(86.36±21.57) μV;暗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2.88±1.62) ms,a波振幅为(210.74±43.57) μV,b波潜伏时为(42.59±2.60)ms,b波振幅为(398.29±62.42) μV;明适应3.0 ERGa波潜伏时为(16.61±0.87)ms,a波振幅为(54.26± 19.64) μV,b波潜伏时为(33.29±1.11) ms,b波振幅为(176.98±63.44) μV.两组之间除了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48),其余各种反应之间a、b波的潜伏时及振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OCT所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视网膜厚度为(218.66±74.14) mm,3mm范围为(275.03±47.85)mm,6mm范围为(247.37±46.44)mm;正常志愿者OCT所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mm范围视网膜厚度为(250.38±15.79)mm,3mm范围为(323.64±17.26)mm,6 mm范围为(283.44±12.50)mm;两组之间的差异在各个范围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P患者在F-ERG上表现出各个反应的潜伏时延迟振幅降低,OCT上表现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变薄.因此,F-ERG和OCT可以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可作为诊断RP疾病的有效方法.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视网膜电图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分析

    作者:底煜;周雅丽;赵芳;郑坤;陈晓隆

    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global electroretinogram,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及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RP患者组15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15例30眼进行全视野ERG,mfERG与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组全视野ERG显示b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且b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mfERG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3~5环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RP患者组OCT显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G可有效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