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E细胞及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荣;赵成艳;王卫东;王敏杰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LE细胞的检出率及自身相关抗体的阳性率,以探讨它们在实际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对已确诊的SLE患者,利用温育方法检测LE细胞,同时利用免疫学方法胶乳凝集法、免疫印迹法等检测其自身相关抗体.结果:SLE患者LE细胞阳性率为52.4%;抗脱氧核糖核蛋白(DNP)抗体的阳性率为76.2%;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为92.8%;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率为73.8%;抗SSB抗体阳性率为16.7%;抗SSA抗体阳性率为42.3%;抗Sm抗体阳性率为23.1%;抗RNP抗体阳性率为28.6%.结论:在查找LE细胞的同时,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发现许多早期的不典型病例,使不少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 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E细胞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蒋钦

    目的:通过对5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LE细胞及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LE细胞及有关血清自身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以探讨它们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SLE患者,利用温育方法检测LE细胞,同时利用欧蒙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等检测其自身相关抗体.结果:SLE患者LE细胞阳性率为59.6%,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92.3%,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率为78.8%,抗SSA抗体阳性率为13.5%,抗SSB抗体阳性率为11.5%,抗Sm抗体阳性率为25%;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15.4%.结论:检测SLE相关抗体的同时查找LE细胞,对SLE的临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SLE的的诊断阳性率.

  • LE细胞检验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石平序;张继菊;尉春成

    LE细胞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实验室依据之一,对其诊断价值尚有争论.多数人认为,除SLE以外,LE细胞可广泛存在于其他患者血中,亦可偶见于正常人,因此认为无特异性.亦有人认为LE细胞在SLE的诊断方面与其它方法相比敏感性差,而特异性强.根据22例SLE,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皮肌炎,1例风湿病,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所出现的LE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初步认为,LE细胞的形态特点与患者体内抗核抗体(ANF)滴度及病程有关,在SLE的诊断及预后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 方法1.1 取患者静脉血3ml置于干燥试管内,待其凝固后,用竹签将其捣碎,以每分钟2000转转速离心5min,再放37℃温箱内2h,取出将白细胞层及附近的少许液体移至红细胞压积管内离心沉淀10min,弃去上清液,用白细胞层做涂片3~4张,瑞氏染色后镜检.1.2 LE细胞观察方法.1.2.1 先用低倍镜观察白细胞的分布及中性细胞浆内出现的红色物质,再用高倍镜计数1000~5000个白细胞内LE细胞数,求出其百分比.1.2.2 用油镜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特点:①均匀型:被中性细胞吞入核物质大而圆形,边缘模糊,核染质均匀一致,着色很淡,成一粉红色团块,第1个核被推向边缘,此即所谓典型LE细胞.另一部分核染质仍保留着杆状或分叶核的特征,核染质轻度密集,染浅红色,此亦属典型LE细胞范围.②斑点型:核膜断裂,核染质断裂成点状结构,易碎解,被中性细胞吞噬后不完全进入细胞内,或部分留于细胞外.③空泡型:核染质稀疏不匀,成网状结构,留有大小不等的空隙,染红色.④核染质残留型:核外形不规则,核染质部分残留,呈粗块状或条索状,染紫红色.⑤小型:核膜清晰,核边缘着色较深,中心淡而透明,或出现裂隙.

    关键词: LE细胞 检验 形态
  • 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李瑞珍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共误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例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对其误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7例通过骨髓形态学检验和1例通过胸腔积液检验到红斑狼疮细胞而确诊。结论骨髓穿刺涂片及积液检验找到红斑狼疮细胞对初诊SLE患者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在骨髓检验及体液检验中应引起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