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针对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游立

    目的:观察标准头针治疗线结合朱氏头针治疗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头针组30例,采取标准头针治疗线结合朱氏头针治疗线进行治疗;药物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及指标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与功能评估积分比较,头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临床疗效比较,头针组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标准头针治疗线结合朱氏头针治疗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的疗效.

  •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80例

    作者:朱鸣琴

    目的:观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7.5%.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颈性眩晕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妍怡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

    作者:樊省安;李妍怡

    李妍怡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国家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李教授认为颈椎病所致的眩晕常以痰瘀互阻型多见,针对该病自拟佛手定眩汤,随症善用藤类药物配伍入药,同时嘱患者配合康复锻炼。

  • 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31例

    作者:张颖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锦州市第二医院软伤康复骨科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及中药(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成灵仙、川芎、白芷、羌活、桑枝、红花、桂枝、丁香、葛根粉)熏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剌疗法(颈椎夹脊穴、风池、完骨、天柱、风府、供血、百会、四神聪、肩井、天牖、天窗、肩中俞、肩外俞).两组均治疗1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4.5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剌联合颈椎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 针刺联合定眩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40例

    作者:苏谨;王宝亮;张志军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定眩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定眩通络汤(清半夏、茯苓、麸炒白术、天麻、陈皮、炒蔓荆子、藁木片、胆南星、葛根、甘草片、生姜、大枣加减)水煎服,1 d1剂.对照组在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百会、颈段夹脊、风池、上星、天柱、阳维)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消除27例,基本消除8例,部分消除3例,无变化2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完全消除19例,基本消除4例,部分消除6例,无变化11例,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定眩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作者:柴晟;蔡婉莉

    颈性眩晕临床多见,是由于椎动脉或颈部交感神经压迫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故多诊断为椎动脉或交感型颈椎病,亦称Barre-Lieon综合征.近年来,该病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治疗方法繁复多样,但无统一标准.现将中医治疗相关近况进行综述.

  • 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志靖;宋敏

    通过检索近年来单纯运用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文献,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的进展概况,从而改进和优选颈性眩晕的治疗方式,并提升临床治疗理念.

  • 益气升阳活血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作者:李飞霞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随着MRI、CT等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其准确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作者自1999年以来应用自拟益气升阳活血法治疗该病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颈性眩晕合并糖尿病的诊治

    作者:汤正蓉

    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合并糖尿病的疗效,采用天麻钩藤汤和杞菊地黄丸加减配合牵引推拿,对29例颈性眩晕合并糖尿病进行治疗.结果眩晕体症消失者21例,明显减轻者8例.分析认为,颈性眩晕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除颈椎退行性病变外,动脉血管和血管腔内的慢性病变是导致其椎动脉压迫的主要因素,颈性眩晕与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兼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 颈性眩晕的中医辨治

    作者:盛正和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骨质病变、颈肌病变、颈壁神经根炎或神经炎等,在椎动脉本身病变基础上,当头旋转或过伸时引起椎动脉受压,致前庭神经核区供血不足;或颈部病变使颈部及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兼有血管及神经两种因素,影响到前庭神经核区及前庭终器而产生症状.诊断时依据有头位性或变位性眩晕,颈部病变可借助放射超声诊断.笔者于1996~2002年采用中药分期辨证治疗该病5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