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UC-2、PCNA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聚鹏;刘秀新;黄显利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MUC-2及PCNA的表达与不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4例结肠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肠直肠黏膜中MUC-2、PCNA的表达.结果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C-2的表达阳性率为100%.而10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UC-2的阳性率为40.38%,PCNA的阳性率为79.6%.MUC-2、PCNA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MUC-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MUC-2、PCNA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但MUC-2的高低不能作为结直肠癌的定性依据,它们可以间接反映肿瘤的预后.

  • 丝裂霉素-C抑制大鼠代膀胱分泌黏液的实验研究

    作者:管晓东;范治璐

    目的:利用大鼠代膀胱模型,观察丝裂霉素-C和无水乙醇对肠黏膜和杯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丝裂霉素(MMC)组(0.6 mg/ml).建立大鼠代膀胱模型,分别于模型建立后的第8、11、14天灌注丝裂霉素-C,留取尿液标本,第17天处死大鼠,取代膀胱组织,行HE染色、AB-PAS染色以及MUC-2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尿液中的总黏液蛋白以及唾液酸的浓度,对肠黏膜进行黏膜评分.结果:MMC组黏蛋白浓度(4.16±0.97)mg/ml较NS组(11.63±2.31)mg/ml显著降低(P<0.05);MMC组唾液酸浓度(199.7±26.6)mg/L较NS组(411.4±45.1) mg/L显著降低(P<0.05);AB-PAS:MMC组的蓝染杯状细胞比例(15.73±4.1)0%与NS组(42.96±9.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免疫组化:MMC组杯状细胞数(39.12±5.98)与NS组(35.22±7.2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回肠黏膜评分:MMC组(平均秩24.88)与NS组(平均秩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可使尿液中黏蛋白浓度以及唾液酸浓度显著下降,同时丝裂霉素可使成熟杯状细胞比例下降.

  • 胃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和黏蛋白-2的表达

    作者:王若明;杨振方;杨振;僧国珍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SleX)和黏蛋白-2(MUC-2)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3例人胃癌组织中SleX和MUC-2蛋白的表达.以20例正常胃黏膜为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leX和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为20.0%(4/20).胃癌组织中SleX和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9%(93/103)和82.52%(85/103),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SleX和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早期胃癌(P<0.05);SleX和MUC-2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X和MUC-2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之一.

  • 溃结灵含药血清对大鼠结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MUC-2及TGF-α含量的影响

    作者:祁燕;李燕舞;王汝俊;巫燕莉

    目的:观察溃结灵含药血清对结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MUC-2及TGF-α蛋白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溃结灵促进肠黏膜损伤修复的机理.方法:TNF-α(50 ng/mL)干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6h造成细胞损伤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渍结灵含药血清对细胞损伤模型MUC-2及TGF-α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①结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组MUC-2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②溃结灵含药血清高剂量组MUC-2蛋白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溃结灵含药血清高剂量组TGF-α蛋白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溃结灵含药血清可促进TNF-α致结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中MUC-2、TGF-α含量升高,进而促进受损肠黏膜上皮的修复.

  • 食管鳞癌组织中MUC-2与SleX蛋白的表达

    作者:时景文;庞霞;郑湘予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MUC-2及SleX蛋白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2与SleX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U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8.0%(39/50)、47.4%(9/19)、18.0%(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0.0%(40/50)、52.6%(10/19)、16.0%(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和SleX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MUC-2和SleX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UC-2及SleX可望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 MUC-2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时景文;庞霞;郑湘予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UC-2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和6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MUC-2蛋白表达.结果:MUC-2蛋白在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UC-2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