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及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吴冰;康劲松;王贺元;晞欣;邱海洋;王伟伟;罗祺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大鼠模型,并探讨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枕大池内注入0.3 mL生理盐水)、SAH模型组(无抗凝自体血0.3 mL注入枕大池)及SAH尼莫地平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建模后30 min及术后每日均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2 mg·kg-1).于实验第1、7、14和21天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的发生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鼠基底动脉的大血流速度(VmBA).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H模型组大鼠VmBA与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包括2~4级)的发生时程相一致,主要是第1天增加(P<0.05),第7天达到高峰(P<0.05),第14天下降(P<0.05),第21天无明显异常,且死亡率为0.与SAH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VmBA减慢(P<0.05),大鼠神经功能障碍及进食量下降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了一种接近于临床、适于研究SAH诱发CVS的大鼠模型,尼莫地平可以明显地减轻SAH发生后CVS的程度.

  • 枕大池二次注血建立SAH大鼠模型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赵龙;唐晓平;段劼;彭华;张涛;杨彬彬;李宗喜

    目的 探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常见失败原因.方法 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203例成年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分析常见失败原因,并探讨提高建模成功率的方法.结果 成功建立模型160例(成功率78.82%).主要失败原因有呼吸道梗阻14例(6.9%),脑组织穿刺伤4例(2.0%),麻醉过深3例(1.48%),注血过快至脑疝形成8例(3.94%),首次注血后长期意识障碍至全身衰竭11例(5.42%),其他原因3例(1.48%).结论 呼吸道梗阻、脑组织穿刺伤、脑疝、麻醉过深、术后营养衰竭等是导致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失败的常见原因,通过避免以上因素可以提高建模的成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