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张玲;张媚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13例发生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颈动脉狭窄率为75%~97%,平均91%.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为8.7%,术后15 min~1周(平均2.5h)出现头痛(100%),其中伴发高血压8例(61.5%)、局限性癫痫发作5例(38.5%)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4例(30.8%).经颅多普勒证实,全部病例同侧大脑中动脉的峰血流增加大于100%,CT提示有颅内出血4例,脑组织水肿7例,无明显变化2例.经降压、护脑等治疗后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高灌注综合征是可预测和预防的.术后常规TCD监测,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改善预后.

  •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徐芳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42枚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42条血管,共植入支架42枚,成功率100%.手术过程顺利,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体位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椎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于元芬

    随着神经影像和神经介入学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为治疗颈椎动脉狭窄的一项新技术,具有选择性高、创伤小、安全有效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为短暂性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作者:贺涛;李兴;周石;宋杰;蒋天鹏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9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52),实验组患者行颅外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月和12月时卒中再发率,治疗前、治疗后1周、1、3、6及12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治疗前、治疗后12月患者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月和12月卒中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周、1、3、6及12月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实验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炎性反应与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登星;梁柯;黄志志;李绍发;班邓荣;杨再职

    目的 研究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炎性反应与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治疗.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行支架成形术的84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长期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长期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4周、12周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脑血管造影或者CT血管成像、血管超声检查及神经专科随访,观察主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再狭窄发生情况和缺血事件生存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hs-CRP、TC、TG和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 w、12w两组患者血清IL-6和hs-CRP均显著升高,血清TC、TG和LDL-C均显著降低,但实验组血清IL-6、hs-CRP、TC、TG和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个月实验组内膜增生体积、内膜增生面积、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 vs 4.76%,(x2=0.000,P=1.000);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出院后24个月内的分别为11例和3例再狭窄病例,实验组的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R=0.240,95% CI[0.084,0.686],P=0.017);实验组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R=0.344,95% CI[0.136,0.868],P=0.033).结论 长期口服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减轻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脂,减少患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72例

    作者:龙继发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法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F动脉鞘置入颈总动脉,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行预扩张,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结果:支架定位准确,3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0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8例减少70%.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miRNA-210,miRNA-126水平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巨涛;宋波;刘文刚;岳新鹏;李鲁;刘增强

    目的 研究血清miRNA-210,miRNA-126表达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3例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再狭窄组23例,无狭窄组90例)及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表达,比较分析其在各组中的变化.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25±0.07,0.53±0.16,0.93±0.23和0.97±0.27,0.67±0.19,0.23±0.09.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iRNA-210在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NA-21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9,116.7,P=0.000).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内动脉内径(PD)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检查结果为5.51±0.72,4.70±0.63,3.07±0.52 mm和71.27±19.26,93.90±27.38,185.72±75.17 cm/s.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PSV均显著增高,而PD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PD与无狭窄组比较显著减小,而PSV则显著增快,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99.75,P=0.000). miRNA-210和miRNA-126在再狭窄组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859,P<0.01),且分别与PD和PSV具有相关性(r=0.868,-0.852,P<0.01),(r=-0.897,0.87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的AUC分别为0.839(95%CI:0.755~0.942,P<0.01)和0.857(95%C1:0.749~0.966,P<0.01).结论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检测可用于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以及预测,并可能成为该疾病的基因检测指标.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林琳

    本文报道CAS128例术后出现7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指出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高灌注危险因素,确保脑灌注,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保持血压稳定,加强监护及对症护理,能有效的预防和处理高灌注综合征.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作者:肖文;薛海龙;贾秀丽

    颈动脉狭窄(carotid stenosis,C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其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对颈动脉狭窄进行治疗,实现了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新突破[2].本文针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成形术的治疗及显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临床相关性因素评估研究

    作者:胡深;宋伟健;颜杰浩;温清;陈维;黄岸荣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22例25支颅内大动脉段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2支.21支血管(MCA 14支,BA 2支,VA 3支和ICA 2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 1支和VA 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相关性效/损比、总体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技术成功率96% (24/25),手术死亡率0%,未发生再灌注损伤,9例随访者(6~27个月)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对于具有治疗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狭窄实施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远期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价值

    作者:蒋保华;李兴;周石;宋杰;蒋天鹏;王黎洲

    目的: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ICASS)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和中期效果。方法观察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 ICASS 术后的手术成功率、狭窄改善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2年) NIHSS 和 MRS 量表评分的变化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例因术中脑出血,手术被迫中止,20例手术成功,手术技术成功率95.2%,血管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73.4±7.9)%降为治疗后(13.7±9.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8%。9例术后6个月接受 DSA 检查,血管平均狭窄率为(29.5±12.2)%,未发现再狭窄病例;术后3、6、12个月及2年 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 P <0.05);随访期间发现2例短暂性脑缺血(TIA)、1例非治疗靶血管区缺血性脑卒中(CI)。单因素比较分析发现:高龄(≥75岁)、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入组事件至血管内治疗时间>1个月、有2个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未系统进行基础疾病治疗的患者,术后易再发脑血管事件(均 P<0.05)。结论ICASS 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满意,需注意围手术期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作者:刘增品;王铁刚;赵林;贾香丽;田云霄;付凯亮;王藏海;李淑芝;刘怀军;程炜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2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25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26枚冠脉支架,1例因支架置入困难仅行PTA术.2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缺血发作,1例单纯PTA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9个月复查TCD可见内膜增生,1例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再灌注损伤.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防研究.

  •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建峰;袁兴运;霍康;宋文峰;屈秋民;马爱群

    目的 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 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 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37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国超;谢兆兰;李莉萍;陈广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4年8月我院对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术后1w内患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有所改善,未发现支架移位,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熟练操作可降低手术风险。

  • 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彪;万圣云;丁洋;孔令尚;叶琨;马龙;沈奥林

    目的 探讨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对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病变(NIVCL)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22例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NIVCL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1例左侧髂静脉狭窄,1例右侧髂静脉狭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反流持续时间(VCT)及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0%,术后无支架闭塞、下肢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一期支架通畅率100.00%,肿胀缓解率83.30%,溃疡愈合率80.00%.患者术后3个月VCT较术前减少[(1.68±1.67)s vs(2.46±1.3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CSS评分较术前降低[(5.00±1.54)分vs(5.59±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是NIVC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轻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明显改善作用.

  • 症状性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原因分析

    作者:周慧杰;刘丽;张晶晶;董志军;安翼

    目的 探讨症状性椎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原因.方法 选取我院34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完整的330例接受椎动脉颅外段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为再狭窄组(n=22)及非再狭窄组(n=308).对两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再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5例患者有22例(22/330,6.67%)出现≥50%的再狭窄.支架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在吸烟、术后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不佳、缺乏运动、糖尿病史、支架断裂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动脉颅外段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主要有服药不规律,缺乏运动,吸烟,血压、血糖控制不佳.

  • 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赫;贾建文;钟红亮;李荧;孙永全

    目的:总结因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手术的经验体会。方法47例因椎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我科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共留置支架52枚,其中椎动脉V1段为46枚,V4段6枚。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随访,平均随访6.3月。分析动脉狭窄改善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5.1%(40/47);术前狭窄率(75.2±6.7)%,术后狭窄率为(7.6±6.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RS)9处(17%),8处为椎动脉起始部,1处为V4段。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尽量避免IRS等术后并发症。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富;宁成诚

    目的 研究对颅外脑血管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此类患者共43例,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BI指数与mRS评分差异.结果 术前患者BI指数为75.62±2.4分,术后一年上升至95.3±4.2分;术前mRS评分为2.4±0.8分,术后一年下降至0.4±0.4分.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颅外脑血管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达到较好疗效,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可起到明显改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38 条记录 12/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