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际标准化比率与创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仲伟喜;朱晓光;杨开超;黄剑吟;杨焱平;吴蔚;赵钢;封启明

    目的 研究以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3为标准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创伤预后间的相关性,即探讨INR≥1.3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抢救室收治的488例创伤患者,记录其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入院时INR、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24h内输血量及补液量、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院内感染(NI)、多器官衰竭(MOF)和死亡发生情况.根据INR≥1.3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比较两组预后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创伤患者488例,其中发生ATC患者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ISS评分、入院时INR、收缩压、GCS评分及伤后24 h内输血量及补液量.凝血病组患者死亡(OR=4.56,95%CI1.53~13.61,P=0.007)及MOF发生率明显增加(OR=3.16,95%CI 1.28~ 7.78,P=0.012),尤其在极危重患者中(ISS> 25分);凝血病组患者发生MOF的可能性约为非凝血病组的14倍(0R=13.83,95%CI 6.59~119.96,P=0.017).结论 以INR≥1.3为诊断标准,伴有ATC的创伤患者发生MOF及死亡可能性明显增加.而在极危重创伤患者(ISS> 25分)中MOF发生率的增加更为明显.因此,INR≥1.3可以作为创伤患者预测MOF及死亡的重要指标.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活化蛋白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龙;彭媛;陆士奇;赵益明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活化蛋白C(AP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在受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TC分为ATC组20例和非ATC组20例,并引入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6h内、24h、48 h及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C、D-二聚体、vWF含量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多发伤患者血浆APC、vWF、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TC组患者APC值持续偏高,非ATC组患者APC有逐渐下降趋势,在48、72 h明显下降(P<0.05);ATC组患者APC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ATC组患者D-二聚体、vWF含量各时间点均较非AT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48 h后血浆vWF含量均有逐渐下降趋势(P<0.05).结论 血中APC、vWF及D-二聚体含量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