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部快速诱导脑部低温对 CPR 兔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肖盐;林兆奋;管军;张浙;刁孟元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 CPR)同时即刻降温与常规复苏和复苏后降温治疗对复苏成功率、存活率、神经系统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采用4 min室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常温复苏( normothermia theat, NT)组:常规致颤复苏,不行降温干预。复苏中降温( intra-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ATH)组:于CPR同时启动颈部快速降温,目标脑温为34℃,以后维持目标脑温至自主循环恢复( ROSC )后4 h。复苏后1 h降温( post -arrest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PATH )组:于CPR后1 h 启动颈部快速降温,目标脑温为34℃,余同IATH组。观察复苏成功率,4 h内脑温、肛温、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的变化,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评分。结果 IATH组有7只、NT组和PATH组分别有4只和5只复苏成功;在诱发室颤4 min后,各组肛温、脑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4 min CPR,IATH组、NT组、PATH组脑温分别为(37.4±0.7)℃、(38.2±0.3)℃、(38.1±0.5)℃,IATH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PR 4 min内,IATH 组舒张压从5.2 mm Hg升至32.0 mm Hg,而NT组从5.7 mm Hg增高至22.0 mm Hg,PATH组从5.4 mm Hg增高至21.0 mm Hg(P<0.05);复苏期间各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ATH组48 h存活率明显高于NT组(P<0.05)。复苏后24 h NDS评分各组均较差,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颈部降温组的评分还是好于NT组。结论在CPR同时早期选择颈部降温不仅能降低脑温还能提高复苏时舒张压,进而提升复苏时的冠状动脉灌注压,提高CPR成功率和48 h生存率。

  • 从诱导低温到诱导常温——临床医生的探索

    作者:周良辅

    亚低温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重型颅脑外伤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近来一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研究指出亚低温治疗效果不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和寻找出路?本文就亚低温治疗的历史、脑温的基础研究,以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对发热患者的降温处理等方面和大家进行探讨.

    关键词: 诱导低温 体温控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