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乙基淀粉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ES)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以及使用羟乙基淀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ICU收治的CLS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措施不同分为:有、无使用HES组,有、无使用CBP治疗组,有、无使用HES联合CBP治疗组及治愈/好转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发生CLS时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分析HES和CBP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①HES组患者病死率下降(P<0.05);②CBP组患者MODS评分较高(P<0.05),病死率无明显降低;③HES联合CBP组患者病死率也无明显降低;④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APSⅡ评分和MODS评分均较高(P<0.01).结论 CLS患者使用HES治疗可降低病死率,HES联合CBP组不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患者的病死率受病情危重程度影响较大.
-
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液体治疗策略
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trauma induced capillary leak syndrome,T-CLS)是严重创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可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目前,T-CLS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液体治疗是T-CLS预防与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T-CLS不同病程阶段对液体治疗的要求各不相同,创伤早期合理的复苏策略可降低T-CLS发生的风险;而T-CLS一旦发生,应根据临床分期、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程度、循环状态,以及是否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液体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探讨T-CLS液体治疗的策略.
关键词: 创伤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 液体治疗 -
20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LS)的治疗方法、总结经验。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或血必净、羟乙基淀粉(130/0.4)、人血白蛋白、利尿剂或CRRT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平均动脉压( M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全身水肿、尿量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7例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病情缓解,3例患者病情继续恶化死亡。结论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CLS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 病死率 -
rhIL-11治疗吉西他滨化疗相关性低血小板血症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1例
重组人白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是临床证明安全有效的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常用于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或血液科患者.其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眩晕、呼吸困难和皮疹.大部分均为轻至中度,停药后均能迅速消退.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已有死亡病例的临床报道.吉西他滨(gemcitabine,GCB)作为卵巢癌复发二线化疗药,临床证明可以改善生存率.其不良反应包括骨髓移植、转氨酶升高、蛋白尿、水肿/周围性水肿,其引起CLS的临床报道多见.但是关于两者顺序使用引起的CLS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报道1例卵巢癌患者使用GCB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紧接着使用rhIL-11后出现严重的CLS,经过积极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效果.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患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加CRRT治疗的20例CLS患者为观察组,而同期未进行CRRT治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d的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d的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RRT可有效改善CLS患者的炎性状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