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除隔阂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一颖;孙喜蓉;傅伟忠;秦虹云;裴瑜;张洁;袁杰;卢瑛

    [目的]探讨消除隔阂计划(Elimination of Barriers Initiative,EBI)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心、 服药依从性、 精神病性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浦东新区精神病防治管理系统,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要求的400例患者进行病耻感基线调查,按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90例,再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5例为干预组,另45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进行EBI干预,另45例为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Rosenberg自尊心量表、 自知力与认知态度(ITAQ)、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简明精神病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来评价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第6、12和18个月的自尊心、 自知力与认知态度、 抑郁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的得分变化;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BREF)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在实施干预后的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干预组患者的HAMD和BPR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Rosenberg、ITAQ和生存质量得分提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一支EBI"医院-社区"相结合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服务团队实施EBI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自尊心,服药依从性及精神症状,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消除隔阂计划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生存质量及家庭负担的影响

    作者:孙一颖;孙喜蓉;王玲;傅伟忠;卢瑛;唐强

    目的 评估消除隔阂计划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生存质量以及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系统抽样方法抽取90列病例,按1:1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入组前、干预第6、12和18个月后,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 、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和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 分别评估患者及家属病耻感情况、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家属的家庭负担情况.结果 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的PD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干预组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周围环境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属F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实施消除隔阂计划能显著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轻家属的家庭负担.

  • 消除隔阂计划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作者:孙一颖;傅伟忠;张洁;秦虹云;张雨新;郭祎

    目的 探索消除隔阂计划(Elimination of Barriers Initiative,EBI)对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在病耻感的效果.方法 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符合入组要求的浦东新区精神障碍康复患者90例,按1:1配对,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干预组患者进行EBI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ISMI)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和18个月后的自我污名总得分以及各维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第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歧视体验和生活无意义得分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18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ISMI总得分、价值否定、刻板印象、歧视体验、社交退缩及生活无意义的维度得分降低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建立一支"医院-社区"相结合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服务团队实施EBI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耻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